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是哪个朝代的称呼(还珠格格里的称呼是错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公主”


公主一词最早源于东周末年,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女儿们,便被称为“公主”。史籍上如此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直白地说就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公亲,婚礼由诸侯们主持,所以称作为“公主”。

还珠格格是哪个朝代的称呼(还珠格格里的称呼是错的)(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众多,鲁、晋等大国的君主女儿,都随周天子一样,将女儿称为“公主”。


汉朝时汉武帝严令了称谓,规定只有帝王之女才可称作“公主”,其他的诸侯君主们的女儿随意.


汉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战争纠纷不断,为平息战祸发展经济,皇帝不时派女儿联姻促进和平。

还珠格格是哪个朝代的称呼(还珠格格里的称呼是错的)(2)


皇帝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远嫁,况且还是苦寒野蛮之地。所以当要联姻时,皇帝变从诸侯国甚至民间选出年轻漂亮的姑娘,赐予“公主”的名号再远嫁。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联姻“公主”,都是如此现象:细君公主是江都王之女;解忧公主是楚王戊之女。还有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原来是普通平民,因平民不好封“公主”,便赐名“竟宁”。


还珠格格是哪个朝代的称呼(还珠格格里的称呼是错的)(3)


到了东汉时,“公主”的称谓得以延伸,凡皇帝的女亲戚都可以称“公主”。比如皇帝女儿叫“公主”,皇帝的姐妹叫“长公主”,皇帝的姑姑叫“大长公主”。东汉时期各诸侯的女儿,也称为“公主”。


“公主”虽然多,却有着等级之分。皇帝女儿是“县公主”、“郡公主”,再次王的女儿是“乡公主”、“亭公主”。之后各朝代对于“公主”的称呼变化不大,就不一一说明了。比较特别的是北宋徽宗时,公主称“帝姬”,南宋又改回“公主”。


其次说一说“郡主”


这个词介于“公主”与“格格”之间,上面说到的“郡公主”,便是“郡主”这一称呼的始祖,后来变慢慢形成了“郡主”。


各朝代对于“郡主”的身份,也各不相同。皇帝的女儿,太子的女儿,诸侯王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公主的女儿,甚至有功之臣的女儿……比如北宋名臣赵普的女儿,就被册封过“郡主”。

还珠格格是哪个朝代的称呼(还珠格格里的称呼是错的)(4)


所以,“郡主”没有“公主”那般货真价实.


最后来说说“格格”


相对“公主”和“郡主”,“格格”这一称谓出现最晚,这个称谓出现在明末流行在清朝,“格格”是满族词,是“小姐”的意思。明末时大家族的闺女们,都称之“格格”,清朝建立后,皇室贵族们的女儿,独自享“格格”称呼。


还珠格格是哪个朝代的称呼(还珠格格里的称呼是错的)(5)


皇太极在位时模仿汉制,封女儿为公主,并有“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区别嫡出与庶出。“固伦”在满族语中的意思是“家族天下,至为珍贵”,一般是皇后所生之女的称呼。但乾隆帝时的“固伦和孝公主”是例外,她的母亲惇妃是庶出。


顺治帝对“格格”划分了更为严格的等级。


亲王的女儿称“和硕格格”,相当于“郡主”;世子,郡王的女儿称“多罗格格”,相当于“县主”;多罗贝勒的女儿称“多罗格格”,相当于“郡君”;固贝子嫡福晋的女儿称“固山格格”,相当于“县君”;国公嫡福晋的女儿称“格格”,相当于“乡君”。固贝子、国公侧福晋之女,称“宗女”。

还珠格格是哪个朝代的称呼(还珠格格里的称呼是错的)(6)


而《还珠格格》剧中,乾隆帝女儿“还珠格格”“紫薇格格”的称谓是错误的。


到清朝后期,除了王公贵族外,一些身份高贵的女性,也被称之为“格格”,如苏麻喇姑,就被称“苏麻喇额涅格格”。


归纳总结起来,按尊贵排列:公主>郡主>格格;按人数排列:格格>郡主>公主,还是以稀为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