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1)

去店里喝咖啡,且不说瑰夏这种贵族豆子,就是普通的精品豆,少说也要二三十1杯。如果是重度咖瘾患者,1天至少3杯,经不起喝呀?怎么办呢?自己买豆子在家冲啊。那么问题来了,当你一手拿着尼加拉瓜中度烘焙的Maragogype(豆种名),一手拿着巴西的日晒深烘焙的Caturra-Catuaí(豆种名),一脸疑惑:“这两款豆子有什么区别呢?”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知道自己想要哪一款呢?

不用担心,这篇文章会从以下几点:豆子品种、豆子处理法、单一或拼配法、烘焙度等因素为你全面解读包装上的标签。

不着急的话,花几分钟了解一下如何买到适合自己的豆子吧!

Blend vs Single Origin

拼配 vs 单一产地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2)

(photo by Manki Kim)

single origin指的是咖啡豆来自一个地区或农场;而blends是混合豆,会根据豆子的风味特点混合几种单一产地的豆子。通常咖啡馆用的意式豆blends比较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独立咖啡馆也会供应single origin的意式豆,甚至还有的店只提供single origin意式(简称SOE)。

为什么要如此区分呢?咖啡豆的风味和香气很大程度上由产区环境、种植、处理、豆子品种等因素决定。

有的单一产地的豆子会有自己的地域风味和香气,烘焙师想要凸显豆子原本的味道特点;相反,有时候,把几种豆子混合起来反而比单一豆尝起来味道表现更平衡,此时,烘焙师也会考虑拼配。

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风格的意式豆的时候,不妨对比尝试一下!不能说拼配品质就不好,SOE品质就一定更好。如果是合格的精品咖啡馆,品控也过关,那么2种豆子品质都不会太差!请以开放的心态尝试看看吧,最后你会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豆子。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3)

(photo by bestcoffeebagsdesign)

单一产地的咖啡豆有什么地域风味特点呢?常见的豆子,比如耶加雪菲,以其活泼的酸质和清新的茉莉花香气著称,喝起来有时似茶,有时似果汁。而曼特宁,以其草本风味、厚重的口感、喝起来相对浓郁。然而,仅仅因为一个产国的咖啡豆带有某种典型的咖啡味道,不代表所有该产国的豆子喝起来都是一个味道。还要看豆子的品种、处理方式、烘焙师的烘焙方式。所以,还是那句话,多喝,多对比,豆子好喝的话,何必武断地say no?

Roast Level烘焙度

豆子有多种烘焙程度,大体上可分为浅度烘焙,中度烘焙和深度烘焙。咖啡豆烘焙是将咖啡豆中已有的味道和香气表现出来。烘焙师当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烘焙方式烘焙豆子。但是,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烘焙师再怎么厉害,也不会创造出豆子本身没有的味道。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4)

(photo by coffee momentss)

如果豆子烘得太浅,咖啡豆的风味容易发展不足,容易喝到青草的味道、且口感比较空洞、甜感也不足。相反,豆子烘得太深,除了焦苦,咖啡豆原有的风味都会被其掩盖。事实上,豆子烘焙到什么程度是由豆子本身决定,当然也因你冲煮方式不同而不同。

Light Roasts浅烘焙,此种烘焙度的豆子,主要突出的是豆子的水果酸质、花果香气。

Dark Roasts深度焙,此种豆子喝起来,烘烤味较重,有时会有烘烤吐司的味道,基本上,豆子原来的味道都已经消失了。喜好喝浓苦厚重的,可以选择此种烘焙度。

Medium Roasts中度烘焙,此种烘焙度的豆子喝起来,比较平衡,不会太酸,也不会太苦,也保留了豆子原来的风味特点。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5)

(photo by ikupi.officia)

Espresso/Filter/ Omni Roasts

意式/过滤式/两用豆

简单的理解,意式豆一般会烘得相对深一点,这是由意式咖啡的出品方式决定的,我们去店里看到的美式咖啡、拿铁、摩卡等奶咖都是在此基础上加水、加奶、加糖浆。为了保证添加了这些辅料之后,还能有咖啡的味道,就会将豆子烘得深一点。

过滤式咖啡烘焙度一般要浅一点。目的就是为了凸显不同豆子不同的风味、香气等特点。

两用豆,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烘焙度的豆子,既可以做意式,也可以做单品,比如手冲。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6)

