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为什么要发明(系统论证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字,是中国独有的物种。

“汉字”是先于语音,被有组织地设计出来的“作品”。在语音之外独立表述事物本身。语音是在“字”被创造出来之后,被统一的强权废除了原有的、自然产生的、不规则的语音,重新对应着“字”,有规划地分配了新的读音资源:单音节语言。所以,中国文字语言系统,是远古文字改革和语言改革的产物。

一个字是一个单字符,表述一个完整意思;

一个字的读音是一个单音节,对应一个字或多个同音字。

英文系统中没有“字”这个概念,不存在“英字”,word字词混淆不清。英文比汉文缺少了整整一个层级的单字节实用资源,和单字符实用资源。

而且英文依附于语音,音就是文,文就是音,重复浪费资源----英文的“可识别资源”是少的可怜的清晰发音。这个紧缺资源既投射到音上,也投射到文上,双双紧缺!双双落后于汉语和汉字,更是远远落后于与英语单词对标的汉词----汉词是自带因果智慧的字的排列组合,无需像无意义的拼音词一样,只能靠繁杂的语法达成逻辑。自然野蛮生长出来的发音,无法统一规划,更无法统一组织。

英文,更像是不得已才嫁鸡随鸡的弱女子,英文嫁给了语音,又无力改变语音,还要依仗语音给自己名分,只好修修补补凑合着过日子。

英国利用自己的解释权,强行把1.5个字节也算做一个音节,把0.5 1 0.5个音节也算做一个音节,这在中国的语境里是很荒谬的,也是非常落后的做法,斯、特、克、湿、这些气流声,不完整的半拉子音节,不凑近不看口型都很难分辨,每当西方人大喊“ak......流......s....”、“肉......s.....”、“马......k.....”时,那些听不见的气流像是来搞笑的,直接“流”、“肉”、“马”不香吗?那些冗余除了使词汇清晰度、辨识度下降之外,没有任何作用。这是西文读音与释义对应的唯一性,使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读音辨识资源更加紧张,他们不得不为节约发音资源,而把一个完整音节加上一个含混不清的“半拉子”音节,也算做一个音节。

更荒唐的是,英语单词和语句,不得不靠五花八门的拼词规则和语法规则,来让乱成一锅粥的拼写尽可能看起来规范。这真的很落后。但国内某些专家因其“洋气”,而对这种荒唐落后视而不见,忠实地执行着英国的定义,并想尽办法鼓吹西文如何如何先进,进而邯郸学步,给自己先进的文字语言,额外添加低文字语言的“语法”,和为了扫除单字这一“迂腐落后”的文化,而为一个清晰含义的“字”强加上一个可有可无的同义字,拼凑出合乎拼音词“规范”的重叠词:行走、书写、记录、哭泣、喧哗、连接、甚至文字.......这是严重的倒退。

汉字与英文词的本质区别分析:

(1)逻辑能力

汉字每一个“字”都随身携带着深邃的因果智慧,为语言提供充足的逻辑性,而完全不依赖额外添加的、繁杂的语法!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拼音单词因为只是毫无意义的字符,排列成毫无意义的组合,只能靠硬塞给它任意可替换的释义才能使用,自身没有任何因果智慧,所以不得不靠着繁杂的语法才能产生逻辑。所以说,汉语是源逻辑性语言,而英语是语法依赖性语言。汉语因为“字”而成为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逻辑语言,而英文单词,是不具备汉字这个特征的。

(2)表达数字的能力

地球上,只有汉字才能诞生【用于计算】的数“字”。----【用于计算】的数“字”,只能是整齐划一的单字符。创造整齐划一的单字符“字”的----只有汉字。

拼音语言绝不可能创造出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单音节单字符的所谓阿拉伯数“字”只能诞生在中国语言环境中。

只有先创造单字符的“字”,再经强权废除自然生成的、不规则的、多音节的读音语言,然后,创造出与单字符“字”相对应的、“整齐划一”的单音节读音的语言,才有可能创造出数“字”。

拼音文字的造字逻辑,是根据自然生成的、不规则的、音节长短不一的发音词,创造出与之对应的、长短不一的、发音记录!而很明显1234567890,如此整齐划一的规规矩矩的字符,一个字符代表一个意义,这绝不是记录发音的东西,而是----全世界语音都在描述它!

