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必败的十种棋法(象棋专业高手最多能算多少步)

象棋必败的十种棋法(象棋专业高手最多能算多少步)(1)

一:局面简单专业棋手算二十步都不算多。

布局现在已成体系,更多是选择什么样的盘面,纳入到自己熟悉的体系肯定有好处,如果实力明显高对手一筹的,会考虑选择双方都陌生的体系,另外,棋手也会根据自己风格来定,比如王天一和许银川,一个精于算度一个稳健有余,选择肯定不同。

中局考验的是棋手的审局能力,对局势判断如果错误,怎么计算都难以达到自己满意的。在选择策略决定好了,根据局面需要有广度和深度的计算,深度也就是题主所说的算多少步。

广度不是靠穷尽法去拓展,各种步法都去计算那是电脑,人脑是基于经验和判断,选择其中几种最有效的行棋思路去深度计算。这也是职业棋手产生差距的地方,除了棋艺跟人的状态也非常有关系。像王天一与电脑下法能达到七八层相似,更多是人家审局能力和思路严谨。每次看王特主播,他口头禅是这样我会好点这样局面不会差,可见一斑。

残局有定式,例胜例和,这对专业棋手就是基本功。也不是说专业棋手就一碗水端平了,要不会有魔叔,鬼魅残功的报道了,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理解得深了,自然水平就好,布局也一样,在于棋手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对于专业棋手,一般局面算度在十五回合以上是正常的,复杂局面不会低于十回合,除非变化分支太多太杂。

二:经常有棋友提这样的问题,就是觉得职业棋手的计算一定是相当精深。

关于这个问题,棋界泰斗胡荣华曾经回答过这个问题:我只要能算对一步就行!

是啊,胡司令的这个回答相当好,如果你的计算方向错误,那么你计算的再远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觉得职业高手比业余高手高的不仅是计算的深度和广度,其实更是有加大的中局理解和判断力,丰富的经验可以让他们并不需要计算的多么深远,2006年61岁的“胡司令”在全国象棋排位赛中仍能获得冠军,这么大的年龄,靠的当然不只是计算力了。

综上,我觉得在非常复杂的盘面时,职业高手甚至也可能找不到最佳的下一手。

三:如今最牛的象棋大师是连续5年排名中国象棋等级分第一的王天一,到目前2018年12月为止,王天一在全年12个职业象棋比赛中,拿了其中的8个冠军,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一马当先,当属目前“最牛的象棋大师”。

王天一拿的2018年第7个象棋冠军,即“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这是一个只有全国象棋冠军才能参加的“王中王”象棋比赛,王天一在决赛中以2胜3和战胜郑惟桐,荣获70万奖金。后来王天一在虎牙直播回顾自己碧桂园杯的夺冠棋局,他在一步棋的考虑是50步棋,没错,你没有看错,当今“最近的象棋大师”王天一可以看到50步棋!

这一点也不夸张,当时直播我全看了,王天一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

轮到王天一走棋,这个局面他有4~5种选择,每种选择中又有几个变化,这种选择的变化过后王天一再往前推进几步棋,最后才下出自己满意的一步棋,王天一自己在拆解自己棋局的时候数了一下,这步棋他考虑的步数总共是50步棋。

当然了,王天一自己算的“50步棋”跟电脑计算的“50步棋”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两者不是一个概念。王天一算的“50步棋”是利用自己的棋感 经验去计算双方可能出现的走法,会有一定的漏洞和不严谨。而电脑计算的“50步棋”,是在电脑计算深度下的所有最优变化,计算量是人类的几十、上百、上千倍。

如今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等棋类游戏,人类是下不赢电脑的,这是事实,不必过意神化王天一“可以看50步棋”,对于我们普通人说是神操作,或许对于他们职业象棋选手来说只是家常便饭而已。

四:这个问题平时也经常被同学和朋友问到,提到象棋,一般爱好者提问最多的3个问题是:

1 最多能看到几步棋?

2 能不能不看棋盘下棋?

3 人能不能下得过电脑?

