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

晚唐韦庄桃花三首,依旧桃花面,觉来知是梦,首首都是沧桑故事

之所以今天来选录韦庄的桃花,是因为这是一个奇才。不但是文学的,还是政治的,还是人生的。

第一,他生活在晚唐乱世,父母早亡,乱世颠沛,涵盖了他的大半生,按道理,这样的人容易抑郁消沉,但是韦庄不一样,他最后官至西蜀宰相。

第二,他58岁才考中进士,但是却是后半生,政绩卓著,居然活了七十五岁,而且是善终,谥号 "文靖"。

第三,他的诗作,看起来表面平易稳峻,实际有隐藏内心的沧桑风云感。他是一个在乱世中,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有信仰,有方向的,有海量,但是也有着深刻悲欢离合之感的人。这非常难得。

因为很多诗人不是政治家,很多政治家写不好诗,而他却能于乱世两全。

所以说,他是奇才。

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1)

”当年此树正花开,五马仙郎载酒来。

李白已亡工部死,何人堪伴玉山颓。“韦庄 《漳亭驿桃花 唐末至五代 · 》

47岁的韦庄,人到中年。

长安是他的故乡,只是父母早已经去世,他童年少年是长安城郊区的平民,不过这座城市也滋养了他的四海豪放之气。只是读书考试是需要费用的,有理由相信韦庄喜欢读书,但是没有足够的费用支撑他一关关经历考试的门槛。

但是长安多少年游侠,韦庄生在这个城市,自然爱着也感染着这里的一切,熟悉地理掌故,任侠好义,所以容易在幕府中谋得一分不错的差事。他也仕途通过科举考试,但是一试落第。不过此时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对于从小失去父母的他,对于生活的忍受度相当高。

但是这一切在他44岁时打破。这一年,黄巢军队攻入长安,长安城陷入混乱,他和兄弟姐妹失散,真正感受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但是这悲哀里,有他的愤怒,这是他的国,他的城。

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2)

47岁的韦庄,自然会用自己的能力报效国家,他受聘江南的军幕府。

这里可以看到,韦庄的男子气,他进入的基本是军幕府,比文官幕府级别高。

漳亭驿在杭州,想必李白游历江南曾经来过。这是仲春时节,一树桃花茂盛的开放。

但是心忧国事的韦庄却思念长安。盛世不再,眼前的光景,有如盛唐安史之乱,而正是安史之乱,李白和杜甫先后离世,盛唐的荣光不再。

这眼前的桃花开得何等绚烂,但是再也没有盛唐盛世。

李白和杜甫都是爱着大唐的人,所以李白中年再次出山,杜甫也北上跟随肃宗,都想平定天下。

韦庄写他们是有和自己贴近的感怀的,他已经快到50岁,也空有报国的理想,但是这样的乱世,谁是他的知己?

李白死了,杜甫死了,在长安的战乱中,他的许多挚友凋零,他把酒一对桃花,比年轻人更沉重。他是孤独的,也是现实的。生活和未来还要继续,理想在心里,他将用自己的余生去实现。

一个已经快50岁的人,知道这个国家的衰败,他用什么方式拯救?

他一定是想了又想,找到一条艰难的捷径,继续科考,去敲开帝国政治的门。

有多少人有他的毅力?

他58岁,经历种种颠沛,比如回不了长安之类的,但是还是在这年考上进士。已经接近花甲之年了。桃花晚来红,我更佩服他的意志和毅力。

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3)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唐末至五代 · 菩萨蛮 其五

这个也是他46岁的作品。

在唐朝,长安和洛阳是双都,人们现在总说唐朝的都城是长安,实际洛阳和长安一样,在唐朝占据着同样重要的政治位置。

皇帝经常两个城市办公,长安和洛阳都有相似的办公体系,而官员也常常两头来回,是为常态。

韦庄虽然出生在长安,但是洛阳也有着他的深深的足迹和存在。

比如这洛阳才子的美名,一定得之于常年洛阳的居住。

但是我上文说过,44岁那年,黄巢起义,攻占长安,道路不通,洛阳还有他的家人亲眷,这看起来不远的路程,却隔绝三年。

等到他回到洛阳时,这里看起来景色依旧,却人事更迭,许多人和事都和过去不一样了。

洛阳城里依旧春光明媚,但是短短三年,我这个洛阳才子,却在他乡憔悴。

这里柳荫繁茂,笼罩着曾经的魏王堤,我的心情转向了沧桑和低迷。

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4)

魏王堤是大唐李世民封给儿子李泰的封地,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大唐开国的盛气。

唐朝自安史之乱到晚唐,一直都在动荡当中,那种盛世太平,日渐没落,而韦庄,正是经历了黄巢破国那种动乱。

他怎么没有想法呢?

依然桃花是那样美静的开在清澈的水边,依然水上有鸳鸯和谐的戏水,不知道人世间的沧桑。

那么最末一句,非常的深沉,我对着斜阳想你,而你,却不知道。

是情诗吗?可以算,只是这个君到底是谁,让中年沧桑韦庄记忆?

只有他佩服的引为知己的人。

不由得让人联想,他是对着斜阳在说这句话,日者,皇帝也,是大唐李世民,还是大唐的盛世,再也没有一个人回来,重振大唐。

他思慕他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稳定大唐的君主,使盛世荣光再现,使人们免受战乱之苦。

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5)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韦庄。唐末至五代 · 《女冠子 其二 》

这首诗词无法确切知道年代,但是这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情诗,爱情诗。

韦庄父母早亡,有理由相信,他对感情和爱情非常依恋和真挚。

但是生活在晚唐,处处都会有风险,所以这首诗我研究了很久,最终确定,这是一首悼亡诗词。

他的爱人和妻子,是死在什么时候,已经不可能考证了。

但是用《女冠子》,这是将爱人比拟成得到的仙女,在天上。

这首词绝非年轻时候的作品,而是一语一悲,言简情深。

昨夜夜半,我在梦里梦见你。说了很多话。

你还是桃花面,坐在我身边,笑着低头。

你依然是半带着娇羞,半带着喜欢,得知我不能久留,越发依恋,临去不舍。

等我醒来,我立即知道这是一个梦,不胜悲哀啊。

我上文分析韦庄是很有英雄气的一个男人,他这里一字一句写下梦境,绝非是贪花爱柳的恋爱词。而是这是一个深入灵魂和感情的女子,她已经不在了。

这首词越读越悲哀苍凉。

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6)

或者正是这样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砺摧折,他反而更锤炼了稳健和大气,在流过痛苦的泪水后,他有更坚定的目标,就是舍弃小我,回报江山。

他是以65岁高龄,收到唐朝皇帝的委托,去往最复杂的四川,去富足控制当时的节度使王建的,可以看到皇帝对他的信任,将半壁边防都委托给了他。

但是老臣有心,而唐朝命运不济,在韦庄协助王建经营好四川军政的时候,唐朝的皇帝被朱温架空,随后朱温称帝,大唐灭亡。

但是韦庄却咽不下这口恶气,以71岁高龄,辅佐节度使王建称帝,对抗朱温,以他过人的才干稳定治理蜀国,不为私利,只为 ”有心重筑太平基“。

韦庄的人生堪称传奇,更传奇的是这个人一生的坚韧,气量,胸襟。

韦庄诗词集(韦庄桃花诗词三首)(7)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