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语录(万行大和尚开示)

东华禅寺方丈 ┃ 万行大和尚

禅堂开示

万行大和尚语录(万行大和尚开示)(1)

大家坐在这里静静地感受这座养正堂。为什么养正堂顶上设计了一千盏小灯和一轮明月呢?这一千盏小灯代表了在座的每一位,这轮明月代表了我们内在本具的那轮明月。当大家在养正堂里把修行的基本功练好,心中的明月升起了,就可以进入禅堂修行,也就达到我当初的预想了。

养正堂是一个接引初学的地方。什么叫“养正”呢?就是培养学佛做人的正知正见。大家都知道,无论有什么理想,怀什么抱负,做人是第一位。人做不好,什么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做不久。

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喊“做人是做一切的根本”,尤其是商业界,大家都说“经商就是做人”。确实,经商就是经营人,先经营自己,再经营产品。无论做什么行业都是先做人,我们当和尚也是先做人,先修人道。可以说万事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脱离了做人的根本,什么都无法达成,即便达成了也没有意义。出家人学了满腹经纶,就是为了服务众生,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做人做事的根本呢?

佛门里做人的标准是遵循五戒十善。学佛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了,可以说就找到了做人的根本。无论世间人还是出家人,都要遵守国法和佛门的五戒。要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德,就看他的行为。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做人做事就会轻松自如,不会离开根本。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规则,都有它的道,规则也是道的体现。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是通过德体现出来。要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就看他有没有德。什么是德?德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个出家人要想把德体现出来,就要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世间人的德则是体现在他们的社会价值上。求名当求百世名,求利当求千秋利,求功当求万世功。一个人有这样的气魄,有这样的心量,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永远是德,永远是道。

宗教是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道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上的力量。一切文化的形成就是一切制度的制定与形成。而文化的问题就是宗教的问题,宗教的问题又是道德的问题。一个民族的道德是由文化来决定的,文化又是由宗教来决定的。宗教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民族性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古人说:“大德以道立命,小德以术安身。”人生一世,到最后什么都留不下,唯一能留下的只有思想。思想如何留下呢?就是“大德以道立命”。我们要想为人类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留下精神食粮,所想所做的必须符合道、符合德。因为道的具体体现就是德,而德的具体体现是“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万行大和尚语录(万行大和尚开示)(2)

只有培养了一颗天下之心、众生之心,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心量和智慧去包容、去奉献,我们内在无尽的宝藏才能挖掘出来。人们常说“量大,福大,造化大”,你想获得多大的福报,想为社会、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取决于你的心量。心量不够,德是建立不起来的。德建立不起来,就无法入道。道和德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一个整体,谁离开了谁都无法起用。德以道为体,道以德为用。

我们身边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可是为什么当我们碰到一些有能力的人,却不愿意与他们共事,即便与他们共事,也未必与他们交友呢?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知心朋友,渴望有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包容的人、有德的人、有道的人呢?古人为什么能建立百世名、千秋利、万世功呢?就是因为他们对道对德感悟至深,领会了道与德的内涵与真髓。无论什么东西,无论什么力量,遇到道与德,都会被融化。世间万事万物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终将融于德,归于道。

一般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所学所用的都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果一个人懂得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融于道,行于德,他就不会在方法、技巧上下功夫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心敞开,彼此看清对方,大家就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减少多少误会啊!大到整个地球,小到每一个人,无论对道对德是否信奉,终将融于德,归于道。

我们看到自然界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弱肉强食,弱小的被强大的吃掉。其实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符合道的。如果你想人为地改变这种现状,把弱小的保护起来,短期内会收到成效,可是从长远来看,弱小就是弱小,终究会消失。凡是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都是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如何才能适应自然规律呢?入了道才能适应。未入道,何以安身?

入道的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在德上。德又如何体现出来呢?无我地为众生服务。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以人为本,最终都要为人所用。无论你是学什么干什么的,都是为人类而存在而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

万行大和尚语录(万行大和尚开示)(3)

如果你不为人所用,不为人服务,又如何体现你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呢?只有当你无我地为众生服务时,才能把自己的福德资粮累积起来。大家是否观察过一个现象:世间上存在的一切,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哪一种被人利用得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比如粮食和水被人用得最多,所以最珍贵。可能你会说它们没有黄金、翡翠珍贵。可是真正滋养万物,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不是黄金、翡翠,而是粮食和水。

德犹如水。可能你会说德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施展不开,身边不少人都是用手段手腕来做人做事,我用德来为人处事,不是会吃亏吗?从眼前来看,你用德为人处事可能会比别人慢半步,用术的人更快。但是我们中国有句话:谁留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以德为道的人一定会留到最后,以道为本的德永远立于不败。除此,无论以什么为道为德,眼前或许行得通,最终都行不通。唯有道和德才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社会上,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要看他的业绩和对社会的贡献。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了很多业绩,有很大的作为,最终却被淘汰了呢?如果他以德为本,不仅不会被淘汰,还会被很多人推崇、拥戴。很多人刚开始做事时,因为急功近利,通过方法和诀窍取胜。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他不能很快转到道德上,行使道德的力量,以德来为人处事,他所建立的基业不可能长盛不衰。所以说,厚德方堪载物,持道始能利他。

只有当整个国家,包括它所有的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乃至每一个家庭,都认可和遵循以道为本的德时,社会才会真正地和谐。老子在《道德经》上讲:“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最终能让人类受益的只有道与德。人与人和谐友好,国与国和睦共处,都要遵循以礼相待、以德相融、以道相通的准则,如此,天下才能太平。

人的生命很短暂,要想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自我的价值,着手处就是德;要想完善自己的人品人格,也要从德入手。一个人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立于不败,关键因素就是德。世界运行的规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就是道与德。但是,有些人忘了规则。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谁让我们是学佛的人呢?

万行大和尚语录(万行大和尚开示)(4)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