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三条识人法(鬼谷子新解读24鬼谷子谈忤合术)

“忤合”的“忤”是忤逆、反忤、相悖的意思,“合”是趋同、符合、顺应的意思“忤合”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是合作和对立,忠心和背叛,形成一种利害关系鬼谷子的忤合术,自然不是为了制造矛盾,是以忤求合处理问题的谋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鬼谷子三条识人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鬼谷子三条识人法(鬼谷子新解读24鬼谷子谈忤合术)

鬼谷子三条识人法

“忤合”的“忤”是忤逆、反忤、相悖的意思,“合”是趋同、符合、顺应的意思。“忤合”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是合作和对立,忠心和背叛,形成一种利害关系。鬼谷子的忤合术,自然不是为了制造矛盾,是以忤求合处理问题的谋略。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无论是合作或对抗,都必须有合适的计划。事物的发展变化,既像圆环一样循环连接,又在每一发展阶段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应该反复探求事物的连续性和独立性,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所以,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为人,治理天下,教化百姓,说服别人,宣扬名声,必定依据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不同时机,抓准最适宜的天时,明白哪些地方有余,哪些地方不足,借此就可预知事物发展方向和走势,让策略方针随着事态的变化而转化。”

“趋合倍反”。“倍”,同背。趋向合一还是背逆。

“化转”,指性质的转化。

“各有形势”,在这里势也通式,是各有不同的形态。

“环属”,象铁环一般联结起来,指互相转化的过。

“因事为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立身”,处世、为人。

“御世”,治理天下。

“施教”,进行教化。

“扬声”,发声,说服他人。

“明名”,扩大名望。

“会”,机遇、机会。

按照鬼谷子的理论,忤合术就可以定义为,在世事人心都存在背离和融合正反两个方面,要制定适合的策略,寻找恰当的时机,进行控制,从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忤合术强调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控制,是人生大的谋略。

忤合术是道家阴阳理论的延续和深入。鬼谷子认为,“凡趋合倍反”,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有反、有顺有逆,都是矛盾的结合体。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是一对矛盾;成功和失败是一对矛盾;万物的兴盛与覆灭是一对矛盾;人的得意和失意,是一对矛盾,生与死又是一对矛盾。同时,不同的矛盾体又是相互转化。比如破涕为笑,哭与笑这对矛盾就可能瞬间转换。

鬼谷子有三个论点很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一是“因事为制”。即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观点。

二是事功说。“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圣人在天地之间,就是要生身立命、洞察世事、传道授业、显亲扬名、建功立业。圣人就是我们光辉的榜样,人生在世,一定有远大的理想,只有时时关注远方的目标,才能行稳致远。

三是趋势论。鬼谷子称之为“因事物之会”,就是讲求天时地利人和,顺势而为。要遵循事物的变化规律,制定与时俱进的谋略,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行事。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努力很重要,但机遇更重要。

事物及各相关因素之间是关联的,我们做事和这些忤合关系相顺应,就成功,相悖反就失败。要顺其自然,也要掌握时机。

鬼谷子忤合术,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点,充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和不同特点,未雨缪绸。要善于从曲中见直,从直中见曲,从利中见不利,从不利中见利。同时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第二点,根据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因事为制。事情是发展变化的,所以制定策略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形势来判断,并加以灵活运用,“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第三点,要伺机而动。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善于在乱局之中把握机会,在运动中寻求平衡,在转化中回旋制胜。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

有一个青年决定外出寻宝,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热带雨林找到了两棵稀有的树木。这种树木的树心散发着让人心醉的香味,把这树木放在水里,能沉下去。

拿到了市场上,整整一个上午,青年都没有把树木卖出去,而旁边的卖炭的人生意却很好。青年觉得卖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就回家把自己的树木烧成了木炭。这一下,青年很快把木炭卖光了,他拿着钱袋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

谁知道父亲却叹起气来,他遗憾地对青年说:“孩子,你所找到的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沉香木啊,从它身上切下一小块,磨成粉,价钱就相当于你卖一年的木炭钱。”

青年既没有发现树木的价值,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卖点,珍贵的沉香木变成了木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