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

“动了,动了!”随着带有一丝惊恐的叫喊声,东莞殡仪馆的收敛工何亚胜走上前去探了探面前“女尸”的鼻息.

温热起伏的气流让他确信这个“女尸”还活着,人命关天!何亚胜赶紧给领导打电话汇报情况。

随后东莞附城医院的救护车赶来将“女尸”接走急救。“女尸”殡仪馆离奇复活?这听起来惊悚刺激的消息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背井离乡,流落异地

1977年,陈翠菊出生在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干榜寨中一户贫困农家。

贵州山区的贫瘠落后,让陈翠菊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与困难,也让她早早就开始为家庭的生计而发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吹到了贵州山区,寨子里掀起了“外出务工”的风潮。

看着寨子里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和家中还在上学的弟弟,年轻的陈翠菊心中也打起了外出务工的念头,并向父母提出了这个想法。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自己的孩子流落他乡、自谋生路,是天底下哪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但生活所迫,或许让陈翠菊外出务工真的能够给家庭带来帮助,无奈父母同意了翠菊的这个想法。

很快陈翠菊又找到有同样意向的堂姐,两人约好一起去广东的工厂里打工,彼此之间也好相互照应。

临行前父母将原本用来修缮房子的木料,卖钱当作路费交给了陈翠菊。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3)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着这来之不易的路费,陈翠菊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赚钱养家。

1995年,18岁的陈翠菊和堂姐几经辗转在广东东莞的一家电子厂里落了脚。

虽然只是普通工人,但收入较之家乡已算十分丰厚,二人心满意足。

为了赚钱攒钱,陈翠菊干起活来十分卖力,受到了老板的多次称赞;她还省吃俭用,甚至时常挨饿。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4)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翠菊努力赚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的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更何况初到东莞的陈翠菊本就水土不服。

又加上长期饥饿、体力劳动强度过大等因素,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为了避免工厂因为生病将她开除,陈翠菊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任何人,甚至每天都坚持上班,努力维持正常的模样。

1995年7月初的一天,工厂例行休息,堂姐和几个工友便叫上陈翠菊一起出去玩。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在人生地不熟的东莞,陈翠菊无意间竟和堂姐等人走散了,寻找许久也没有找到熟人,她开始逐渐慌乱起来。

出于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和语言交流的障碍,陈翠菊选择凭借自己的记忆,寻找来时的路。

找着找着陈翠菊发现自己真的迷路了,在东莞这个陌生的城市,她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

渐渐地饥渴感向她袭来,陈翠菊只好到小河边饮水解渴,到垃圾桶里寻找人们丢弃的食物残渣来充饥。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这样强撑着,陈翠菊在路上行走,突然眼前一黑,她晕了过去。

命悬一线,幸运得生

经过的路人发现晕倒的陈翠菊后,立马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察来后,查看了她的生命体征,发现她基本没有了生命迹象。

当时的东莞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和流浪人员,因为饥饿与寒冷而病死街头的乞丐每天都有。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7)

图片来源于网络

警察观察到陈翠菊失去生命体征后,也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表明身份的物件。

于是认为她也是病死乞丐中的一员,把她的“尸体”送到了东莞市殡仪馆。

另一边堂姐和工友们发现陈翠菊失踪后,在电子厂附近也搜寻了好几天却一无所获。

当时广东有许多外来工人,因为无法忍受工厂恶劣的工作条件而中途回家,他们认为陈翠菊很可能也是回家去了,于是就停止了寻找。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8)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翠菊的“尸体”躺在东莞市殡仪馆的停尸间里,再过不久就会有一个收敛工来将她推到焚化炉里去火化。

今天负责这项工作的收敛工名叫何亚胜,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多年。

何亚胜像往常一样换上工作服,走向面前的“女尸”,不知怎么,他总是感觉这具“女尸”有些异常。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何亚胜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向“女尸”走去。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9)

何亚胜

突然他发现“女尸”的肚子在起伏微动。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陈翠菊被送到东莞附城医院后,医生检查出她还存有生命体征,但此时救还是不救?又成为一个摆在医生们面前的问题

陈翠菊身上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身份的物件,无法联系到她的家人,这就意味着花费在她身上的高昂治疗费用很可能打了水漂。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0)

除了钱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一旦抢救失败,日后家属找来追究责任,谁来承担?

