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讲话(遵义仁怀茅台镇)

贵州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讲话(遵义仁怀茅台镇)(1)

今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仁怀市茅台镇建镇90周年,结合特别日子,当地围绕脱贫攻坚大文章,加大力度,奋力书写收官年答卷。

早上9点,给家人做好饭菜后,茅台镇尧村村民张士清准备出门上班。倒车、挂挡、转弯,张士清的技术十分娴熟。几分钟后,张士清就来到了自己上班的地方——位于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的秦含章酒业。

车间内工人正忙着拌料、上甑、蒸煮,酒甑里不时飘散出白酒的芳香。虽然张士清半年前才进酒厂上班,但是手脚一点不比其他老员工慢,弯腰、起身、抛洒,在别人那里需要半个多小时的上甑工作,他可以提前完成。

“之前在外面务工,生活很不稳定。听说家门口的酒厂发展比较好,回来工作心里确实踏实了很多。”由于踏实肯干张士清很快就晋升为生产车间班长,现在的他正如酿酒一样酿造着自己的新生活。“现在工资在4000元左右,收入比较稳定,接下来准备攒点钱,把家里再装修一下。”

贵州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讲话(遵义仁怀茅台镇)(2)

张士清所在的尧村村,位于茅台镇西北面,距镇中心所在地33公里,尧村过去属于高大坪镇管辖,自茅台机场建设开通后,上级相关部门同意将其划入茅台镇管辖范围。过去的尧村,除了守着一个大沙坝水库外,基本没有什么产业,村里还流传着“家家户户老土房,一年种来半担粮”的俗语。于是,家家户户有能力的劳动力都想“逃”出尧村这个穷窝窝。

如何破解群众收入难题摆在了尧村的村支两委班子面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茅台镇党委政府将目光瞄准了镇内的白酒企业,依托镇区白酒企业1194家,制酒制曲所需工人5000余人的资源优势,通过政府搭台、商会主导模式,积极帮助输送农村劳动力到辖区白酒生产企业务工,群众就业问题很快就得到迎刃而解。像张士清这样返乡就业的人越来越多,尧村的欢声笑语也逐渐多了起来。

基础设施建设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茅台镇深谙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彻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变贫困户“短板”为“跳板”。

“多亏党的好政策,现在我们不仅吃穿不愁,也不用再操心房子的事情,这日子越过越舒服。”趁着休息,瞿满杰和记者聊起了家常。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他们一家接连迎来了几大喜事。

瞿满杰是太坪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早些年生活十分困难,一家人住在山沟里,由于交通闭塞又加上体弱多病,他很少外出找工作,生活只能围着自家土地转,靠种点粮食勉强度日。

太坪村监委会主任陈庚还记得,3年前驻村工作队第一次到瞿满杰家中走访时的情景。当时他们坐在土墙屋里了解情况,屋外下着瓢泼大雨,屋里就下着沥沥小雨。“陈主任,我这辈子唯一愿望就是想住上砖墙房。”听说驻村工作队是奔着解决实际困难而来,瞿满杰也毫不掩饰地说出了压在心底的愿望。

经过村支两委深入研究,瞿满杰的老房子被确定为D级危房,可获得政府给予的3万余元危房改造补助。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瞿满杰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很快,老瞿的新房梦就实现了,那一夜,他激动得睡不着觉。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茅台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共计1103户,通过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镇各村民组通电率达100%,通宽带率达100%,让群众用电更加放心、生活更加舒心。通过实施“小康路建设”“组组通”工程等,投入资金约2亿元,硬化通组公路约480公里,建设通村油路约50公里,全面打通了28个村(社区)313个自然组互连互通交通网格,让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茅台镇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该镇与全市所有贫困村一道出列,并续写脱贫攻坚新篇章,成效显著。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茅台镇再起跑、再“赶考”、再攻坚,努力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国一流强镇。(记者 孟铭 王聪 通讯员 吴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仁怀市融媒体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