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

在农村的闺女在找婆家之前就一定要先学会摊煎饼,要不会嫁不出去的。

煎饼,自从八十年代就是临沂一带俺们乡下人的主食。煎饼就是先把玉米、小麦、地瓜干、豆子、高粱等筛选干净,上碾压碎,再用水浸泡,待泡透后,用石磨推成磨糊子,在鏊子上摊煎,这样才做成了煎饼。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2)

煎饼居然有5000岁

说到小编童年印象最深的食物,煎饼可是其中之一。小学时,总有着老奶奶推着车来学校门口摊煎饼,周围围满了人,尤其是小编这种好奇心爆棚的小朋友,就算买不起也要在边上看着。小编偶然发现,一个小小的煎饼,学问到不少。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3)

煎饼有悠久的历史,不少考古证据表明,仰韶人已经创制有陶鏊之类的烹饪器具,古代中国用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这也就说明煎饼的起源,不会晚于距今5000年前。很可能煎饼的起源还能上溯得更早,因为陶鏊已是很成熟的烙饼器具。在此之前可能有更简单的鏊具。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4)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5)

石磨——把杂粮磨成糊子

过去的乡村里,石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家的那盘石磨还是祖辈上留下来的。

我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没有充足的粮食吃,只能用地瓜秧,再掺上一些地瓜干和极少量的粮食,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粮食的,用石磨磨后滚煎饼,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主食。磨面糊是母亲的事情

石磨产生于晋代,它的发明者是古代的一位奇人~鲁班。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6)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7)

过去,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没有精盐的,小石磨在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将大盐粒磨成盐沫,另外:它还有很多功能,比如说,小石磨能将花椒籽磨成油;能将谷子去壳磨成小米面;还能将泡发好的黄豆磨成豆浆;

这个小石磨如今做出的豆浆,鲜香可口,秒杀现代科技时代任何品牌的豆浆机。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8)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9)

大发明家鲁班,不仅用自己的智慧让玩石具有了灵性,变成了生产工具,他最大的成就却是在另一个行业,而且是鼻祖,被后来的从业者尊称为祖师爷。

鏊子——摊开杂粮磨成的糊子,把煎饼烙熟

一个生铁鏊子,一堆燃烧的秸秆,母亲眼睛被烟熏的通红。这是小编小时候看到的母亲烙煎饼的情景。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0)

有鏊(音“傲”——编者注)就有煎饼,由饼鏊的产生可以追溯煎饼烙饼的起源。考古陆续发现过一些古代的鏊和铛,除了距今5000多年的史前陶鏊,还有属于辽、宋、金、西夏和元代的铁鏊和铜鏊,这就说明煎饼的起源,不会晚于距今5000年前。​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1)

临沂煎饼的传说:

在小编小的时候就开始有着很清晰的记忆,基本家家户户都是主食,小编也搜集到了四个关于煎饼的传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临沂煎饼的传说一: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涑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金(铜罗)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罗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成罗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大地上流传至今……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2)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3)

临沂煎饼的传说二:

传很久很久以前,山东蒙山一带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在蒙山望海楼下,住着巧珍和田壮一家,男耕女织,生活过的比较舒心,劳作之余,田壮勤学苦读,成了远近闻名的土秀才,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请田壮帮忙;谁家受了欺侮,田壮主动帮助写诉状,打官司,因此得罪了当地恶霸王洪三。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4)

被关进山间大牢,狱卒们恶狠狠地告诉巧珍:“你们家田壮整天咬文嚼字,专和我们家老爷过不去,老爷吩咐,这次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还写不写!”看着自己的丈夫饿在牢房,巧珍三天三夜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梦见蒙山娘娘向她走来,说:“巧珍,别犯难,我传授你个法子:你把小麦磨成糊子,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饼,不就像纸?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还愁您的夫君没饭吃?”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5)

一觉醒来,巧珍照此去做,果然灵验,连忙带着自己摊制的煎饼,卷上大葱和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见是“笔墨纸张”没多过问,田壮饥不择食把它吃个精光,就这样,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红光满面,平安出狱后,发愤苦读,背着巧珍摊制的煎饼考上了状元。善良的巧珍,为报答蒙山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传开了。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6)

人们为了使用方便,把薄石头打磨的像圆形海龟一样,再磨制光滑,叫做“鳌子”,后改为生铁铸具,也就演化为今天的带“金”字旁的“鰲子”,巧珍因发明煎饼,被沂蒙山人供奉为“煎饼老奶奶”,煎饼由此又称“状元饼”。

临沂煎饼的传说三:

这个传统的山东名吃,还有一个坚贞的爱情故事。在沂蒙山下,聪明、漂亮姑娘黄妹子和梁马小伙子,情投意合,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黄妹子有个狡黠刁钻、见钱眼开的继母,嫌贫爱富,背地里接受了富家人的钱财,答应把黄妹子嫁过去。黄妹子死活不肯。黄母见状设下了毒计,让梁马来黄家温习功课,说等梁马考取了功名后,再和黄妹成亲。

