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皮影戏(光影下的匠心与传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晶晶 通讯员 杨洁

挂起白幕,敲响锣鼓,灯影中映出大千世界,说唱中道出悲欢离合......

流传于民间的皮影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人。

在信阳市平桥区的乡间,一张幕布、两盏白炽灯、几位老艺人,雕刻精致的皮影配上粗犷激昂的唱腔,就是一台皮影,戏台虽小,但余韵悠长,常常引得台下观众声声叫好。

传承皮影戏(光影下的匠心与传承)(1)

传承皮影戏(光影下的匠心与传承)(2)

△ 方德春在演出现场 米洁 摄

台上表演的是平桥区高梁店乡的方德春,年近六旬的他是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

“七八岁时我第一次看到了正式的皮影戏表演,上下翻飞的皮影一下子就让我着了迷。听说哪里要演皮影戏,我就追到哪里去看,没事就自己琢磨唱腔,只要有时间就用纸板学着刻皮影。”方德春回忆道。

15岁那年,方德春正式拜王岗乡侉子营民间皮影艺人刘西山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皮影制作工艺和唱腔,追寻扎根心底的梦想。17岁时方德春已小有所成,他跟几个共同爱好皮影的朋友组建了申阳台村方氏皮影戏剧团,在平桥区高梁店乡各村及湖北省交界地区为乡亲们演出,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

传承皮影戏(光影下的匠心与传承)(3)

△ 皮影人杨洁 摄

要吹要弹要唱,还要操作皮影,皮影戏是一项综合的艺术,涉及到音乐、美术、历史等多个方面。

制作皮影的工艺则要求更高,据方德春介绍:“皮影是用熟牛皮制作,先将牛皮处理干净,使用药物让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上色。不仅工序复杂,而且对工艺要求很高,不能出半点差错!”

目前,剧团每年能演几十场皮影戏,除了受邀的商业表演,还经常到敬老院、小学等地免费演出,为的是让老一辈人还能看到皮影戏,也让年轻人能够了解皮影戏。

2020年,方德春借助网络平台,推出了皮影戏相关小视频,让皮影戏被更多人知晓。

2021年,平桥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批准建成申阳台村“信阳市平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2022年在信阳民间艺术巧手大赛中,方德春荣获了“信阳民艺巧手”称号。

对于皮影艺术如何持续发展,方德春一直在积极寻找传承和推广这项“非遗”项目的新思路。

“皮影戏太有魅力了,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歌颂了真善美,又风趣幽默,我一心想把它传承下去。只要有人肯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教,一不收费,二不怕累。”方德春说,现如今,已有十二名弟子拜他为师,学习皮影的制作和唱腔,共同传承“非遗”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