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

头盔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出行的必备护具。据交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交通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而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则能有效保护人体头部,大幅降低交通事故中的死伤风险。既然头盔这么重要,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选购呢?为深入了解头盔产品质量情况,更好指导消费者科学消费,近期广东省消委会联合中山市消委会开展了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比较试验,委托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样品进行检测。

为了更贴近消费实际,使测试结果更具指导性,本次比较试验前期对广大消费者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头盔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立足消费者的需求,工作人员模拟消费者实际消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购买了销量居前的19个品牌头盔产品(其中摩托车头盔9款、电动自行车头盔10款),以“实验室检测 主观测评”的方式,对头盔产品的物理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等进行多方位比对测试。其中,物理安全性测试包括吸收碰撞能量、头盔耐穿透性能等方面,使用性能方面则主要测试了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性能、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等指标。

比较试验总体结果显示,9款摩托车头盔中有8款各项指标表现优秀,综合评价为五星,一款产品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不符合国家标准,不予评星。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有4款样品各项指标均表现优秀,综合评价为五星;4款样品部分项目表现一般,综合评价为三星半或三星;2款样品缺少了发泡材料缓冲层结构,可能无法对头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不予评星(详见评价汇总表)。

从具体指标看,安全性能方面,在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中,17款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结构的头盔模拟发生碰撞,均未发生头盔壳体破裂的情况;在耐穿透性能(高温)测试、护目镜冲击强度测试中,19款头盔样品均通过安全测试;使用性能方面,在固定装置稳定性及佩戴装置强度性能测试中,9款摩托车头盔及4款电动自行车头盔表现优秀;而在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测试中,1款摩托车头盔样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1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表现较差。主观测评环节,TORC、LS2、Tuan途安等三款摩托车头盔样品,雅迪、NIU LIFE、EGOOOD易酷达等三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评分较高,测评者比较认可(详见报告附录)。

头盔产品关系消费者人身安全,选购及使用相关产品需慎重对待,广东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选择安全且优质的产品,选购时做到“五个注意”:一是要注意查看商品标识信息。选购摩托车头盔要认准CCC认证标志,购买电动自行车头盔应选择有正规生产厂家信息的产品。二是要注意查看头盔内部结构,优先选择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的头盔产品,更好保障自身安全。三是要注意检查头盔的系带和连接件是否结实不易断裂,并在购买前进行试戴,确保头盔尺寸合适不易脱落。四是要注意尽量选择透明护目镜的头盔,保证骑行视野清晰。如果发现护目镜出现老化或刮花的情况,应及时更换镜片或头盔。五是要注意头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到期或碰坏要及时更换。同时,头盔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接触酸、碱、有机溶剂等物质。

根据本次比较试验情况,结合近年来行政部门抽检及消协比较试验公布结果,分析认为当前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存在标准不完善、质量不过硬、优质产品不够多等问题。对此,广东省消委会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强制标准,同时建议行业企业从以下方面改进生产,提升头盔质量:一是注重固定装置、佩戴装置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头盔系带、连接部件等零件质量,确保头盔佩戴安全;二是选用透光性能好的无色/透明镜片作头盔护目镜,确保佩戴者视野清晰;三是选用强度高的壳体和吸收碰撞能量好的缓冲层,适当增加缓冲层的厚度、密度,使缓冲层与壳体紧密贴合;四是加强材料的验收检验和产品的型式检验,确保出厂、销售的摩托车乘员头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质量要求,电动自行车头盔符合相关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五是密切关注新国标的进度和内容变化,及时对头盔的生产工艺进行调整。

下一步,广东省消委会将召集相关部门、检测机构、行业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代表,聚焦头盔产品领域,共同研讨改善产品生产、促进行业发展、推动品质消费升级,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1)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2)

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

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摩托车乘员头盔是重要的人体头部安全防护用品,其主要功能是当发生碰撞事故或受坠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时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减轻激烈碰撞时带来的强大冲击力或防止尖锐物体直接刺入头部,有效防护人体生命安全。正确佩戴质量过关的安全头盔能大幅降低交通事故中的死伤风险。从公安部官网获悉,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车辆,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交通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正确使用及佩戴安全头盔,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死亡风险。2020年公安部交管局下发了通知,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自2020年6月1日起,依法查纠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驾乘汽车不使用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对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群众配备安全头盔,提示有头盔的群众自觉佩戴头盔,为的就是让大家正确佩戴安全头盔,重视自身的安全保护,重视交通安全。

