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后的思考(我的转业观从彷徨到坚定)

加上转业待安置的时间,离开部队已经3年多了。时至今日,仍然有战友询问转业安置的优劣。我认为,转业安置,建立适合自己的转业观是最重要,不仅可以明白自己为什么转业,更可以在转业安置工作过后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借着战友的咨询,分享一下自己的转业观,也算是回顾自己转业后的工作生活。

我是琢珲,85后军转。

一、找准为什么而转业,不是一时冲动或者一直冲动。

转业后的思考(我的转业观从彷徨到坚定)(1)

很多战友在部队时常会有转业冲动,特别是看到别人转业的时候,或者听到别人安置工作好的时候。

我在部队的时候也会有转业的冲动,但确实只是冲动,并没有行动,因为内心深处仍然没有真正转业的理由。

一个人做事往往都会给自己一个理由,不管是外在因素还是自己的内心想法,总之,需要一个说服自己转业的理由。

我的一个战友,从下部队开始,时常把转业挂到嘴边,直到我转业至今,而他已经顺利解决中校,也依然没有转业。我认为,还是他没有找到说服自己转业的理由。估计到现在这个级别,不是他说服自己,而是过几年组织来动员他了。

转业原因千千万,遵从自己的内心最关键。

如果我没有转业,我应该也解决了中校,毕竟部队还是很缺会写点东西的政工干部。

而我当时正营职转业回来,也只能安置主任科员级别,别人都说我亏了,为什么不等几年再转业。因为大家都知道,地方处级和科级差别特别大。

所以,我会说,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战友会一定要连职转业,甚至复员,而许多战友又会选择一定熬到团职转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转业理由。那么,如果你想转业,首先给自己一个能够说服自己或者不得不转业的理由。

而我放弃团职转业的理由就是——家人。

二、准备迎接转业后的生活,你需要准备的还很多,并且往往都是不够的。

转业后的思考(我的转业观从彷徨到坚定)(2)

从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环境,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或者无助。未知的最可怕。

心态上的准备。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部队的战友可以给后背,但是社会上的可不能。如果不转变心态,回地方很容易被人算计。部队和社会上的为人处事差别特别大,需要调整自己心态,适应地方生活。

身体上的准备。部队多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隐疾。趁转业安置这段时间,专心治一治自己的身体。尽量不让自己的身体病患留到转业后。

技能上的准备。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军人比较欠缺,因为身处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所以,必须要为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处理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处事能力的准备。

除此之外,能够学点基本的公文写作,对今后工作的助力还是很大的。当然,不会写,至少能办事,这里的能办事也不简单。能办明白事的人还是少,就是能够想到领导想不到的情况,并且有解决办法。

光有这些准备肯定不够,因为古语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你做再多的准备也总会有漏洞。因为你没有真正的经历,而当你真正转业之时,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所以,劝诫转业待安置的战友,多利用这难得的清闲时间准备自己的特长、技能和心态,争取早日适应地方工作和生活。

回来的生活没有部队紧张有序,但是胜在空余多,多得一度让自己彷徨。但是短暂彷徨后发现,正好更多时间陪伴爱人和孩子,照顾家庭。这不正是自己转业的理由么?更加坚信自己转业的正确性。

回来后才更加发现军嫂的不容易,特别是很多独自带娃的军嫂更不容易,就算是快递重一些都没有人帮忙搭把手。

三、纠错前行,地方的容错率更差,关键还是要坚持本心。

转业后的思考(我的转业观从彷徨到坚定)(3)

转业安置后工作难免出错,而且大部分都会是新手。真正能够干自己的老本行的,还是少数。

一般性的错误,是可以允许出错纠错的,而原则性错误是不可以犯的,否则轻者处分,重则丢工作。

记得我们一同转业的一个领导,因为收了不该收的钱,虽然钱数很少,但是都被处分了。

而我们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上的错误,领导或者上级单位一般会指出一两回,再之后出错,就容易受到批评甚至被通报。

地方的人容错率更低,可不像部队,很多事可以反复教育引导,帮助你提高。所以,地方工作更要谨小慎微。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地方工作应该唯法不唯上。部队讲究令行禁止,领导的命令必须服从。而地方则讲究依法办事依规行事,领导违法违纪违规的命令如果执行了,你也要承担责任与后果的。

所以应该坚持本心初心,凡事都要有理有据,不唯上,坚决不做违纪违法违规的事。

我是琢珲,一个85后军转。希望自己的观点可以抛砖引玉,让面临转业的战友们少一点迷茫,多一份坚定。

遵循内心,万事顺遂!

如有疑问,敬请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