(photo by Smalltime Roasters)

Processing Method处理法

咖啡豆是怎么来的呢?它其实是咖啡果实里的种子。咖啡的果实看起来形状像樱桃,因此也叫咖啡樱桃。咖啡豆就藏在果实里面,有的时候是1颗(也叫peaberry圆豆),大部分是2颗。咖啡豆表层带有一层粘性胶质,这意味着需要用机器或发酵等加工处理方式去除。前面提过,咖啡的加工处理方式也会影响咖啡豆的风味,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出现在咖啡袋标签上的原因。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7)

(photo by coffeeprops)

Wet/Washed水洗法:

水洗是利用大量的水冲洗咖啡豆,将表层残留的果肉果胶冲刷干净。豆子喝起来比较干净。但因为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容易造成浪费,通常会在水资源比较多的产国使用。

Dry/Natural干燥/日晒法:

全日晒处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处理方式,直接将咖啡樱桃铺晒在晒场上。条件好一点的产地,会搭建一定高度的晾晒架,这样可以减少晾晒不均造成的瑕疵风味。当然就像晒谷子一样,需要人工不断翻搅确保晾晒均匀。日晒处理的豆子,甜度略高,口感也比水洗的稍厚。

Honey & Pulped Natural蜜处理:

蜜处理介于水洗和日晒之间。是先通过去皮机去处外果皮和果肉,再将带有部分果胶的咖啡豆进行晾晒。

说再多,都不如你们同时品尝3种处理方式的豆子(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同款豆子的不同处理方式)。这样就能对比出不同豆子的杯中风味,选出自己喜欢的风格。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8)

(左➡️右:水洗/蜜处理/日晒 photo by coffee_and_tea)

Species & Variety树种和豆种

不是所有的咖啡树都是一个树种,当然喝起来也不可能一样。咖啡树种和豆种也是影响咖啡豆风味的一大关键因素。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9)

(photo by sukma_ajagin)

业内常常挂在嘴边的精品咖啡豆指的是Arabica(阿拉比卡豆),因其复杂丰富的香气和风味著称。

Robusta(罗布斯塔豆),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咖啡树种,多出现在低海拔种植区(越南以罗布斯塔豆出名),因种植门槛较低,为抵御虫害,罗布斯塔豆自身会产生更多的咖啡因,因而喝起来也会更强劲。

另外一种不太常见的树种叫Liberica(利比里卡豆)。这里就偷个懒不多做介绍了。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10)

(photo by rahmat.heriza)

咖啡豆种有上百种,这里仅列出比较多见的几种:Typica(铁皮卡),卡杜拉(Caturra),卡杜艾(Catuaí),卡蒂姆(Cultivars),波旁(Bourbon),瑰夏(Geisha / Gesha)等。

不同品种口味也会不一样,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品尝:比如你可以对比品尝来自萨尔瓦多的2种豆种的豆子,体会杯中的不同。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11)

(photo by 蓝鹊咖啡)

Elevation/Altitude海拔

在一些咖啡豆袋上,你还会看到海拔这一条信息。指的是咖啡豆生长的海拔。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咖啡豆生长速度越慢,咖啡里的糖分会得到越充分的发展成熟时间。因此,同种豆子,海拔越高,咖啡豆越甜;风味也会越复杂。

豆本豆包装有什么不同(豆袋上的标签看不懂)(12)

(photo by djiwakelana)

但值得一提的是,海拔高度也并不能绝对说明当地气候凉爽,还要考虑当地其他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洋流、风型等因素。以横跨赤道的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为例,但在仅在海拔200m的地方,气候就很凉爽,适合种植优质的咖啡。再次希望伙伴们可以敞开心扉,多去尝试不同的咖啡,不要过去武断哦,也许你会发现惊喜哦~

小小的咖啡标签中包含了太多的信息,有时可能会让人感到不知所措。但请记住,它可以帮你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咖啡。别忘了,购买咖啡豆时,你还可以咨询咖啡师更多信息。也可以尝试店内新出的豆子,也许你会喜欢哦~

原文作者Tanya Newton;由Jasmine SOGAs coffee整理改编

SOGAs COFFEE:

致力于传播精品咖啡文化!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却能始终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不管多难,抱着感恩的心总比为难好!这么努力的自己,值得一杯好咖啡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