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

【文/寒柏陇卧子】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原创文章,全网删帖保护;如遇抄袭侵权,必将追究责任。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1)

——小说《水浒》里的武松

在我们中国人中,对武松的大名知之者可谓甚众也。人们熟悉武松,开始还得靠那位写出《水浒传》的施耐庵先生,这部著作是南宋以来几百年间很多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辛勤结晶。

小说里的武二郎,写得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是一个成功的血性男儿典范。《水浒传》中对武松着墨甚多,从武松第一次出现在柴进大官人家见到宋江,一直到武松随梁山大军征讨方腊落得残疾,最终在六和塔寺出家为道,后至八十岁善终。

《水浒传》中对武松事迹的连续描述就多达十个章回,从第二十二回到第三十二回。这十个章回里写了武松在清河县酒后打了官人投奔柴进偶遇宋江,景阳冈上暴打老虎,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与西门庆,十字坡遇上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夫妇,武松威镇安平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夜走蜈蚣岭,一直到上二龙山投奔鲁智深、杨志入伙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

话说书中的武松有多猛?有言道:“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再言武松有多帅?有诗为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从上个世纪开始,武二郎又走进了银幕和戏剧,“英雄盖世武二郎”更为家喻户晓,他的名气也更加响亮了。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2)

△行者武松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3)

——打虎英雄武二郎,在正史中从无记载

这个人人皆知的行者武松,在正史中却名不见经传。自宋以来的官方史书可谓是多如牛毛,但从未有这位景阳岗上打虎英雄的名字,当然更谈不上其生活和事迹了。

凡是属于《水浒传》中那块石碣上刻的好汉名讳,在《宋史》里有记载的,除了宋江实有其人其事外,另外还有一个“宋江余党史斌”,也就可能是九纹龙史进了。其余的人,或是名不对事迹,更多的是查无实据。当然,关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武行者也是没有其名的。

长期以来,武松从来没有出现在史学家的笔下,他只是一个根据形象思维所塑造出来的小说人物和戏剧角色,而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4)

△景阳岗武松打虎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5)

——野史典籍中认为行者武松确有其人其事

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认为武松确有其人,历代也有许多书籍记述了武松的事迹。

最早出现绰号为行者的武松名字,是南宋末年的平话《大宋宣和遗事》。这部书里,在宋江和他的伙伴们中,坐在第三十把交椅上的就是武松。

元朝画家龚开根据《东都事略•侯蒙传》,写有《宋江三十六人赞》,其中也有一个是武松,它是沿袭《宣和遗事》而来的。

元人杂剧也多有梁山人物和武松的故事,在一部叫《义侠记传奇》的书中还写到,武松自幼订下妻子贾氏,但因他逃上梁山而失散,后来宋江受了招安,“诸英雄都得了官职,武松乃与贾氏相见,由宋江等作主而结了婚”。书里还说武松和鲁智深都有媳妇,“皆不以独身终也”。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6)

△三碗不过岗

明朝中叶很流行水浒故事,文人陆容写的《菽园杂记》中记有“斗叶子之戏”的内容,里面说官府捉拿武松的赏钱为一千万贯。这个悬赏数额仅低于宋江,而高于梁山其他大小头领。据称此说法源自于张叔夜招安梁山泺榜文,上有“拿武松为一千万贯花红”的言语。

由于《宣和遗事》等书记述,施耐庵、罗贯中在《水浒全传》中也称武松自参加征讨方腊回来后,因自身残废,就在杭州六和塔寺出家为僧的事。

明末陈忱《水浒后传》还写有混江龙李俊等梁山泊兄弟从暹罗国来临安(今杭州)时,赴六和塔寺拜访武松的故事。对此,清代人朱梅叔还作了新的补充,他在《埋忧录》中说在杭州铁岭关附近,“国初时,江浒人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日进征青溪,用兵于此。稗乘所传,当不诬也。”另一位清代文人陆次云在《湖壖杂记》中也有相似的记述,都认为武松实有其人。

但是,也有人对此说法有着不同意见和争执。清代学者汪师韩就竭力反对,他在《韩谈书录》里说:“此恐是杭人附会为之。不然,南宋人纪录多矣,何无一人言之,阅四百余年,始有此异闻乎?”可是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则称汪师韩之说“以为杭人附会为之,恐不足信耳。”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7)

△武松影视剧照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8)

——关于武松的各种传说

武松由于在小说里与杭州关系密切,他残废后在杭州六和塔寺出家修道、居住,直至终老,因而与之相关的传说也颇多。

香港作家双翼的《水浒新谈》中讲,“有个故事说,金兵入侵临安时,包围六和塔寺,武松破戒,率僧人大战金兵,把包围的金兵杀退了,一直追到临安,因众寡不敌而遇难。”

在《杭州府志》里也有一说,北宋末年,武松流落杭州,以卖艺为生,因本领高强被提拔为都头。后因目睹新任知府蔡某之子横行不法,路见不平将其打死,自己投案而被判死。

武松在杭州的传说很多,以致在抗战前夕,杜月笙、虞洽卿等上海滩大亨还借此在西湖巾帼英雄秋瑾墓附近,搞了个“宋义士武松之墓”。前些年,在山东阳谷张秋镇的某一庙前土丘处,还有人矗立了一块“景阳岗”石碑,并称这就是当年武松打虎的地方。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9)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10)

武松是否实有其人,自古以来莫衷一是。很多学者文人各有所评,香港作家双翼有一番话,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的,他说“可能当年真有个打虎的武松,后来经过传说之后,就被写入《水浒》中,作为三十六个猛将之一了。”

最后,武松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艺术虚构的角色?大家有些什么样的看法和判断?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网络平台,嵌入历史的天空。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11)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12)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参考资料:《宋史》、《水浒传》、《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等

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文玩收藏、邮票钱币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称武松为武二郎(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吗)(13)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