黄母说“书房和文房四宝,我都给你预备好了,你看还需要什么吗?”梁马说:“只要有书有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了。”黄母一听,急忙高声对家奴们说道:“你们听到没有,他只要纸和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真是个有志的好儿郎啊!”这样梁马就搬进了书房,埋头读起书来。读到中午,不见有人送饭来,到了黄昏,依然没人送饭来,梁马只好走出书房去看,但小院门口守着一个家奴,不许他出去,梁马只好再回书房等,直等到月亮西斜,仍不见送饭。梁马恍然大悟,上了黄母的恶当:黄母正是要饿得梁马挺不住,让他逃跑,再诬赖偷钱偷物,败坏名声,从而让黄妹子死了对梁马的心。

黄妹子知道后,又急又气。急中生智,烙了一叠很薄很薄的白饼,将饼切得方方正正,看起来就如同白纸一样,让丫环给梁马送去。在小院门口守门的家奴喝住:“老夫人有令,只许送进纸笔。”丫环答道:“正是送纸。”家奴一看,果然是一扎白纸,就放丫环进了院。梁马接过这些白纸,只闻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定神仔细观察,原来是饼啊!梁马当即,吃了个饱,十分佩服黄妹子的机智。靠着“白纸”,梁马潜心读书。三天过去了,黄母看梁马依然心平气和地读书写文章,更是恼火,恶狠狠地吩咐家奴再饿梁马三天。 黄妹子在“笔”字上打起了主意,大葱剥净剪叶去根就像笔,丫环给梁马送一捆笔去。家奴见是笔,只好放行。

梁马吃着“纸”和“笔”,温习着功课,身体没有瘦弱下去,精神日见健旺。三天过去了,黄母听家奴说:梁马不但未跑,而且精力充沛,每天不停地看书。黄母根本不相信:“难道他喝风吗?”而家奴说道:“不是喝风,而是把纸和笔都吃了!”黄母十分疑惑,忙叫家奴带她去看。

她们偷偷摸摸地来到书房窗外,戳破窗纸只见梁马用纸卷着笔,大口大口地吃得正香呢。黄母真不相信世上还有这种奇事,忙将梁马唤到正房,详加询问,梁马吃了一回亏当然不把真情相告,反而装得煞有介事似的说道:“在下九岁的时候,曾有一位仙师教我点石成金法,我只要把纸、笔轻轻一点,就马上变得香喷喷,成为可口的食品。不过仙师也嘱咐我,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只能试点一次,等到中榜之后,方才可以随心所欲。”黄母一听。

梁马即有仙人相助,日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就换了一副面孔,笑嘻嘻地对梁马恳求道:“贤婿啊,到了那时,可千万不能忘记你岳母啊!”梁马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无嘲讽地对黄母说道:“当然,当然,到了那时,我还要尽力报答您的恩情呢!”黄母听了,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忙叫人退了富人家的亲事,从此对梁马敬如上宾。 梁马果然中了状元,把黄妹子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还不断重温着吃“纸”吃“笔”的那段生活。

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很快就传扬了开来,从此,煎饼卷大葱的吃法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也就越做越有名。那一带的妇女都有一手好手艺,那一带的人也都个个喜欢吃,但也有一点例外,那就是丈母娘怎么也不肯做煎饼卷大葱给新女婿吃。可见小小一种食品,也充分流露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百年老磨坊的山东大煎饼(有5000岁啦临沂煎饼)(17)

临沂煎饼的传说四:

煎饼, 中华民族最早的方便食品,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科学的营养配方,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华一绝”。“煎饼卷大葱”构成了山东人特有的饮食文化现象,作为煎饼的发源地,在沂蒙广大农村至今仍保持着“户户支鏊子,家家摊煎饼”的习俗,并流传着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马山一带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在苍马山下,住着巧珍和田壮一家,男耕女织,生活过的比较舒心,劳作之余,田壮勤学苦读,成了远近闻名的土秀才,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请田壮帮忙;谁家受了欺侮,田壮主动帮助写诉状,打官司,因此得罪了当地恶霸王洪三,被关进山间大牢,狱卒们恶狠狠地告诉巧珍:“你们家田壮整天咬文嚼字,专和我们家老爷过不去,老爷吩咐,这次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还写不写!”

看着自己的丈夫饿在牢房,巧珍三天三夜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梦见苍山娘娘向她走来,说:“巧珍,别犯难,我传授你个法子:你把小麦磨成糊子,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饼,不就像纸?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还愁您的夫君没饭吃?”一觉醒来,巧珍照此去做,果然灵验,连忙带着自己摊制的煎饼,卷上大葱和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见是“笔墨纸张”没多过问,田壮饥不择食把它吃个精光,就这样,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红光满面,平安出狱后,发愤苦读, 背着巧珍摊制的煎饼考上了状元。

善良的巧珍,为报答苍山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八百里沂蒙传开了。人们为了使用方便,把薄石头打磨的象圆形海龟一样,再磨制光滑,叫做“鳌子”,后改为生铁铸具,也就演化为今天的带“金”字旁的“鏊子”,巧珍因发明煎饼,被沂蒙人供奉为“煎饼老奶奶”, 煎饼由此又称“状元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