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的七种经典口味有什么(对于川菜的口味)

| 今天的川菜,填进了湖广、江浙、鲁粤的美味 |

川菜的七种经典口味有什么(对于川菜的口味)(1)

- 风物君语 -

每次在饭桌上吃饭

桌上要是有个四川人,总少不了被人调侃一句

“你们四川人真能吃辣”

但实际上现代川菜的口味

并不是“地道”川菜味儿

它是伴随着这个地方的移民史

一点点

塑造而成

本文选自《中华遗产》2016 年 6 月刊

如今川菜红遍海内海外,撇开涮火锅馆子不讲,单单计算那些炒上一桌菜(家常菜)的,每个城市不下百十个。连一贯不吃辣的江浙、广东,也未能如 200 多年前一样独善其“食”,这很耐人寻味了。

1 川菜原始口味真是麻辣?

我是山东人,只去过几回川渝,有一众巴蜀的朋友,对川菜的认识算不上深,我这方面的味觉启蒙来自家母老宅隔壁的四川邻居。照近来一些网络观点看,叫做“出身不高”,不过,我执拗地认为鲁菜影响了现代川菜的成型,值得一谈。

▲ 九大碗是传统席面上九种荤菜宴客菜。九大碗的特色是蒸菜,以蒸为主:头碗、蒸全鸡、蒸全鸭、蒸肘子、咸烧白(肉扣)、甜烧白(夹沙肉)、粉蒸肉,配以粉条、竹笋、品芋、苕薯、海带、时令蔬菜。

这让人想到现代川菜成型之初的经典菜“九大碗”——九样装在“斗碗”里的菜,包括大杂烩、红烧肉、姜汁鸡、夹沙肉、烧明笋、蒸肘子、粉蒸肉等等。这里面除了姜汁鸡和夹沙肉,略能体现古代川味“好辛香”、“重甜腻”的特色以外,其余多数都是鲁菜的路数,看起来就像是满汉全席中的鲁菜在民间的简易化,历史学家蒙文通也饶有兴趣地提到过这种影响。

川菜的七种经典口味有什么(对于川菜的口味)(2)

▲ 姜汁鸡

再讲一道开水白菜,有滋有味却又清澈见底的高汤里,卧着一把嫩嫩的白菜芯,这淡雅鲜香、不麻不辣的菜品,却也是一道赫赫有名的川菜。要说吊汤的手法,明明来自鲁菜无疑。

川菜的七种经典口味有什么(对于川菜的口味)(3)

▲ 开水白菜

川菜讲究麻辣,这却又是一个存在误解的印象。因为麻辣根本不是川菜的原始口味。

2 八方美味填四川

现代川菜,大概成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在那以前,具体说就是清中叶以前,四川的饮食根本没什么名气,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也有人要说,早在秦汉、最末也是宋代开始,川菜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那么,明末清初的战乱把四川土著赶到了社会的边缘,他们所传承的古代川味系统,对现代川菜的影响实际已经很小了。

一方有了真空,就会引来八方风动。

川菜的七种经典口味有什么(对于川菜的口味)(4)

清早期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湖广填四川”,湖南、湖北来了,当然也带着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美味。“九大碗”筵席里有一道主食锅盔,便是陕西风味从名到实的翻版,在后续发展中慢慢精致化了。

值得特别一提的,还有外省人贡献的“酱味”。清代历仕嘉、道、咸三朝的内阁大学士卓秉恬,祖上是开酱园铺的,还是清初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迁川的客家移民。三朝元老结束仕途生涯之后,卓家又在成都重操旧业,在棉花街“相府”门前开设了清代四川最有名的“广益号”酱园。

川菜的七种经典口味有什么(对于川菜的口味)(5)

▲ 九大碗筵席上等着上桌的荤菜

无独有偶,另一家酱园“元利贞”号,也在棉花街开张营业。这家酱园的发起者则是江西抚州迁川移民胡叔樵。酿造类调料和酱菜类的辅料,也带来了川菜之变。与此同时,由外地传入巴蜀的辣椒,也让四川的平头百姓得以对抗缺油少盐的生活。

清乾隆时期,宦游浙江的四川罗江人李化楠在闲暇时间收集家厨、主妇的烹饪经验,后来由他的儿子李调元整理出来,刻版为食经书《醒园录》,在四川的饮食界广为流传。四川的美食家们,开始了解江南乃至更远地方的美食。

川菜的七种经典口味有什么(对于川菜的口味)(6)

▲ 麻婆豆腐

如果说九大碗也给人“出身不高”的印象,到了清咸丰,同治年间,川菜则变了样。四川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粮仓和税源地,达官显贵和社会上层人士开始进入四川。结果——“南堂菜”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所谓南堂、或称为南馆,就是做江南风味的馆子,擅长蒸笼蒸菜、红锅小炒、鱼虾海味的烹制。在南堂出现之前,红锅小炒一直是四川菜肴的短板,就算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载的“川炒鸡”,也不过是炒至七分熟,再“用酱一匙,同研烂胡椒、川椒、茴香,入水一大碗,下锅煮熟为度”。

上世纪前叶,川菜已经名列我国四大菜系首位,现代川菜再百年间遍布天下,人们大快朵颐时,竟很少去追究这一方口味的舶来史。

文丨韩韬

选自《中华遗产》2016 年 6 月刊

未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逸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