数字,是“字”,不是词!“字”在拼音语言中不存在。

单字符的数“字”诞生在----表达长短不一的音节读音的“词”中是很荒谬的。英语“字、词”混淆,和英语“语言、文字”混淆一样,使西方低级概念掩护了许多低级谎言。

所以,数字,只能出自中国。

进而由数字演化出的“代数”(代数“字”)、几何、公式等等,都只能诞生在中国。ABC其实就是甲乙丙丁。

(3)承载信息与扩充续航的能力

汉字,是一级承载信息的实体资源,每一个单字,都完美保留着造字的因果智慧,所以中国文言,压根就不需要依赖额外附加的繁杂语法,来驱动逻辑。汉字可以直接排列组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English :文、语不分;

word:字、词不分:

所以西方: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姓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面对汉字也手足无措了。

汉字的扩充,并不会给读音资源造成压力。每一个读音,理论上都可以对应无数个字,阅读时甚至可以脱离语音,语音读什么并不重要,一目了然,完全不会影响阅读。

这是用“写下来”的语音对应“说出来”的语音的英文,所无法比拟的。英语无法规避,也无法解决词语扩充对语音资源的刚性占用。

汉字,近一千年来,并没有多大变化。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虽然音和字双双预留了大量接口可扩充,但在看得见的将来还用不着,----两个字、三个字的排列组合资源,仅仅只用了九牛一毛,而四个字的资源几乎是空着虚位以待。

英语汉语的语音资源情况:

英语28个辅音,20个元音,理论上有560个单音节。但实际大大少于这个数,大致在370个左右!其它要么不能拼,要么不能分辨。这里说的单音节是一个完整音节,0.5个和1.5个不清晰的音节不算在内。

中国语言,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

完全组合理论上共有819个完整无声调单音节,汉字比西文多出了5倍的声调资源。理论上有4095个单音节资源。

汉语目前只取用了1313个发音最清晰,辨识最准确的音节资源,剩余2782个单音节,一多半是可用资源,库存备用。

英语汉语的实际应用情况:

英国第一部成形英语的词典,《牛津英语词典》,于1857年才开始编纂,但却到1933年才正式出版。共花了76年!讽刺的是,第一版一出版就过时了。第二部用了32年,于1989年出版,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词汇数目达3.5亿个!

目前正在编纂第三版,计划到2035年才能编完。然而目前的词汇量已经超过了110万个!短短32年的时间,英语词汇数量增长了80万个!32年增长比达到惊人的367%!

很明显!英语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了。

这还仅仅是英语单词数量这一个指标。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单词长度更加夸张。色氨酸合成酶A蛋白质的英文缩写:Tryptophan synthetase A protein ,仅仅缩写就有28个字符!它的完整单词由1913个字母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单词。

几个汉字就能轻易解决的单词,却不得不用一个恐怖的长度!1913个字符。英语不得不靠极速增加单词长度,来满足飞速增加的单词数量对发音资源的刚性占用。这就是创造拼音文字时,因为图省事和短视而抄近路所付出的代价。当然,也许仅仅是因为认知能力过低。

很明显,拼音语言已经成为新时代科学爆发性发展的绊脚石!在看得见的将来,英语,必定会成为继拉丁语、希腊语之后,又一个无法应用的“死语言”。而这个通病,不止困扰着英国,更同时困扰着所有拼音语言国家。

而汉字,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很庆幸我们的语言文字,没有被新文化运动革除。而在悬崖边缘救下汉字的,是谁呢?任何事情都不能学着欧美二元对立,任何事情都是一体多面的,不是非黑即白。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明白的中国智慧。

附注:为了纠正“名不正”带来的“无所措手足”,我仗着胆子,扛起第一面新中国文化运动的大旗,拼死打响第一枪!因为,每一个文化势力都不会自己主动退出历史舞台。改变历史的一定是主流学界之外的孤勇民科。

语言文字是认知世界的眼睛。睁开中国睡狮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必须从【正名】开始。强烈欢迎补充和纠正。

(第一个名)字:以上已述。

(第二个至第四个名)

言、语、文:

言,是把信息也就是意-用思维-对字进行组织编码输出的集合----也就是打好的腹稿。

言,动态表达,就是----语。

言,静态表达,就是----文。

编码不同为方言,发声不同为土语。但是中国----天下同文。

用嘴巴发声是口语;

以嘴型代声是唇语;

以手代声是手语;

以旗帜代声是旗语;

以腹腔发声是腹语。

写在纸上是文;

刻在碑上是文;

电脑显示是文;

存入磁盘是文;

天之言记录则为天文;

水之言记录则为水文;

社会之言记录则为人文。

一切都组织严密、结构清晰,这是中国往圣留给我们的智慧。

待续......

阿拉伯数字为什么要发明(系统论证阿拉伯数字的起源)(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