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专题报告 贯彻落实规则三位一体

贯彻落实《规则》,三位一体“同频共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专题报告 贯彻落实规则三位一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专题报告 贯彻落实规则三位一体

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专题报告 贯彻落实规则三位一体

贯彻落实《规则》,三位一体“同频共振”

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在起草过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关注。渴望以久的《规则》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了。《规则》中对学生实施“惩戒”这一问题,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家长与家长们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的认识,不一样的理解。学校在贯彻落实《规则》时首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三位一体形成“同频共振”。据据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本学期开学后如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则》,谈一点认识和做法,与班主任老师们共勉。

一,组织学生认真学《规则》,做到人人皆知。通过学习《规则》,首先是班主任自己认清且明确《规则》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指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教育惩戒的概念,但这一概念已经约定俗成,被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也是教育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规定,首先明确了教育惩戒的属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而不是单独赋予学校、教师一种权力。还明确了实施的对象和方式,是对违规违纪学生的管理、训导和矫治。再其次,强调了行为的目的性,即是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而不能为了惩戒而惩戒。”《规则》第七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

(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

(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学生实施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班主任通过班会课组织学生逐字逐句认真学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规则》第七条内容。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对个别同学违纪后实施惩戒是老师对他的爱护,我们大家同学对他的帮助,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使我们能正常学习,身心健康不受影响或伤害。

二,三位一体,制定《规则》的实施细则。《规则》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未经公布的校规校纪不得施行。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吸收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参加。”

班主任要召开家长会,建立适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对《规则》的实施细则。为了维护班上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了安全感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家长才放心。要解除家长顾虑,特别是孩子在班上过去犯了一点小错误或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家长思想负担较重,制定的实施细则是否有针对性,会不会针对我的孩子?班主任可以向这样的家长承诺,这些细则是防范于未然,个别同学以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有《规则》中列举的六种情形之一,只要改正了,过去有的不作实施,是对通过学习《规则》,制定了实施细则后再犯的学生实施。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跟家长沟通商量好,制定班规、规定表扬和惩戒等实施细则,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为的是让犯小错的时候就让老师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教师对学生大胆管理,长善救失,这样不好吗?非得酿成大错,后悔晚矣! 班级在制定班规班纪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内容的限定性;二是规范的可操作性;三是程序的合法性。在起草实施细则阶段先找一向关心且支持班主任工作的家长,请他们多提意见、建议,还要征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意见,把前期工作做细、做实,这样制定的细则才有群众基础,以保在家长会上能顺利通过,便于执行。

三,实施细则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教育惩戒不能滥用,厘清教育惩戒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关系,按《规则》的要求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权,避免非教育手段式的体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惩是手段、方法,戒才是目的。让小惩大诫的作用既有威慑力,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好制度。

其次,在非实施不可的情况下,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教育惩戒既有尺度、又有温度。不公正的惩戒让老师失去公信力,甚至对老师的人品产生质凝,将使班级陷入混乱。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教师是一种“爱”职业。教师适当实施惩戒前应心中有爱,从爱护学生角度去实施惩戒,做到爱而不纵。当然学生违纪了教师心情肯定不好,若只顾自己生气,忘了自己的身份,能否控制情绪惩而有度?此时应冷静,不急于处理,先换个角度认识一下自己的学生,多想一想该生的优点、长处,充分肯定学生成绩,指出不足;或给他讲个故事:思想家墨子有个学生叫耕柱子。有一次,耕柱子上课走神,被墨子狠狠批评,他不服气地问:“那么多同学没认真听课,夫子为何只批评我一个?”墨子不答反问:“你是选择把牛赶上山,还是把马赶上山?”耕柱子下意识回答:“当然是马了,因为马跑得更快。”墨子说:“这就是我批评你的原因。因为你就像那匹跑得快的马,值得我批评。”因为有所期待,才会有所惩戒。学生违纪是坏事,在处理中,把坏事转变为好事,使其是一次受教育的契机,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艺术。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如罚站时在教室不能让两人或两人以上站在一起;找学生谈话训戒时,最好一个一个单独谈,可选择在班主任办公室、或教育处办公室,让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受氛围的震慑,每实施一次都要达到预期效果,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依法治理水平。好的教育,应该是管教同步、宽严有度;好的老师,应该是严慈相济、奖惩分明;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才会让孩子变得有规矩。

《规则》通过划定“七种行为”“红线”,有利于教师规范行为、把握尺度,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即使因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与家长产生纠纷,也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正当渠道解决,家长威胁、侮辱、伤害教师的,学校、教育部门、公安机关要依法予以追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组织学生学习宣传《规则》是重点,制定符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实情的实施细则是关键,工作方法是把《规则》当作大桥上的“栏杆”,它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护师生身心健康的“护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