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孩子变成留守儿童(你的孩子算是留守儿童吗)

没有完整的亲情,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多人想到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像野草一样生长”。这个群体在我国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的隐痛,时常被人记起又忘记,他们只随着社会公益活动进入人们视野,获得片刻关怀和媒体聚焦后,留守依旧无法改善,那些凄苦依旧持续增加。

2013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做出了一份具有权威性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总数达6102.55 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每5个中国孩子中,就有1个是留守儿童。

不要让你孩子变成留守儿童(你的孩子算是留守儿童吗)(1)

留守儿童如何定义?该报告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家乡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数据显示,在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中,男孩占54.08%,女孩占45.92%;0-5岁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342万,占38.37%;6-11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953万,占32.01%;12-14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995万,占16.30%;15-17岁大龄农村留守儿童813万,占13.32%。

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都外出占46.74%,仅父亲外出占36.39%,仅母亲外出占16.87%。占比最高的父母都外出的家庭中,留守儿童和祖父母一起居住占32.67% 和其他人一起居住占10.7% 单独居住占3.37%。所有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56%的年龄在60岁以下,绝大部分在50-59岁之间,甚至有12%的祖父母年龄在50岁以下。

基于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李亦菲在2015 年发表了《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白皮书调研发现,11.1%与父母每月见面3-4次,32.7%一年能见父母5次以上,11.7%一年能见父母3-4次,29.4%一年能见父母1-2次,15.1%的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根据29.4%和15.1%这一比例,按照留守儿童总数6102万测算,全国约有近1794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有921万孩子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

《白皮书》中2.3部分,对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的次数进行了统计,与父母几乎天天联系的有23.9%,与父母每周联系2-4次的有28.6%,与父母每月联系3-4次的有19.3%,与父母每年联系3-4次的有10.4%,与父母每年联系1-2次的学生有10.2%,与父母一年都没有联系的学生有4.3%。

不要让你孩子变成留守儿童(你的孩子算是留守儿童吗)(2)

按照全国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总数测算,一年都没有与父母联系的儿童有262万!一年与父母只联系1-2两次(半年才打一个电话)的儿童,有622万人;每年与父母联系3-4次(3个月联系一次)儿童,有634万。综合看来,每年与父母联系次数少于3-4次的儿童,在总数上高达1518万。

然而这还不是“留守儿童”的全部,农村的只是一部分,其实在繁华的城市中“城市留守儿童”也在不断的产生,能够享受良好的物质条件,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得到亲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和农村留守儿童相同的是,他们的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或者是为了更好的收入,忙于工作和事业,无法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物质层面无法弥补父母陪伴缺失对孩子身心成长造成的伤害,甚至有父母错误地认为这样的“留守”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引起社会关注的。

不要让你孩子变成留守儿童(你的孩子算是留守儿童吗)(3)

除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国家力挺的创新创业背景下,创新型科技产品也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弥补和缓解留守的问题,例如比较早期涉足亲情陪伴市场的小鱼在家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它通过核心的多方音视频通讯技术,能够让留守家庭实现“3秒回家,一键相见”的沟通体验,无法聚在一起的家人可以随时通过小鱼在家视频聚在一起,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成为缓解留守之痛和陪伴缺失的科技神器,让家长不再缺席留守儿童的成长,子女们也能够远程陪伴老人的晚年生活,将温情融入互联网创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改善社会留守伤痛变得有路可寻。然而高科技陪伴型产品普遍的接触门槛较高,广大的农村留守家庭即便有强烈需求但是力不能及,远程智能陪伴产品或许不应该只是大城市人们才可以享受的时尚体验,真正走进社会底层和普通人家去切实地改善社会留守问题,或许拥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和使命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