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的特征(地球的不祥之兆)

相信很多人听到“绿色植物变多”的消息,第一反应都是这是个好消息然而,植被变多其实对于阿尔卑斯山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坏事,甚至预示着危机的来临不仅如此,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阿尔卑斯山的特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阿尔卑斯山的特征(地球的不祥之兆)

阿尔卑斯山的特征

相信很多人听到“绿色植物变多”的消息,第一反应都是这是个好消息。然而,植被变多其实对于阿尔卑斯山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坏事,甚至预示着危机的来临。不仅如此,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阿尔卑斯山正在从白色变到绿色

阿尔卑斯山,欧洲最高及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共有128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的是勃朗峰,海拔高度达到了4810.45米。

近期,以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朗夫教授(Sabine Rumpf)为主要作者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从白色到绿色,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的积雪消失和大量植被生长》。

在该论文中,研究团队综合分析了1984年到2021年的Landsat卫星图像中阿尔卑斯山植被的变化,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

在观察区域中,超过77%的区域,林木线以上的植物生物量增加了,这远远超过了预期。

这个发现到底代表了什么?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林木线到底是啥?

林木线是用来划分树木生长或不再生长的区域,在林木线以内的,树木就可以正常生长,如果超过了林木线之外,那由于各种原因,树木就没办法生长。林木线其实分为很多种,比如:沙漠林木线、湿地林木线、高山林木线。

高山林木线指的是树木能够生长得最高地点,大概是在海拔1600-2000米的高度,如果再往上,由于温度太低,树木也就无法再生长了。不同地区,数值还会有些许的不同。

科学界普遍的共识是,阿尔卑斯山的高山林木线一般在海拔1800-2200米的高度之间,一旦超越了这个海拔高度,由于温度太低,树木就无法再生长了。

该研究团队的发现说明:在过去了30多年里,阿尔卑斯山许多原本不生长树木的地方,也开始有树木生长了,同时原本有树木生长的地方,树木更加聚集,密度更高。如果是在普通的平原或者雨林当中,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是阿尔卑斯山山脉,问题可就不一样了。

在对流层中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这意味着阿尔卑斯山那些高海拔、原本有常年积雪的地方,雪在逐渐融化,并且长出了植被。研究团队也确实发现:近10%的地区,积雪覆盖面积大幅减少

可能有人会说,才10%不算多。但这其实存在着误区,积雪是有厚度的,而卫星是无法监测到积雪厚度的变化,只能监测到有积雪或者没积雪。这意味着其他区域的积雪应该是厚度减少,但并没有消失而已。

全球变暖

这种异常的现象确实和全球变暖有关,由于气温的升高,导致阿尔卑斯山的降水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阿尔卑斯出现了从“白”变“绿”的情况。许多研究也表明,全球变暖的一大诱因就是人类活动,也就是说,这其实和我们人类活动,过度排放温室气体有关。

估计有人就会纳闷了,那现在阿尔卑斯山上植被变多了,那不就可以帮助减少二氧化碳了吗?那这不是好事吗?

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积雪减少,这就会进一步加强温度的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具体来说是这样,阳光抵达地球后,只有一部分可以透过大气层进入到地球表面,如果此时是照射到冰面或者雪面上,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阳光会再反射回到大气层,这就会减少地表对于阳光的吸收。

然而现在由于阿尔卑斯山由“白”变“绿”,阳光照射到阿尔卑斯山上,原本是大量被发射回去,现在却成了大量被吸收,导致吸热效应,没有积雪的区域升温会变得更快,加剧变暖的趋势,使得更多的积雪融化。

并且在这些地区继续长出绿色植被,进一步加剧变暖的趋势,形成恶性循环。持续这么下去,绿色植被将会占领整个阿尔卑斯山。

一份刊登在《冰冻圈》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如果情况还没有得到遏制,在本世纪末期,阿尔卑斯山会有高达70%的高山积雪消失,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届时人类将无能为力。所以,永冻土、冰川、冰盖和积雪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果它们大量的融化,会导致地球升温速度变得更快。

生物多样性减少

除了这个危机之外,科研团队还发现,阿尔卑斯山的植物生产力普遍下降。这是因为这些植被长期生活在高山上,由于环境中缺乏竞争,它们生存竞争能力普遍都比较匮乏,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很弱。

由于阿尔卑斯山这些年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在发生巨变,尤其是温度升高,利好常年生存在温暖区的植被,这些植被有可能机会之间扩散到阿尔卑斯山上,导致阿尔卑山上原本的植被被迫与其生存竞争。

而这些植被是很难在这样的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它们很容易走向灭绝的边缘,从而使得大量阿尔卑山上独特的植被灭绝,这会大大破获阿尔卑山的生物多样性,而这种伤害同样也是不可逆转的。

#阿尔卑斯##地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