为了解消费者对于头盔产品的消费认知和需求,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于2021年4月通过“广东消委会”“中山市场监管”“中山市消委会”“品质研究院”等公众号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572份问卷,其中557份为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一)超六成消费者不清楚所使用头盔能否做到有效防护。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3)

图1 消费者对于头盔质量是否放心

(二)安全质量是消费者选购头盔的首要因素,占比26.2%。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4)

图2 消费者选购头盔关注的因素

为了进一步了解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的质量状况,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联合中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市售的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商品开展了比较试验。本次比较试验站在消费者视角,遵循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参照国家标准及团体标准分别对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开展比较测试,通过客观测试数据,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参考。本次比较试验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进行检测。

第二部分 比较试验详情一、样品选取及来源

本次比较试验根据前期消费调查及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情况选择消费者关注度高、销量好的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由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于线上电商平台及线下实体店购买。本次19款样品中,9款为摩托车头盔,10款为电动自行车头盔。

二、测试标准及方法

本次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比较试验,经过与业内专家和检测机构、企业代表等沟通讨论,并通过召开业界意见征求会后确定了本次比较试验检测项目,本次比较试验测试方法主要依据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T/ZJBE 001-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T/SPEMF 0014-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共涉及物理安全性能、使用性能等方面,详细项目及测试方法见表1。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5)

特别声明:本次比较试验中电动自行车头盔依据相关团体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仅用于产品之间进行比较,不依据团体标准进行判定。

三、比较试验结果

本次比较试验对9款摩托车头盔样品和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进行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摩托车头盔整体表现优秀,仅1款样品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指标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有4款样品各项指标均表现优秀,综合评价为五星;4款样品部分项目表现一般,综合评价为三星半或三星;2款样品缺少了发泡材料缓冲层结构,可能无法对头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未予评级。具体情况如下:

(一)物理安全性能。

1.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是头盔重要性能指标,主要反映头盔在发生撞击时吸收冲击能量、减轻对头部伤害的能力。在检测时需要将固定在头模(模拟人体头部)上的头盔从规定高度坠落,模拟发生碰撞时,头盔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情况。本次参考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T/SPEMF 0014-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分别对17款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结构的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高温)测试。结果显示,17款样品均未发生头盔壳体破裂,但有2款样品测试过程中加速度峰值相对偏高,单项指标评价为四星、其余15款样品单项指标评价为五星。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6)

图3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高温)项目获评五星的头盔

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专项风险监测,经检测结果发现,20批次无缓冲层结构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全都不符合监测要求。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难以有效保护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的头部。据检验工程师介绍,壳体和缓冲层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塑料支撑架结构头盔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极差,测试后极易出现峰值加速度超出限值要求或盔体破裂的情况。本次10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中,发现2款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仅由一层塑料外壳、塑料骨架和束带构成,都缺少了发泡材料缓冲层结构,因此未进行吸收碰撞能量性能(高温)测试。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7)

图4 2款缺少发泡材料缓冲层内衬的头盔

2.耐穿透性能(高温)测试。头盔耐穿透性能也是头盔重要性能指标,主要头盔遇到尖锐物品冲击时防止头盔被穿透,对头部的保护能力。本次9款摩托车头盔依据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对头盔耐穿透性能(高温)进行测试。结果显示,9款摩托车头盔在测试中均未被钢锥穿透,单项指标均获评五星。

3.护目镜冲击强度测试。护目镜冲击强度测试是检验头盔护目镜的强度性能,检验护目镜是否能对骑乘人员眼部起到较好的保护。本次参考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T/SPEMF 0014-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分别对19款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护目镜冲击强度测试。结果显示,19款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在测试中护目镜均未破碎,单项指标均获评五星。