虽然也回答过好多次,不过因为对自己之前的回答都不太满意,所以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首先这个问题是比较难回答的,因为缺少一些条件和前提。所谓的“几步棋”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某一路变化所能达到的最大深度,还是计算过程中在脑海中遍历过的盘面数量。恐怕提问者也不一定会有个标准答案。其实象棋高手们在对于盘面的计算方法,下过棋的人都明白,无非是用宽度搜索和深度搜索相结合,绘制完成一颗博弈树的过程。

我想大多数爱好者提到这个问题时候,恐怕“几步棋”的含义仅仅指的是深度,因为象棋高手相对于一般爱好者的神秘和高深之处往往就在于能够在当前盘面下点出若干步以后的局面,说的头头是道。所以一般爱好者也会认为能够“多看几步棋”就是象棋高手与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

而如果指定“几步棋”的含义是深度,这个问题又得重新加一些限定条件,因为不同盘面下计算的深度是不同的,一概而论地回答棋手的计算深度能达到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中盘大子纠缠的复杂盘面,双方选择都比较多,每一步棋搜索局面的宽度比较大,那么双方就不可能计算得很深,但是一定要计算得宽。最多6、7个回合就足以遍历一路深度,但是要同时计算并行的十几路以上的变化;

再比如双方激烈对杀但是各攻一翼的局面,双方都没时间去防守,变化比较单一,但是深度很深,需要计算到10几个回合之后的盘面,否则一着不慎胜负易手。这种局面下就不需要计算很多路变化,但是关键的一路变化一定要计算清楚。

以上讲的是象棋实战过程能看几步棋,不要以为能达到10几个回合深度就是高手了,如果是打谱或者解排局的话,深度会大到一般爱好者无法想象。举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一盘40回合以上的棋谱给象棋大师看,不用棋盘,很快就可以在脑子里摆到最后。这样的话,可以算是能看40回合以上。一个上百回合的连将杀排局,很多非国家大师的高手也能从头至尾仅靠心算拆解出来(因为中间变化相对比较单一,比如借炮使马这种)

其次,不论这个“几步棋”的含义指的是宽度、深度还是这颗博弈树里的所有节点,棋手的水平都因为不能用简简单单一个数字来回答。

因为最重要的是对于所有这些盘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以及计算的效率和准确度。对于盘面的理解程度高,就能够免去一些无效的计算并且提升计算效率,从而也大大提升计算的准确度。有的人能看100步,但是计算方法不够优化,大多都是错的或者充斥着无用的计算,水平自然也就停滞在那里。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象棋实战的计算能力可以准确且全面地覆盖5个回合以内的变化的水平,足以达到象棋第一人的水平。前提是一定要“准确而且全面”,算无遗策并且没有误判。这5个回合以内的变化,往往在实战中已经涉及到几百个盘面的计算量了。

所以根据上面提到的两点总结一下:

1. 如果说“几步棋”指的是计算深度,那么可以是多达100 回合,少则几个回合,根据需要来确定所需的计算深度,能找到最优解就好,一步得子确立胜势的棋就只需要计算一步。在慢棋比赛中,从某个特定的中盘复杂局面出发,象棋第一人可能会计算到几百甚至上千个盘面。

2. 棋力水平的衡量是基于计算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以及在脱离计算时良好的盘面感觉,合理分配比赛时间等等因素构成的,仅仅一个“看几步棋”的指标并不能衡量棋手水平。

像棋一般除了有棋谱,还有算子力,比如要保持或超过对手的子力。所以何时对车,何时吃子就是在判断子力平衡或占优。

五:中国像棋因为规则的变化都比较固定,所以人类棋手无法战胜计算机,注明的象棋软件,象棋旋风曾经与象棋大师许银川对决,也只是最好的一局是平局。象棋软件不是存储许多棋谱就完事的,关键在于在人机对奕时,找出最佳走法,所以高级的象棋软件难就难在这里,因为这个找出最佳走法的,算法很复杂。

象棋软件与人的区别在于,象棋软件每步都非常的准确,往往是遍历过整个棋盘后的最佳位置。人则不是,人考虑步骤的方法会有疏漏,即使大师级棋手也一样,所以人机对战中,人一旦走错一步就会被棋软察觉。就国际象棋方面,说说我身边最牛的吧。

