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幼儿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但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存在语言教学小学化、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目标性不强、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在语言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因素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应对的策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幼儿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但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存在语言教学小学化、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目标性不强、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在语言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因素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应对的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随机性,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幼儿能健康的、愉快的成长。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幼儿园语言教育主要指的口头语言。在幼儿园里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组织活动,管理他们的生活,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全面发展。这是因为:首先,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已成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因此,幼儿语言教育,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1、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三岁以后的幼儿大脑发育很快,各部器官发一育逐渐成熟,特别是语言的发展。这时期的幼儿爱学话,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纠正是很困难的。比如,有些地方音很重,“四”、“十”不分,把“四”说成“是”,把卷舌音的“十”说成舌前音。把“吃”说成“七”等等。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发音,学好普通话。

幼儿在学习词汇和语法时也是如此,在正确教育指导下,幼儿可由三岁掌握1000左右个词发展到五、六岁可掌握3000—4000左右个词,幼儿从掌握简单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的语法形式。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很快地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为学好本民族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学好书面语言的基础

在幼儿园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启发孩子先想好再说,有条理地说。这就有益于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经过长此以往的训练,幼儿将获得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好的基础。

3、幼儿园语言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通过语言教育,不仅向幼儿传授知识,而且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通过语言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通过语言培养幼儿具有初步辨别好坏、对错、美丑的分辨能力;通过语言培养幼儿具有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好奇好问,对学习的广泛兴趣,乐于探索,富于想象等优良个性品质;通过语言培养幼儿具有诚实、勇敢、守纪律、懂礼貌,团结友爱,克服困难等优良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通过语言培养幼儿善于自理和独立的生活能力,具有独立、自信、自尊等优良品格。

(2)进行语言教育,发展幼儿智力

幼儿是在认识万物的过程中学习发展语言的。幼儿语言发展的好坏直接响影智力的发展。因此,通过发展幼儿语言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的认识能力,从而发展了幼儿智力。

(3)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幼儿美感

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故事、诗歌、儿歌、看图讲述、谈话、观察等形式进行的。内容丰富多彩,音调韵律优美动听,形象逼真。可以促使幼儿形象地、深刻地认识周围事物。通过艺术形象的语言,还可以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兴趣,促进幼儿想象力、模仿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

通过生动、形象、正确的语言指导幼儿讲卫生,防疾病,增强体质,保证健康的文明卫生习惯。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

有些教师模仿小学语文的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语文教学”,有的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材料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使用。

2.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

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幼儿识字方面。另外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只注意到简单的对话与重要模仿,体现不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3. 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

在语言教育中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无一定计划与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是年年照搬,没有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4.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

只在语言课中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懂得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其它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语言本身的综合性和通用性特性。

5. 在语言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因素。

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只能按预先的备课方案展开一节语言课,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至于从备课到讲课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因素,则更少。

三、解决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创设语言运用的宽松的心理氛围。

宽松的心理氛围是幼儿敢于表达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课堂中应不怕幼儿说错话,在幼儿说话过程当中不要为了纠正语言而打断幼儿的话,教师要允许幼儿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在孩子愿意表达的时候,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完全有可能再次激发幼儿说的可能。幼儿间存在着认知、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纲要》中提出“对语言有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而幼儿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交流时才对幼儿产生意义,因此,教师应接纳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光要提供交流的机会,成为交流的对象,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还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特殊的鼓励。

2.布置多彩的墙壁,引发幼儿“对话”。

兴趣与需要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动力。新《纲要》强调了幼儿园的空间、设施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在墙壁上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逐步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我们常常把墙壁的环境布置得高高的,幼儿不仅要仰视,而且看得非常吃力,没有与墙壁达到互动的关系。为了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墙壁之间发生积极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墙壁,我们必须将所有的墙壁布置与幼儿的视线平行,成为真正的应答环境。

3.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

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在选择内容方面一定要适合幼儿,这样才能让他们有能力去尝试“说”,让他们的说话有所进步。

4.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

幼儿彼此之间的交谈,不仅是他们交换意见的方法,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增强的途径。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他们将想法转化成词句,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间的交谈,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

教师与幼儿交谈,并不只是告诉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发他们说出更多的话。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将自己定位为教导者、告诫者。因为如果教师总是提供答案、事实或决定性意见,他与幼儿的交谈就会停止。交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如小组学习讨论某个问题,分享某个活动的经验,或是探索某件物品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5、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用多种方式更新、转变教师观念,引进多种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创思等教学理念。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了解、理解儿童,承认儿童有他们自己观看世界的方法,独特的需要。在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幼儿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6、创设宽松的语言运用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只要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注意在日常的言语之中要包含大量的语境因素,因为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来学会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让孩子处在一个怎样的语言环境之中,他就会学习怎样的语言。比如:想让孩子学习普通话,就应该让孩子接触的语言都是普通话;想让孩子学礼貌用语,就要让他经常听到有礼貌的话。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如让学生认识10元、50元、100元钱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说“钱是什么”、“钱有什么用”等。尽量创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和其他人的交谈,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7、改革教学方法,让语言教学更有成效。(1)求实。就是要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幼儿的实际来教学。教得实,学得才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到幼儿中去用爱心观察、分析、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理解的“文本”。 (2)求活。是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幼儿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做到以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理解、创造,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呐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全面掌握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3)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体系,以启发讨论、探索、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重视幼儿的预期性和参与性,倡导培养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充分占有资源,采取富于个性化的学习步骤、方法、途径发展幼儿的语言。(4)求效。素质教育的实质便是优质高效。高效率的教学活动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因此要从教学活动设计、管理、学法指导、教法运用、检测反馈等方面入手,进行卓有成效的创作性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效益。

8、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使幼儿有能力去尝试“说”。 老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喜欢的内容,采取游戏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快乐地游戏、快乐地说。在幼儿的语言学习中,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幼儿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因此,在幼儿园里,在选择内容方面一定要适合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幼儿有能力去尝试“说”,从而让说话不断进步,让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

9、指导阅读和讲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老师在日常活动中应该指导幼儿如何阅读,教给幼儿一些阅读的技巧,帮助幼儿认识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认读文字的初步尝试。同时,让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中遨游,让幼儿口述自己阅读到的或经过自己想象加工的故事,让幼儿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编和讲自己的故事,发展语言能力。这种阅读和讲故事的习惯需要逐步养成,不可间断,所以除了幼儿在园时间内培养,还应该争取幼儿家长的支持,让幼儿在家里也得到训练、培养。

总之,对幼儿来说,语言是发展的基础,幼儿的语言是在交往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幼儿的语言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