(二)使用性能。

1.固定装置稳定性及佩戴装置强度性能测试。头盔佩戴装置质量过关,才能在发生事故时,将头盔固定在头上发挥保护作用。本次参考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和T/ZJBE 001-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分别对19款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固定装置稳定性及佩戴装置强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9款摩托车头盔及4款电动自行车头盔固定装置稳定性及佩戴装置强度性能项目表现优秀,单项指标获评五星;其余样品在测试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头盔从头型上脱落、连接件断裂或系带过度伸长等情况,单项指标获评三星半或三星。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8)

图5 固定装置稳定性及佩戴装置强度性能项目获评五星的头盔

固定装置稳定性检验头盔佩戴的稳固性。佩戴装置是头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一定外力下头盔不应从头型上脱落,既能保证佩戴的稳固性,又能保证佩戴的安全性。佩戴装置是否“牢靠”也会对头盔的防护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佩戴装置强度性能主要测试头盔系带、连接部件等零件质量状况。佩戴装置强度性能项目测试头盔在动量作用下是否发生断裂或过度伸长,容易使头盔脱离头部,从而防护失效。

2.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护目镜的光透过率关系到骑行者视野清晰度,直接影响骑行安全。标准要求护目镜的可见光透过率≥85%,目的是为了保证驾驶人员透过护目镜能看清前方的物体和状况,保证驾驶安全。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护目镜通常为无色/透明的,有颜色的护目镜光透过率会大幅下降,可能影响骑行中视野的清晰度。本次参考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和T/ZJBE 001-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分别对19款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测试。结果显示,17款配有透明镜片的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表现优秀,单项指标评价为五星;1款配有茶色护目镜的摩托车头盔样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不予评级;1款配有深色护目镜的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表现相对较差,单项指标评价为三星半。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9)

第三部分 消费提示

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作为短途出行交通工具,其方便、节能,深受大家青睐。但由于部分骑乘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致使涉及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出现多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失。合格的头盔可吸收大部分冲击能量,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是骑乘人员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保护防线。为此,广东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骑乘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出行时,一定要自觉佩戴好头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及使用头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查看商品标识信息,勿购买“三无”产品

本次比较试验在购样过程中发现,市场上一些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头盔为无质量合格证,未标注生产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等信息的“三无”产品。这类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发生消费纠纷,消费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消费者在选购头盔时,应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品牌、认证标志等信息,认准CCC认证标志(国家对摩托车头盔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电动自行车头盔目前尚未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但在购买时也应选择有正规生产厂家信息的产品。此外,购买前要尽量了解产品情况,建议选购比较试验表现优秀和行政抽检合格的产品。

二、注意查看头盔内部结构,购买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的头盔

头盔的缓冲层是吸收外来的冲击能量,减轻对头部伤害的重要结构。外壳坚硬的头盔如果没有缓冲层,当遇到外力冲击时,外力将通过坚硬的外壳直接作用于头部,使头部受到伤害。本次比较试验发现部分电动自行车头盔没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结构,仅由一层塑料外壳、塑料骨架和束带构成,可能无法起到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头部的作用。消费者在选购头盔时,应检查头盔内侧是否装有发泡材料缓冲层,不建议购买无缓冲层或只有腾空塑料件结构的头盔。

头盔标准有哪些哪个最严格(如何选一款安全又舒适的头盔)(10)

三、检查头盔系带及其连接件,不易脱落才有效

头盔的系带及其连接件质量过关,才能在发生事故时将头盔固定在头上发挥保护作用。本次比较试验部分电动自行车头盔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头盔从头型上脱落、连接件断裂脱落、系带过度伸长等情况,可能导致防护失效。消费者在购买头盔时,应检查头盔的系带和连接件是否结实不易断裂。此外,尺寸合适、正确佩戴也很关键,选购前建议测量自己头围,根据头围尺寸选择,或者进行试戴,最理想的感觉是整个头部和垫层充分接触,扣好系带后脸部的海绵是紧紧贴着脸部的,略有点挤压感属于正常现象,但不能对耳部无压迫感,行驶过程中无振动或其他杂音。在骑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佩戴,系上系带,扣上搭扣。即使天气炎热也必须系好扣带,否则头盔脱离头部,可能起不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四、检查护目镜的清晰度,最好选择透明款

