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三大禁忌(泸沽湖恋歌)

作者|郭春柏

“阿哥哟,阿哥哟,月亮才到西山头,你何须慌慌的走?火塘是这样的温暖,玛达咪!我是这样的温柔,玛达咪……”这首流行于云南泸沽湖畔摩梭村寨的《花楼恋歌》,是摩梭男女走婚的真实写照。

泸沽湖畔的月亮格外地圆,格外地大,格外地明亮!

泸沽湖三大禁忌(泸沽湖恋歌)(1)

泸沽湖的夜晚格外地宁静,静得听不到虫鸣、鸟语。泸沽湖,是一个羞涩的摩梭少女,没有涛声,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脉脉含情。火塘里的火苗发出轻微的叹息,细碎的脚步声在村里轻悄挪动。突然,一声清脆的口哨划破沉寂的夜空,某一栋花楼的格子窗里,顿时有一个美妙的身影在微微晃动。“吱呀”一声,格子窗推开了一条缝隙,亮出半个月亮似的脸来。窗外,是一个头戴草帽爬上花楼的摩梭小伙子,正不停地向格子窗里说着悄悄话。突然,格子窗里深处一只玉手,窗外的摩梭小伙子捉住那只玉手,在手心里挠啊挠。

格子窗“吱呀”一声全打开了,窗外的摩梭小伙子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挂在格子窗外,翻身跳入花楼。格子窗“吱呀”一声关上,屋内灯光突然熄灭……

时间过去了许久许久,突然传来一声公鸡鸣叫声。花楼的格子窗又“吱呀”一声打开了,摩梭小伙子从花楼里一跃而出,从格子窗旁边摘下草帽戴在头上,依依不舍而去……

而此时,月亮还在西山头上。于是,从远处飘来了袅袅歌声:“阿哥哟,阿哥哟,月亮才到西山头,你何须慌慌的走?火塘是这样的温暖,玛达咪!我是这样的温柔,玛达咪……人世茫茫难相爱,相爱就该到永久;阿哥哟,你离开阿妹走他乡,只有忧愁哟……”

泸沽湖三大禁忌(泸沽湖恋歌)(2)

如今,在泸沽湖畔的摩梭村寨,还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的古老“走婚”习俗,“舅掌礼仪母掌财,最高领导是奶奶”的以母系为统领的家庭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大年初一,有年满十三岁的孩子的人家都要给孩子举行“成丁礼”,为男孩子穿裤子,为女孩子穿裙子。此后,女孩子便有了自己的花楼;男孩子要喝完十八碗“壮胆酒”,翻过九座大山,通过对口哨、翻墙头、抠手心、爬花楼等难关,才能进入心爱女子的花房。

据说,泸沽湖是传说中仙女的一滴眼泪。格姆女神山下的摩梭村寨,是人间最后一个女儿国。这里的摩梭男女,暮合晨离的“走婚”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感情是摩梭男女之间的唯一纽带,他们是一辈子都在谈恋爱的民族,终生沐浴在爱情的春风里,就像嬉戏在泸沽湖里的那一对对鸳鸯鸟……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他们都是一辈子没长大的孩子,一辈子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劳动、生活、恋爱。没有年龄的“代沟”,没有金钱、地位所产生的隔阂,没有关于身高、相貌美丑的嫌弃。感情,才是他们生活中的唯一原动力。

位于滇川交界的泸沽湖,是一个未被污染的处女湖。她的美丽和圣洁,就像摩梭少女的心灵那样纤尘不染。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仿佛被这一潭圣水所净化,一直保持着纯洁的情感。

在泸沽湖里划船的摩梭大姐告诉我,外界的人们听说摩梭人“走婚”,以为摩梭人对待感情很随便,以为“婚”是可以乱“走”的。其实错了,摩梭人对待感情最为专一,“走婚”是有针对性的,并不随便乱“走”,没有感情基础,是进不了花楼的。另外,摩梭人也不排外,外地人可以去泸沽湖“走婚”,但是,要有感情基础作为前提条件。

挂在格子窗外的那顶草帽就是一个信号,它告诉别的摩梭汉子:这间花楼已经有人了,想来这里打主意的人绕道走吧!

据说,也有外省男人在这里“走婚”成功,他们成了泸沽湖的子民之后,被这里的迷人风光和摩梭女子的柔情所牵绊,从此“乐不思蜀”,把泸沽湖当作自己的故乡。

泸沽湖三大禁忌(泸沽湖恋歌)(3)

过去,常听人说,泸沽湖畔的旅游开发已经让其周边的摩梭村寨充满了商业气氛,湖边上的摩梭男女已经很现代和时尚了。就此,我曾问过泸沽湖里划船的摩梭大姐,她说,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家尽管已经学会了经商,但是,古老的风土人情、以母系为主的家庭关系以及“走婚”习俗依然尚存,而在格姆女神山背后的永宁坝子,原滋原味的摩梭风情更为浓重。

环游泸沽湖一周之后,我们到建于格姆女神山下一处湖湾子的旅游小镇,观看一家旅游开发公司演出的《花楼恋歌》歌舞表演,该套节目完全将摩梭人的家庭、生活、爱情、礼仪、节庆等生活细节真实完整地呈现。

看完表演,回到泸沽湖边的落水村,来自村里的摩梭女子和我们手牵手,围着篝火“打跳”、对歌。

泸沽湖边的月亮格外地圆,格外地大,格外地明亮。泸沽湖畔,有响起了那缠缠绵绵的优美歌声:“阿哥哟,阿哥哟,月亮才到西山头,你何须慌慌的走?火塘是这样的温暖,玛达咪!我是这样的温柔,玛达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