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

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

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1)

《双法字理》丛书

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

01

“己”字所造的字就稍多了一些,关于“己”字有一些尚不确定的解说,我们不一一比较。

在《双法字理》中,我们结合它的造字情况,在一个有内容结构的系统中去认识它,于是“己”字就是“纪”字的古文字,二者为古今字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2)

“纪”的字形演变

(紀)”在今天是“纪念”的意思,配以绞丝旁“纟(糸)”表示与丝线有关,指把丝线一把一把系好了,以便按类排列。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3)

民国时老蚕丝一捆(来源:中华古玩网:www.gucn.com)

古代的丝线也要买卖的,并分有很多的等级,系好的一把一把的丝线要标上等级号,排列好了方便买卖时念号提取。所以,它还有记号的意思,于是又造了言字旁的“記”字,表示记号、记录。

“记”字和“纪”字在使用上有时候很难区别,现在明白了它们二字的渊源,区别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纪”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系上不同颜色的丝线,以便念号提取——纪念“记”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语言文字刻录在案,以便录入查阅——记录。

02

忌妒、忌讳的“”,这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配以心字底,表示由心而发。

由谁的心而发呢?当然是自己的心。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4)

“忌”的字形演变

因为每个人的利益点和价值观不同,所以对一个人、一件事的妒忌和忌讳也只有你自己心里知道,同时往往不愿被他人所察觉。

禁忌也是如此,自己要记住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东西或药品不能吃,这往往是针对你自己的禁令,而不是对别人的。

03

”字读音为“qǐ”,左边一个“走”字,表示行动,古意是跑的意思。

那么右边自己的“己”最早就是“巳”或“已”,表示蛇突然直立起身体的样子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5)

“起”的字形演变

“走”字便表示像人跑动时身体挺立的样子,这就是起立。

隶书时书写成“己”,表音的同时,也表示一个人要想起身自立,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起来。

今天,最能表现这个字的就是百米赛跑,运动员们蹲下身体,在发令的瞬间起动,就是“起”字最好的表现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6)

04

”字读音为“qǐ”,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指一种树,其实就是枸杞树。

『说文解字』:杞,枸杞也。从木己聲。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7)

“杞”的字形演变

说到这个字就不得不提及两个词,一个是“杞人忧天”,一个便是“枸杞”。

杞人忧天”在《山海经》《淮南子》《史记》中均有记载,大致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8)

那么“杞国”是哪里呢?就是今天河南开封的杞县。它是夏朝时期就有的一个诸侯国,在周朝初年重新建国,封杞地为杞国,在今天的杞县境内有众多夏、商、周的文化沉积。

关于它名称的由来,则因杞国境内多“杞柳”而得名。杞柳属灌木,古人收割其枝条,对其割条剥皮,晒干后按粗细分级成捆,以便贮藏,待以后用于编织。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9)

杞柳编制品

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柳编制品,如收纳筐及一些小花篮等,原材料就是它了。

因其是木本类,所以配以木字旁归类,造了“杞”字。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10)

杞柳

“枸杞”离“杞国”可就远了,我国宁夏是它的主要产地。

其果实为“枸杞子”,药用价值非常高,被誉为“东方神草”,对我们的肝、肾、肺都有很好的滋养效果。

枸杞根的中药名为:地骨皮,一样有着很高的要用价值,能益肾而生髓,清虚热,是日常养生保健的常用品。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11)

枸杞嫩苗和嫩叶皆可食用,用来煮菜、做汤、泡茶,生津清热,补肾益气,营养价值能够媲美枸杞子。在我国不少地区,枸杞叶汤都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美食,如广东、福建。

可见这一植物,不论是根茎、果实还是叶子,每个部分都让人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无一处可弃,真的是物尽其用。“东方神草”,名副其实啊!

枸杞之名,最早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诗经·湛露》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明代李时珍云:“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

关于“巳已己”的造字情况,暂且介绍到这里,另有妃、配、改、包、巷等字,多为“人”的变体,归于《字部·人体》,待以后碰到再说。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己土日生于秋季(己字家族纪记忌起杞)(12)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和转发,感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