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谁(中华名人系列七)

欢迎收看中华名人系列今天我们来看看,道家学派始人,老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谁(中华名人系列七)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谁

欢迎收看中华名人系列

今天我们来看看,道家学派始人,老子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就是管理“藏室”的史官。

老子一向只注意研究学问,不在意个人得失荣辱,虽然学识渊博,却一直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

公元前516年,在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争斗中,贵族王子朝失败,带着所有典籍逃走。

老子再无“藏室”可管,于是骑着青牛,离开东周来到函谷关,在镇守函谷关的周大夫尹喜的盛情邀请下,写成了共有五千字的《老子》上、下两篇。

老子写完书后,重新骑上青牛,出函谷关,从此不知去向。

《老子》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哲学概念“道”,老子哲学就是由“道”推演出来的,他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始祖。

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成为一个整体,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和伦理为轴心的局限。

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

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庄子所继承和发展。

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各个领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观察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世间万物有阴阳、刚柔、强弱、兴废等分别。

他还发现对立的事物能够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为了防止物极必反,导致衰落,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就是要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举动,始终保持着像“道”那样冲虚而不盈满的状态。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军事战略方面就是“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同时还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他还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比如,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以水攻坚没有攻不下的,以此来说明柔弱能胜刚强。

老子的道的本性是自然的,他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观念。他认为天地的运行是自然而然、不假外力的。人也应该和万物一样,是自然的,人生必须消除主观和外在的干涉,使其自然发展。

在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老子银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论。

老子把人民的饥荒、贫困看作是,多欲的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结果。

人民起来为“盗”,轻生冒死,其责任完全在于统治者。

老子主张用“天之道”来取代“人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这样就能够解决社会所存在的一切弊端。

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对统治阶级的“有为”进行的揭露和抨击。老子提倡这种“无为”之治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也就是“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千百年来,老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道德、政治、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他的思想为战国时代的庄子等人所继承,形成了道家学派。

《老子》乜被奉为道教的三大经典之一,尊称《道德经》。

老子还受到西方的推崇,《老子》的英译本多达40多种。

老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可以说没有老子,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将是不完整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