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包青天怎样(被黑化的包青天)

说起包拯,人们更习惯称尊称他“包青天”,如果用八个字概括这位北宋名臣的一生,那一定是”清心直道,铁面无私“。

当年包公墓被发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仅仅是几件日常用陶器和瓷器,并无任何贵重随葬品。

而当时包拯是二品官员,唯有那具金丝楠木棺材,是当时仁宗皇帝赏赐。这一发现证实了史书上对于包拯清廉的评价。

现在的包青天怎样(被黑化的包青天)(1)

人们把对这位清官的爱戴与尊敬全部融进了艺术作品中,在我国民间有着众多关于包拯的故事。在包拯去世后,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包大人身上被大家误传千年的真相。

黑如锅底的面庞,额间的月牙疤已经成为了大众心里包公的刻板印象。

1993年版《包青天》中,金超群扮演的包拯,成功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威严的包青天的形象。黑面更是深入人心。

现在的包青天怎样(被黑化的包青天)(2)

然而,事实的真相请看下图。

现在的包青天怎样(被黑化的包青天)(3)

这是在故宫南薰殿里存档的包公画像,为人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包公形象,白净的面庞,慈眉善目,额头也没有月牙。

那包拯真实的长相究竟如何呢。

翻阅相关典籍,并无确切关于包公容貌的记载。

但是包公的后代包训安曾介绍:

包公有现成的真人画像,是从宋代遗留下来的。

包公的身高大约有一米六几,额上也没有月牙,合肥包公园大殿东厢房的包公像就是最真实的包公画像。

现在的包青天怎样(被黑化的包青天)(4)

所以最有可能接近真相的推论便是:

因为包拯公正廉洁、铁面无私、敢于替平民百姓鸣不平,后世把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故而在戏曲作品中均为黑面形象。

在京剧中黑脸常常用来塑造严肃、刚正的形象,一般代表着正直,无私,刚直不阿。久而久之,黑面包公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民间故事、戏曲与电视中,我们都知道包拯由寡嫂养大,故称嫂嫂为嫂娘。

然而,这却是发生在包拯幼子包绶身上的事情。

我们先来梳理下包拯的家庭关系。

包拯一生共有两位夫人,原配李氏早年过世,之后他娶了董氏为妻。

董氏在嫁给包拯时,按照当时的习俗,带了随嫁媵妾(一般是在小姐出阁前的贴身婢女,在小姐婚后作为男方的妾室)孙氏一同嫁入包府。

董氏为包拯生了一儿两女,儿子取名繶。在包繶19岁那年,迎娶了崔氏。

不幸的是,包繶婚后第二年就病故了,只留下包文辅一子。

包文辅,5岁时夭折。

儿子过世没多久孙子也早夭,一连遭受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让包拯坠入谷底。

媵妾孙氏性格有些刁蛮无理,不知什么事触怒了包拯,被逐出包府,赶回娘家。然而此时,包拯并不知道,她腹中已怀有他的骨肉。

气愤的孙氏没有将孩子的事告诉包拯以及董氏,而是告诉了一直为包繶守寡,在公婆面前尽孝的儿媳崔氏。

知书达礼的崔氏得知此事后,立即带上钱财赶去孙氏娘家,从经济上帮助孙氏,并帮其顺利产下一子。

由于当时包拯余怒未消,识大体的崔氏并未告知公公此事,只是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抚养,准备找一个好的时机再将事情和盘托出。

于是便有了包拯在60岁寿宴上突然有了一个小儿子这一幕。

当包拯得知真相后,老泪纵横,看着怀里的幼儿,取名包綖。

此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包拯已时日无多,四年后,名垂青史的包青天病逝了。

那一年包綖仅五岁。

在嫡母董氏与生母孙氏过世后,崔氏就独自抚养包綖长大,并为其改名为包绶。

包拯入葬当日,宋仁宗亲临葬礼。

仁宗皇帝来到包府一看,忍不住心酸,包家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完全不像是一位二品大员的府邸。

现在的包青天怎样(被黑化的包青天)(5)

现在的包青天怎样(被黑化的包青天)(6)

一生清廉公正的包拯,留给后人的并没有物质上的财富,只有这传承至今的家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