小时候一直比我厉害的师姐可以看到十几步棋以及可能从某些点上延伸出去的一些变化。这些考量加起来还挺多步的。之后认识了一个下盲棋的小朋友,整盘棋都在他的脑子里,一盘棋下来,他脑子里储存的计算量应该比单纯的往后算个十几步要大很多。

再然后认识了一个国际特级大师,可以和十人以上进行盲棋车轮战。当然车轮战的对手通常在等级上不足以成为他的对手,但十个不同的棋局,全靠脑力来记忆,还要分别做出决策,个人认为是另一个高度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今没有认识到可以超越他的人。电脑算那么多步有没有意义。

六:我觉得,人的话,到我目前看到的程度,计算能达到的程度相当于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一种预估。而最后终究是要落到对形式的分析上。在什么样的局面,什么样的响应是合适的,有了这个先决条件,之后才是计算吧。而电脑的话,我之前一直觉得一些经验的分析和对场面的把控,再加上计算,才是象棋最重要的,但自从人类输给了电脑,我也不知道了。

七:象棋职业高手最多能算多少步棋?

中国象棋博大精深,行棋手法可谓千变万化。区区16枚棋子,一样的行棋规则,不同的人玩出的境界却可以是截然不同。我们都知道,真正下棋好的在走棋之前其实都对接下来的形式有一个预判的,也就是说在落子之前已经推测到了下一步可能是怎样的情况,应该再怎么走。那么,象棋职业高手最多能算多少步棋呢,或者说能够推算出几步能算高手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感觉高手下棋好像是一下子就可以看透多少步的样子,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夸张。

当然,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要分情况来看的。

对于一盘刚刚开始的棋来说,开局基本都是几种比较固定的走法,变招不会很多,只要对方没有出现太反常的走法,这时候其实主要靠的是烂熟于胸的开局固定模式或者说所谓的经验。有的人看上去步步紧扣,攻伐凌厉或者防守严密滴水不漏,也不是什么计算,基本上都是一些都已经快要背过了的熟练招法,甚至有的人直接完整背下一些开局棋谱的可能也是有的。总之,这时候其实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算几步的问题。

接下来,真正比较考验推测能力的主要是中局和中后局。这时候的盘面子粒较多,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如果没有什么必杀或失子的制约,想要完全正确的推测出后面几步的变化和走法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只能说,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棋,能判断出接下来的棋局走向不是太出乎自己的意外,不影响自己的思路,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非要卡一个标准的话,应该说能够比较正确的推测出接下来的三到五步左右就可以跻身于高手之列了。这是在保证计算广度的前提下,也就是说不但要计算到多少步,还要计算到绝大部分可能出现的变招,并且每种可能的变招都要计算下去多少步。

最后是残局部分,这里指的是正常下棋中的实战残局。实战残局的随意性比较强,走法相对比较自由,变招比较多,所以要想正确的判断出后面的情况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因为残局的子粒比较少,棋局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直观,就比较易于分析判断,再加上一些定式的杀法辅助,所以推测残局的后手也并不是很难,这比中后局应该是简单一些。因此,在实战残局中能够计算出接下来的五步之后的情况是不奇怪的。

比较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是江湖排局,即人为因素特别设计出来的一些残局。

这种残局往往都比较精妙,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变招出现,让人感到非常的意外。甚至有的残局子粒非常的少,几个子粒的棋很多人却走不赢。因此很多人认为,江湖残局的计算是非常困难的。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大多数的江湖残局走棋都是非常严密的,环环相扣,有很多招法都是不得不走,特别是一些黑方有一步绝杀的残局,红方走棋必然要步步将军,直到最后战胜黑方或在将军过程中找到瓦解对方攻势的突破口,所以反而更容易推断。

当然,能够推算和能够把棋走赢还是两码事。这牵扯计算深度和计算广度的问题,如果计算广度的能力不行,即如果思路错误,即使推算了几十步,往往会发现在几步之后就已经出现了超乎意料的变故,后面的推算就全白费了。但如果思路正确,很多残局直接靠推算就能推算到最后的结果也是完全可能的。一般来说,大多数江湖残局一个高手能够推算出十几步问题不是很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