有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去担任主治医师?用医院的声誉去赌一个流浪者的生死值不值得?没有人敢轻率做出决定。

众人沉默片刻,一位年迈的老院长站了出来:“救!必须救!见死不救,那还算是什么医院?”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医生心里都感到阵阵刺痛,是啊,救死扶伤本不就是医生的使命吗?他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却忘记了自己的天职。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1)

有了老院长的话做指示,众人很快投入抢救工作中,将陈翠菊推入手术室后,医生才意识到她的身体状况有多么危险。

脱水十分严重,极度营养不良,存在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的症状,且各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有生命危险。

从多年积累的从医经验中,医生判断出陈翠菊长期饮食不规律、近期食用过有毒食品,刻不容缓,马上展开急救。

当手术室里的医生护士们正全力与死神斗争,将陈翠菊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时候,手术室外也聚集了一批新闻记者、普通民众。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2)

他们从不同渠道获得了殡仪馆“女尸复活”的消息,出于对这个可怜姑娘的关心,自发地来到医院探望。

此时他们当中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手术室里这个姑娘的真实姓名。

经过医生护士们的不懈努力,陈翠菊终于转危为安。

满身疲惫的主治大夫走出手术室,对在门口焦急等待的众人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人都长舒一口气,夸赞医生的医术高明,祝福陈翠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虽然陈翠菊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她还处在昏迷状态中,而这一昏迷就足足昏迷了将近三个月。

1995年10月的一天,病床上的陈翠菊开始恢复了一些意识,她的双眼微微睁开,挣扎着看了看周围陌生的环境。

她想要说话,但因为太久没有开口,一开口竟开始猛烈地咳嗽起来。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咳嗽声吸引了病房外值班护士的注意,护士一看是陈翠菊醒了十分惊喜。

“啊,你醒啦?快躺好,轻点。”陈翠菊听话地躺在病床上,看了看护士,轻声问:“这是医院吗?”

值班护士点了点头,开始向陈翠菊讲述救治她的过程和这几个月护士们轮流照顾她的故事。

原来在陈翠菊救治成功以后,医院因为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联系不到她的家人,只能雇护工来照顾昏迷状态下的陈翠菊。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5)

但24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护工也坚持不住,于是护士们就自发轮流来照顾陈翠菊。

这一照顾就照顾了足足三个月,值班护士看着清醒的陈翠菊笑着说:“还好,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你终于醒过来啦!”

陈翠菊听完护士的讲述,清瘦的脸上早已布满泪痕。

她不停地向护士表达着感谢,并把自己的身份、如何和堂姐一起来东莞打工。

又把如何和堂姐等人走散、昏迷在路边的经历告诉了护士。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6)

护士把她的经历又告诉了其他医生护士,众人都对她感到十分同情,让她安心休养,争取早日出院。

自从陈翠菊清醒以后,她的身体开始恢复得十分迅速,短短十几天后,她就可以出院了。

医院也尝试过联系她的家人来接她回家,但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家里人根本无法前来东莞。

无奈之下,医院的医生们又自发募捐了800块钱给陈翠菊,用作她独自回家的路费。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7)

陈翠菊怀揣着这沉甸甸的800块钱,满怀感激地踏上了归家的列车。

此时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在不久后被另一个人改变。

贵人相助,命运转折

陈翠菊回到贵州老家后,知道自己的经历早已登上了各大新闻报纸的报道。

她的故事被许多东莞市民所关注,东莞当地甚至为她编写了一部粤剧——《彩菊回乡》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8)

每天许多封满含同情、嘘寒问暖的信件,从全国各地被寄到陈翠菊的老家,陈翠菊一封一封地打开阅读,感受来自遥远地方的人间真情。

一封来自浙江金华的信件吸引了陈翠菊的注意,信中写信人介绍自己名叫陈仲濂,是浙江省金华市普通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

