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地区最难懂的方言(安徽皖南吴语方言之三)

吴语地区最难懂的方言(安徽皖南吴语方言之三)(1)

吴语宣州片区域图

古语方言别有情(三)

1、许村埠:又作许村步,浦、步同源于古越语。埠以阜得音,埠古音与铺不同。汉以前以浦为地名者有之,唐宋相继以步、埠代之,与铺无关。许镇用埠字作地名还有:於家埠、汪家埠、俞家埠、周家埠、丁家埠......,始于水码头有关,与铺无关。

2、都:古音同“冬”,“都”乃水之聚汇也。弋江有“都塘”地名。另说“都”为军事或行政单位(清代最基层管理单位,即实行“都、图”制),往往首冠数字序号,如八都、十七都。许镇带都地名:上林都、下林都、中林都......

3、垾:现读han,去声;方言音xi,去声;意为小堤埂。北方皆音“旱”,合肥南有中垾地名,在司机中流传“要吃饭,到中垾”的顺口溜,非常压韵。垾字唯南陵、繁昌等地音xi,去声;出汗曰“出xi”,去声。许镇三大圩口中,小坝名垾者多,如亭子垾,老垾,和尚垾,李家垾,柿婆垾,古垾(今改古圩),繁昌与南陵、芜湖接壤处的门楼垾等,这里的“垾”方言皆读xi,去声。

4、圩:圩音同“维”,“圩”乃防洪堤埂,是我们“水乡泽国”地区常用字,而北方等少水地区为冷僻字。圩中间区域也称圩心里。许镇到处以“圩”命名某区域,有林都圩、太丰圩、东塘圩、四图圩、王公圩、下圩、上圩、汰圩等众多大小圩口。

5、里:今音同“李”,土语音同“力”,古居民单位,非今“里外之里”。带里的村名:石墓里,十甲里,九甲里,六甲里,八甲里,二甲里,石塘堪里,濠里,新坝里,魏家村里。

6、泶坝:泶古音鹤,泶学字形近,古音同。今皆音削,学校之学音。泶,夏有水,冬干涸。泶来泶去。

7、岳村何的“岳”:岳古音同“鄂”,岳、嶽同字,三山五岳,高义。当今有的知其“岳”村“鄂”音,但少有人知“岳”的“高”义。

8、墠:音shang,古音蛋或音善,墠为祭祀场。在村外选高平地面,除净杂草为祭场。地名有:纪家墠、刘家墠、墠上李、董村墠、竹鸡墠。最有趣的是奎湖工山墠又作公墠坦,因墠与山音近,遂改名工山墠,沿用至今。

9、庵:庵古音烟,今音安,小庙也,如尼姑庵。地名有黄塘庵,东胜庵(又名茅草庵),建福庵,大士庵。

10、洋河、洋塘:洋俗作垟,垟者原野也,田间田头之意。可能是元、明朝北方移民南下入林都圩之历史在语言上的遗迹。北方人称大块平原叫洋,平原之田叫垟田,田间河流叫洋河;四周陡坡形成峡谷一样的塘,名叫洋塘。冠首洋字地名多见于浙南、赣南、湘南以南广大地区,而在皖南出现是偶然还是另有他因,须用方言地理学进一步考研。

11、芜:当地人对芜湖的简称。吴越古语中地名首冠“于、句、无、姑、芜、乌、余”是常有的,如芜湖、无锡、姑苏等,这些地名虽被汉字记下留传,但原意湮没,后世不知其由(或与前鼻音、后浊音相关,所配仅记音而无实意之字。如姆妈之姆,仅有声而无实意),好事者望文生义,妄加传释。如传说:“无锡本来产锡,至汉代锡已尽,故名”,又“后汉有樵客于锡山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纯属无稽之谈。无独有偶,芜湖者,亦有人胡说:“市周小湖多,开发前,杂草丛生,故名芜湖。”

12、上 :方言音nian,平声。文白两读,高处义。圩区或河畔择高处而居,村名多带“上”字,如耿家车头上,南坝埂上,祠堂墈上,王家墩上,王家嘴上,淼塘墈上,盛家墩上,坦上刘,郭上秦,洲上何。王维五言绝句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上述地名及诗中“上”亦音nian,平声。

作者:梁明生,安徽省南陵县许镇镇文阁村人

吴语地区最难懂的方言(安徽皖南吴语方言之三)(2)

吴语区划分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