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温州大力保护海洋健康)

温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温州大力保护海洋健康)(1)

大海就是渔民的耕田,这样的紫菜养殖泼苗作业场景苍南、洞头每年都会上演,这里是我省最重要的紫菜生产基地。李士明 卢孔祥摄 本报资料图片

温州网讯 温州是临海城市,岛屿、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温州的海域面积接近于陆域面积。天然的海洋资源禀赋,赋予了温州蓝色的希望和未来。

从渔业结构

看产业发展

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海洋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合理的渔业产业结构,才能维持稳定、可持续的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

家住洞头区东屏街道的渔民叶小平过去一直从事渔业,已过不惑之年。“现在改开休闲渔船,收入也还可以。”去年,他加入了堂弟叶卫民的休闲渔船团队,带着客人出海一趟,比自己捕捞要轻松,收入也不差。他所在的这支团队,吸纳了10多名转产渔民再就业。渔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带来了从业人员的良性流动,从事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的人员比重大幅上升,占专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10年的25.2%上升为2015年的32.9%,其中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增加了82.4%。

近年来,我市以捕捞、养殖为主导的传统产业体系,逐渐转变为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休闲渔业等并存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9.7:30.9:19.4,调整为2015年的34.7:34.0:31.2。涉渔流通和服务业比重显著增加,海上水产品精深加工优势凸显,休闲渔业形式多样、发展蓬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发展快速。

“船开得越来越远,鱼捕得越来越小。”这是在无节制地捕捞后,渔民们遭遇的尴尬。为了让鱼类能够更多地休养生息,长期以来,我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在捕捞生产规模上,逐步加以引导,渔业机动渔船数从2010年的9637艘、56.8万千瓦减少到2015年的7616艘、49.49万千瓦,分别下降了20.97%和12.87%。根据渔农民转产发展需要,我市在鼓励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对休闲渔船进行了规范化引导。

从优化养殖

看家底日丰

背靠白龙屿,332米的东堤、491米的西堤,以及拦截海水主体工程、钢网、纤维网,共同围成一个600多亩的巨型生态海水“鱼缸”,这里就是位于洞头区鹿西乡的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

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海岛渔民传统的耕海牧渔劳作方式。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发展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得到不断创新,提升传统养殖产业,工厂化养殖迅速兴起,“白龙屿”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曾经向海要鱼,如今借海牧渔。去年,我市工厂化养殖面积为89260立方米,比2010年增加了50.0%,其中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增加30.7%,淡水工厂化养殖面积增加126.3%。

除了近海围栏养殖外,以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的优化养殖模式,同样方兴未艾。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建成省级特色渔业精品园10个、养殖产业示范区3个,总面积为13860亩;建成市级渔业精品园19个、养殖产业示范区4个,总面积为16307亩。

在这些现代渔业园区中,养殖品种得以调整,养殖模式得到优化,并且以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稻鱼共生轮作等项目为抓手,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快完善,养殖尾水排放净化系统、水质在线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等仪器设备配备到位,碳汇渔业、循环养殖、陆基多生态位养殖等生态化养殖模式和技术等也得到推广和应用。这些都有力地提升着我市渔业资源结构日趋合理。

从不断创新

看知名度提升

近年来,我市不断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培植特色、优势养殖主导品种,初步形成了乐清虾、贝类养殖,龙湾和瑞安虾、蟹、贝围塘养殖,洞头鱼、藻浅海养殖,苍南大渔湾和沿浦湾藻、鱼、蟹类养殖,瑞安和平阳海水生态养殖,文成和永嘉等稻田共生轮作养殖等六大优势产业带。如今,洞头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与出口基地;苍南县和洞头区是我省最重要的紫菜生产基地;乐清湾是我省最重要的贝类养殖和苗种生产基地。

每年即使处在休渔期,温州老百姓的餐桌上,水产品也从未“缺席”,或本地冷冻,或外埠冷链。通过技改创新和名牌战略,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不断升级,水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水产品海上船载加工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并涌现出如“华盛”、“香海”、“宏利”等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很多市民并不知道,我市在瑞安东山埠、洞头北岙、乐清蒲岐、苍南龙港等地,已建成水产品加工园区,五大系列水产加工产品已形成规模,具体包括以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对虾等为主的冷冻品;以虾干、虾皮、丁香鱼、紫菜、鱼胶、鱼翅等为主的干制品;以鱼饼、鱼丸、鱼糕等为主的鱼糜制品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市水产品企业年加工能力约35万吨,其中瑞安市小黄鱼年加工产量达1.5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此外,通过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互联网 ”等平台,温州特色水产品已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海洋的赐予,犹如温州人的家底,须珍惜,更须好好珍藏。

本文转自:温州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