在媒体报道中听闻了陈翠菊的艰苦经历后,感到十分同情,因此特意写了这封信,想要邀请陈翠菊来金华跟随他学习美术,好作一技之长,以解决未来的生计问题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19)

在了解到陈翠菊家中还有一个在上学的弟弟后,为了减少她的顾虑,陈仲濂还特意说明,可以带着她的弟弟一同前去学习。

陈翠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东莞大难不死,她本就已经无比感谢老天保佑。

没想到回到老家后,还有人来信愿意教她学习。她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这封信,确认着来信的真实性。

1996年6月10日,陈翠菊和弟弟一起赶赴浙江金华,在一所普通中学见到了陈仲濂。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0)

陈仲濂和陈翠菊

陈仲濂热情地招待他们,为他们解决衣食问题,陈仲濂还把他们带到了学校中自己的画室里落脚,让他们在画室中居住,以便没有顾虑地学习画画。

在后来与陈老师的交流中陈翠菊了解到,原来陈仲濂老师在之前就与学校商量过他们姐弟二人的安排问题。

学校领导表示只能允许陈翠菊姐弟来校学习画画,但相关费用学校无法承担。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1)

学习画画

陈仲濂深知,就陈翠菊的家庭条件也不可能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

如果想要陈翠菊姐弟顺利来金华学习,那么相关的学习费用就只能由陈仲濂来承担。

怀着对陈翠菊遭遇的深切同情与教书育人的职业情怀,陈仲濂老师回家跟家人提出了资助陈翠菊姐弟二人学习画画的想法。

所幸陈仲濂老师的家人也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他们对于陈仲濂老师的想法表示出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2)

陈翠菊

因此,陈翠菊姐弟二人才能如此顺利地来到浙江金华学习画画。

听了陈仲濂老师的话,陈翠菊顿时热泪盈眶,她感慨自己的幸运,这一年多来遇到了这么多温暖而善良的人。

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美术事业上有所成就,决不辜负老师的辛勤教诲与无私资助。

陈翠菊每天认真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断作画来提升自己的画画水平。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3)

虽然没有美术基础,没有文凭学历,她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

慢慢地,陈翠菊的画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她开始去参加各级绘画比赛并屡屡获奖,在业界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

最终她获得了“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和“高级书画师”的称号,成为了在美术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

此时的陈翠菊,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迷失在东莞的打工小妹了,她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拥有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4)

难能可贵的是,她身上还留有和当年一样的感恩之心,在了解到恩师陈仲濂的家庭遭遇困难后。

她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帮助陈仲濂老师解决燃眉之急。这也让她受到了广泛的赞扬。

除了对老师的恩德铭记在心外,她也一直没有忘记那个曾救她一命的城市——东莞。

2006年,她给当年东莞殡仪馆的收敛工何亚胜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自己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5)

并表示以后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何亚胜,不久陈翠菊得知《东莞日报》要举办20周年社庆。

特地推掉其他巡回展出活动,亲自赶到东莞向《东莞日报》表示祝贺与感激。

在东莞她见到了当年给她写报道的编辑记者,和附城医院那些曾救治过她的医生护士们。

众人欢聚一堂,陈翠菊向他们诉说自己近年来的经历和在美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6)

一位医生调侃道:“看,我们可是救了个大艺术家。那次手术值得啊!”

时隔十一年,附城医院也已经改名为东城医院。

当看到东城医院设计建院六十周年的宣传片时,陈翠菊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

废寝忘食地为东城医院创作了一幅名为《旭日东升》的画作,表达她对东城医院的衷心祝贺。

东莞古尸(95年东莞殡仪馆女尸)(27)

陈翠菊,一位来自贵州山区的普通姑娘,因为一次离奇的遭遇,遇到了许多温暖而善良的人。

或许我们在一生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贵人相助,但我们要知道,做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不辜负他人对我们的殷切期盼。

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既要做出一番成就作为对“贵人”的回报,又要以一颗更加赤诚的感恩之心去奉献社会。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