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剧背后的故事(此处无声胜有声)

我们把无言表演的艺术家,称之为“沉默的诗人”—王景愚《漫谈哑剧艺术》

哑剧背后的故事(此处无声胜有声)(1)

据新闻报道,著名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先生于2021年5月3日上午9时52分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王景愚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一生致力于哑剧的研究与创作,代表作品《吃鸡》《举重》获得社会高度赞誉,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今天,苏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哑剧的艺术殿堂。

哑剧背后的故事(此处无声胜有声)(2)

哑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3世纪,罗马已有哑剧演出,并且深受欢迎。 “哑剧”一词源出于希腊语,意思是“模仿者”。其最初之意是指表演者,并不是指剧种本身。到了15世纪,一个与哑剧类似的新剧种开始问世于意大利。大约是在一百年以前,人们才首次根据童话题材来作为哑剧的故事情节。到了19世纪末期,演出变得更为复杂化,更多的杂剧演员也投入了哑剧演出的行列之中。今天,哑剧仍然在变化发展着,许多演出中已出现歌曲、笑话或来自影视中的人物。

哑剧背后的故事(此处无声胜有声)(3)

哑剧最精髓也是最难的地方就是运用身体姿势与手势的组合进行表演。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哑剧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全程没有台词,只能通过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变化等一系列造型艺术的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还要把人物内心的情绪和变化用形体动作变成多种多样的舞台图像,构造出戏剧情节。在此过程中还要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传达给观众并感染他们,让观众感同身受,这是一个极难的过程。

哑剧背后的故事(此处无声胜有声)(4)

建议大家看看王景愚先生的哑剧代表作品《吃鸡》,景愚先生吃的这只鸡,色、香、味俱全,唯独就是没煮烂。鸡筋似乎比橡皮筋还要结实,且弹性十足,很难对付。王景愚先生通过淋漓尽致的表演,用尽浑身解数制服它,吃得大汗淋漓。观众看得也是目不暇接,笑得前仰后合。

哑剧背后的故事(此处无声胜有声)(5)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王景愚先生正是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哑剧艺术潜心刻苦研究,不断地打磨技艺,将艺术融于生活,才会有那么多精妙绝伦、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并推动国的哑剧表演发展,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

王景愚先生在《漫谈哑剧艺术》一文中曾经写道:我们把无言表演的艺术家,称之为“沉默的诗人”。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朴实无华,温文尔雅,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沉默却演尽人生百态。老先生今天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返璞归真的演技和刻苦钻研的巨匠精神将永远影响着后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