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

11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公示,我区报送案例《实施“五化”设计 打造教育微信“宣传美学》被评选为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优秀案例。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1)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2)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3)

实施“五化”设计

打造教育微信“宣传美学”

淄博临淄区以“临淄教育”微信公众号为“龙头”,实施“五化”设计,赋能机制创新,推动区域教育宣传有遵循、有节奏、有活力、有韵味,打造教育微信的“宣传美学”。

一、总体概况

“临淄教育”公众号创设于2014年,目前,总关注人数为76210人,发布信息17584条,年阅读量平均超240万,单条最大阅读量突破4万 ,转发总量超过75.3万次。2021年,“临淄教育”微信公众号被评委淄博市优秀政务微信公众号。

二、主要做法

01

年度宣传主题化,彰显整体美。

以年度为单位,结合时令、节日、教育节点等,开展全年主题宣传策划,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新闻”,明确了全年宣传的主线,为学校宣传提供了遵循。以2021年为例,全年共设置12大主题,比如,1月主题为“临淄教育这五年”、4月主题为“春天的校园”、6月主题为“毕业季”,7月主题为“党史百年”,9月主题为“师者力量”,等等。同时,结合教育工作,设置常态化主题21个,比如,质量第一、落实突破、劳动最光荣、家长访谈、行万里路等。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4)

02

节点宣传立体化,彰显层次美。

在重要节日或教育重要节点,策划同一主题内容,以多种新闻表现形式同步在不同平台刊发,形成新闻宣传的叠加效应,增强新闻宣传的冲击力和影响力。比如,2021年7月,在严格落实高考宣传政策的前提下,策划“质量第一”主题宣传,在临淄教育微信、微博推出6篇系列图文报道,在“临淄教育”视频号推出优秀学子感谢母校视频,在临淄融媒推出优秀学子家长电视访谈,在《临淄教育报》推出长篇通讯“重教兴学、质量第一”等,构建了“质量第一”的立体化宣传格局,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5)

03

日常宣传专题化,彰显节奏美。

长期开展主题化和常态化的宣传形式,会造成宣传的审美疲劳。“临淄教育”微信公众号探索开展日常专题宣传,将同一主题的宣传内容集中在同一天刊发,优化了宣传节奏,提升了宣传效果。以2022年10月10日为例,设置“养成教育”专栏,分别刊发皇城镇中心小学、金岭回族镇中学、金山镇边河小学等4所学校习惯养成教育信息,体现了对养成教育的重视,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6)

04

宣传机制创新化,彰显活力美。

一是建立“临淄教育”宣传矩阵。开发“教育矩阵”小程序,将全区所有60所中小学微信公众号纳入“临淄教育”矩阵,实现了对微信公众号的时时关注和监测。二是实施微信公众号划片管理。将全区所有中小学微信公众号均衡分成四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临淄区教体局宣传科人员担任“片长”,明确舆情监测、推荐信息、转发信息等职能。三是开展微信公众号月度测评。依托“大众舆情”,对“临淄教育”微信公众号以及全区中小学微信公众号运行情况开展大数据分析,张贴排行榜,督促、引导学校将微信做好、做精、做出特色。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7)

05

队伍培养实践化,彰显成长美。

一是开展“以干代训”。全区所有通讯员分批次到临淄区教体局宣传开展轮训,每人3天,跟岗学习信息写作、微信制作、视频处理等技能。二是开展志愿服务。依托省市各级现场会、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征集文字写作、摄影、微信制作、视频制作等宣传志愿者,引导通讯员在实践中长才干。

教育机构线上课宣传方案(实施五化设计)(8)

三、工作成效

01

形成了“打得响”的教育品牌。

通过微信宣传,实实在在形成了教育影响力,有一种品牌叫“临淄教育”的效应逐渐显现。名师名校长建设、一校一案督导改革、教育布局调整等工作在全国形成了较高的美誉度。

02

打造了“在前列”的教育实力。

通过微信宣传,实实在在推动了教育动能转换,临淄区先后创建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国首批中小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等。

03

三是构建了“叫得好”的群众满意度。

通过微信宣传,实实在在提升了教育满意度,临淄教育满意度测评始终位居全市前列,2020年教育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第九名。2021年,临淄区教体局在全区人大专项评议中位列第一。

04

四是打造了“冲得上”的宣传队伍。

先后20余人次被中国教育报刊社、大众日报社、山东教育社等表彰为优秀特约通讯员、优秀记者,30余人被表彰为淄博市教育宣传先进个人。

来源:临淄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