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怎么起的(谥号指的是什么)

谥号,传说是西周时期的周公所制,除了天子,诸侯、大臣等,在去世后也可以有谥号。

一个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很难用几句话表达清楚,所以古人为了方便,在一个人死后给他盖棺定论的时候,就给他起个谥号,以他们的生平道德事迹为依据,用简单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或褒或贬,或善或恶,用来概括总结这个人一生的主要作为和贡献。当然,谥号有时候也未必和当事人的生平事迹完全相符,这个也在所难免,比如秦桧的谥号很长时间内都是“忠献”,经历反复几次的修改,最后才谥号“缪狠”。

谥号是怎么起的(谥号指的是什么)(1)

上古时代的谥号,一般就用一个字概括评价人物的一生,很简单,比如周平王(平是谥号)、秦穆公(穆是谥号)、鲁哀公(哀是谥号),也有个别的是两三个字,如赵武灵王(武灵是谥号)、魏安厘王(安厘是谥号)。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义的谥号;惠一般都是代表平庸;厉、灵、炀等都是贬义的谥号。

谥号是怎么起的(谥号指的是什么)(2)

诸侯、大臣的谥号,一般都是在死后由朝廷赐封;皇帝的谥号,一般都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追加谥号,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就是由南明弘光政权(福王),为他定庙号为“思宗”,谥为“烈皇帝”,而清朝则将他谥为“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到了后来,除了皇帝之外,一般都用两个字。比如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岳飞的谥号先是武穆,后来也改为忠武;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司马光谥号为文正;范仲淹的谥号也叫文正;曾国藩的谥号也是文正。

谥号是怎么起的(谥号指的是什么)(3)

除了朝廷上赐封的谥号,后世还有私谥。一般是某个大学者或者大人物去世后,他的亲人朋友或者学生弟子为他追加的谥号。例如东晋陶渊明死后,他的朋友为他谥为“靖节先生”;宋代张载死后,他的弟子为他谥为“明诚夫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