最新心肺复苏黄金时间(心肺复苏的两大质量控制目标)

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取决于早期识别时间,立即启动应急系统,但同样关键的是进行心肺复苏的质量,低质量心肺复苏应视为可预防的伤害在医疗环境中,医生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应当用标准化的方法改善效果,减少可预防性伤害使用系统化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可优化大量紧急医疗情况下抢救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最新心肺复苏黄金时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最新心肺复苏黄金时间(心肺复苏的两大质量控制目标)

最新心肺复苏黄金时间

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取决于早期识别时间,立即启动应急系统,但同样关键的是进行心肺复苏的质量,低质量心肺复苏应视为可预防的伤害。在医疗环境中,医生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应当用标准化的方法改善效果,减少可预防性伤害。使用系统化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可优化大量紧急医疗情况下抢救的结果。

心肺复苏机设计的初衷是增加心搏骤停患者心脏和脑的血流,并同时对更加明确的治疗方法包括除颤、静脉用药、心导管技术及其他形式的血管重建治疗起到桥梁承接作用,以提高恢复自主循环的成功率。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是心脏停搏复苏的基石。

心肺复苏的机制

01

心搏骤停期心脏搏动停止,失去泵血功能,如果没有迅速的干预措施促进血液循环至重要脏器如心脏、肺和脑,那么将没有任何生存的希望。

心肺复苏由胸外按压、胸廓放松回弹、正压通气等基本要素构成,任一方面均可影响CPR过程前向血流的产生,为心、脑和其他重要脏器供氧,补充心肌ATP储备以控制心律,对于成功除颤和复苏非常关键。

1.心肺复苏的心泵机制 胸外按压的位置在两乳头连线的胸骨上,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按压使心脏受到挤压将血液泵出心脏,而放松则产生静脉回流,按压是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主要机制,而心脏的瓣膜则起到控制血液单向流动的作用。

心泵机制是一种最先出现(1960年)并广为人们所接受的学说,原理简单易懂,深入人心。但是,后期的研究显示胸外按压引起胸腔内动静脉血管系统压力的一致升高,表明胸外按压产生的胸腔内动脉和静脉压力增加是相当的,直接按压心脏的心泵机制无法合理解释这一现象。

2.心肺复苏的胸泵机制 胸泵学说认为胸外按压时形成的胸腔内外血管系统压力梯度是血流形成的原因,与此同时静脉和心脏有反应性的瓣膜则保证了血流呈单向流动。静脉瓣膜的生理结构以及大静脉较好的顺应性减弱了压力由胸腔内静脉向胸腔外静脉的传导,对避免胸腔外静脉升高具有重要意义,所形成的一定程度的动静脉压力梯度,是保障胸外按压时前向血流产生的必要条件。

此后,更多新的研究开始动摇心泵学说的主导地位。心脏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在胸外按压时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呈开放状态,表明胸外按压时心脏仅仅是被动的腔道。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采用环绕式胸外按压产生胸腔内压力的明显升高,尽管此时的胸骨位移很小,但是结果表明重要脏器获得了接近正常的血流灌注。

胸泵机制是指胸外按压引起胸内压增加从而使胸内血管压力同等程度增加,血管受到“挤压”,将血液向前推动,使其流向胸外压力较低的动脉,静脉瓣和动脉瓣的存在阻止了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在按压期间单向流动;也就是说,胸外按压的动能转化为胸腔内压的增加,产生前向血流和心输出量。

在胸腔回弹放松期,由于胸廓具有弹性,利用储存在其内的按压动能被动扩张,胸廓扩张使胸腔内产生相对于大气压的负压,在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胸泵前负荷的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血液从静脉系统“回流到泵内”,为下一次按压时泵出做好准备。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两种机制孰轻孰重仍有争议,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两种机制都在CPR中起作用。医学界公认,胸内压增加是产生血流的主要机制,按压使胸内压增加,从而使胸内动脉和静脉系统内的压力均增加,动脉压高于颅内压产生脑灌注;在胸腔回弹放松期,主动脉和静脉顺应性的差异产生冠脉灌注压,形成心肌灌注。

心肺复苏的质量控制指标

02

徒手心肺复苏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生理性质量控制指标、行为性质量控制指标。

1.生理性质量控制指标

(1)冠脉灌注压CPP:大于20mmHg。

冠状动脉灌注压(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 CPP)定义为主动脉舒张压与右心房舒张压之差。在心肺复苏过程中,CPP的值与心肌血流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冠脉灌注压CPP大于20mmHg,且舒张压大于25~30mmHg时,除颤成功率高,很容易复苏成功。但CPP需要同时放置动脉和中心静脉导管,在院外急救和急诊抢救中很难实现。

(2)动脉舒张压大于:25mmHg。

适合无法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只能放置动脉导管的情况。如果舒张压小于20mmHg,应尝试通过优化胸外按压参数和/或给予血管加压药,可改善CPR的质量,把舒张压调到大于25mmHg。

(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大于20mmHg。

PetCO2主要取决于肺血流量,从而反映心输出量。成人CPR时,无法维持PetCO2大于10mmHg,反映心输出量不足,强烈预警复苏失败,应尝试通过优化胸外按压参数,检查是否存在过度通气失误,将PetCO2维持在20mmHg以上,复苏成功高。

2.行为性质量控制指标

(1)胸外按压指数(CCF):连续按压模式>90%;30∶2模式>80%。

CCF是心脏停搏期间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比。心脏停搏期间定义为:首次确定为心脏停搏的时间至首次恢复持续循环的时间。

(2)任何按压中断时间:≤10s。

(3)按压频率:严格控制在100~120次/min。

(4)按压深度:最少5cm,尽量不超过6cm。

(5)让胸廓充分回弹:两次按压间隙不倚靠胸廓。

(6)避免过度通气:每次通气量300~400ml,通气频率8~12次/min。

更多关于心肺复苏机的使用及说明,请查阅《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控管理指南》,购买请联系洁净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