骑行时有良好的视线是避免发生事故的重要保障,而有些头盔采用茶色或深色等有颜色的护目镜,其光透过率会大幅下降,可能影响骑行中视野的清晰度。本次比较试验中发现有颜色的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项目表现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在选购头盔时,应尽量选择透明款护目镜。在使用中如护目镜因老化或刮花导致模糊不清晰,也应该及时更换镜片或整体更换头盔。

五、注意头盔使用寿命,到期或碰坏要及时更换

一般来说,塑料头盔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年,碳纤维头盔使用时间不宜超过5年。日常使用时,要注意头盔的存放环境和使用寿命,尽量将头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接触酸、碱、有机溶剂等物质;头盔如发生过碰撞或出现裂痕,一定要及时更换。

第四部分 行业生产情况及提升建议

根据本次比较试验掌握的情况,当前头盔行业,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头盔行业还存在一些标准不完善、质量不过硬、有一定安全隐患等问题,现对有关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如下:

一、近年质量检测显示,头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从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部分省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头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来看,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头盔抽检合格率较低,头盔护目镜、佩戴装置强度性能、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指标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较多;本次比较试验也发现,电动自行车头盔表现优秀的产品不多,且发现存在三无产品、部分产品固定装置稳定性不强、佩戴装置强度性能表现不佳、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较低,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表现一般等情形,特别是部分产品缺少了发泡材料缓冲层,难以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头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缺乏国家强制标准,电动自行车头盔行业有待全面规范

自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以来,头盔需求量应声增长。当前摩托车头盔产品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而对于新兴的电动自行车头盔,我国目前并无针对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范生产经营,一些地方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头盔团体标准,如深圳团体标准T/SPEMF 0014-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浙江团体标准T/ZJBE 001-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乐清团体标准T/TXB 001-2019《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等,但这些团体标准仅部分企业采用,未能起到全面规范行业产品质量,有效保障消费者安全的作用。

三、关于加强头盔产品质量提升的意见建议

为促进头盔产品生产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结合本次试验情况,向行业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加强头盔系带、连接部件等零件质量。固定装置稳定性及佩戴装置强度性能取决于头盔的尺寸外型、系带与壳体形成的三角区域及卡口调节设计的合理性、配件材料的强度以及各部件连接牢固度。如果厂家没有按照人体头型进行头盔的设计,系带与壳体的连接处设计不合理,卡扣调节长度短,配件材料的强度不够,都可能导致该项指标不合格,致使头盔不能稳固佩戴在头部,可能无法保证佩戴的安全性。

(二)建议选用透光性能好的透明镜片作护目镜。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要求护目镜的可见光透过率≥85%,目的是为了保证驾驶人员透过护目镜能看清前方的物体和状况,保证驾驶安全。透明镜片透光率高,而茶色或深色镜片等有颜色的护目镜光透过率会大幅下降,可见光透过率太低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视线清晰度,可能会导致无法看清前方物体,危害行驶安全。

(三)建议提升壳体的强度和缓冲层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是头盔重要性能指标,主要反映头盔在发生撞击时吸收冲击能量、减轻对头部伤害的能力。壳体和缓冲层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缓冲层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外来的冲击能量。外壳坚硬的头盔如果没有缓冲层,当遇到外力冲击时,外力将通过坚硬的外壳直接作用于头部,使头部受到伤害。建议选用强度高的壳体和吸收碰撞能量好的缓冲层,适当增加缓冲层的厚度、密度,使缓冲层与壳体紧密贴合,可大大提升产品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和耐穿透性能。

(四)建议加强材料的验收检验和产品的型式检验。摩托车乘员头盔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通过产品的型式检验,获得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后,方可出厂、销售,确保合格的产品才流入市场。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企业应按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检验。

(五)建议密切关注新国标的进度和内容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GB 811《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正在修订,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新国标的出台将填补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的空白,统一电动自行车头盔的生产依据,保障骑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新国标对摩托车头盔的性能指标做了一些调整,对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的重要性能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应密切关注标准的进度,提前做好准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