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最霸气闪电战(二战中的德国的闪电战为何唯独打不过苏联)

前言

现在我们回头看整个苏德战争的全景,从德军先发制人,到苏军绝地反击,最终两国决出了高下。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打仗的时候不仅要清楚地定位自己的实力,还要考虑双方实力的悬殊差距,最后要选对能够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朋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两国都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最残烈、最宏大、最惊心动魄的苏联和德国战场,苏德战争可以说关系着整个二战的走向。回顾苏德战争的爆发,在感慨人性的贪婪同时又不得不赞叹其强大的意志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浪潮中,苏联人民以其顽强的民族精神,利用其独特的天气因素,战争了不可一世的德国,开始了法西斯战争的没落之路。在德国突然袭击苏联时,由于苏联还没有准备充分,德国在战争初期一直保持着优势,但是由于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在这里摆着的,即使德国在战争初期一直取胜,最终也没能达成目的。

二战德国最霸气闪电战(二战中的德国的闪电战为何唯独打不过苏联)(1)

那这两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之间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而一路所向披靡的德国为什么独独打不过苏联呢?本期作者将带大家走进这场战争,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究竟为什么会战败?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又是靠什么取胜的呢?喜欢本期文章的请给作者点赞加关注哦!

双方交战

二战苏德战争开始1941年6月22日,在欧州的侵略战争中,德国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狂热冲昏了元首的头脑,他言而无信地撕毁了与苏联之间的和平协定,指挥德军带着它的跟随者按照计划去突然进攻苏联,德军的目标很明确,用雷霆万钧的闪电战直接打趴苏联,所以他们在东线战场投入了巨大的资源。面对德军铺天盖地的攻势,苏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人类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大战开始了。

德军由开始的气势如虹,连战连胜,堪称战术艺术表演般的进攻,到莫斯科战役的首次大败,再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合围,最后团灭,两军的实力对比一步步向苏军倾斜。

再后来苏军的战斗力稳步提升,而德军的战斗力不仅没有上升,而且随着精锐师逐个被消灭,战斗力开始下降,此消彼长,两军的战斗力在一点点接近。刚开始德国部队势如破竹,一层层突破苏联的防线,苏联不断失去大片土地,人员伤亡残重,苏联危在旦夕,直到1942年9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战争的胜负开始了转机。

在德国和苏联的战争胶中,苏联可怕的冬天来临了。苏联无比严寒的冬天,让远道而来的德国士兵很不能适应,成千上万年轻的德国士兵冻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这也给了苏联人重新整顿的机会,通过重新布置人力、物力,苏联红军怀着保卫祖国的崇高信念,激发出无比英勇的战争热情,给了侵略者一个迎头痛击。

两国打到1945年,德国可以说已经精疲力尽,而苏军虽然损失远远超过德军,但苏军的兵员补充能力和装备生产能力更是远在德国之上,越战越强。加上1944年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最坏局面,只要是正常的德国军人都能看出来,纳粹德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德军士气更是低落。

二战德国最霸气闪电战(二战中的德国的闪电战为何唯独打不过苏联)(2)

到1945年柏林战役,苏军集结了三个方面两百多万大军和两千多架战机,从三个方向向心突击,围攻柏林。而当时的德军仅有总计不过80万人多的部队,其中还有部分兵力被牵制到西线方向。苏军在围攻柏林时,充分发挥了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优势,攻击正面火炮的密度发挥到了极致,将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大量投入了战场,为了对付柏林坚固的城市建筑,还大量使用重型榴弹炮猛轰柏林。

在战术方面,苏军不顾伤亡地连续强攻,首先是炮火饱和覆盖,接着大规模的坦克纵队猛冲,步兵伴随坦克一波接一波反复冲进德军阵地。在苏军无论是兵力、火力还是士气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士气低落的德军根本挡不住苏军的进攻,德军士兵已经无心再战,而苏军也付出了伤亡三十万的代价,最终苏联把德国侵略者赶了出去,还一直打到了德国的国土,消灭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对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败原因

那么德国战败主要有哪几方面原因呢?

总动员时间晚。说出来大家可能觉得难以置信,德国在1943年1月才宣布总动员,这时斯大林格勒战斗已经告一段落,战场主动权交换,二月中旬苏联大反推就开始了,推了两年多就兵临柏林,这个时候美国都在战争中打了一年了,战机早就延误了,虽然在1943年,德国军事工业产能登峰造极,但此时距离战争结束还有不到两年,为时已晚,44年全方位战略反攻一触即发,这一年最主要就是东线的流血事件和西线的轰炸事件。

动员之间的早晚有多大差别呢?给大家打个比方,二战开始时总动员,以德国当时的工业能力,消耗一点民用物资,就可以在对苏作战开始时大概多几千架飞机和坦克,还有其他大量的军用物资等。

为什么德国动员的时间会这么晚?早期战争的顺利是否让德国人产生了幻觉?主要是政治原因,可能人民群众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但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者高层领导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深知美苏对于他们造成的严重威胁!

那为什么没有在早期或者在进攻苏联之前总动员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纳粹当年上台之时就名不正言不顺,还采取了一些不入流的手段,竞选也在消磨这个资源贫乏但是野心很大的国家,民选国家的独裁者是无法做到真正独裁的,处理很多问题既要遵循民选的复杂程序,自己还想要独断专行,因此战争爆发后不止一次,全面开动的德国战车间歇性被迫停下来,无疑就是资本家和党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矛盾。

大家可能会觉得领导人可能被胜利的喜悦蒙蔽了。但作者认为,那就太小看这个国家领导人了,虽然在政治上他看起来学历和资历并不是十分深厚,但在当时把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忽悠得不清。

他在上台之初就说服资本和贵族等权贵借助国会纵火案铲除了对他威胁最大的德共主义,之后挺进莱茵兰,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要回梅梅尔等等,都是政治博弈之中的杰作,展现了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

他选择的开战时机在当时也是恰如其分,深陷高墙之中的美国和苏联给了他最关键的三年。时间太早的话没实力和英法理论,时间太晚的话美国和苏联容易干涉。

再者就是元首本人和妥协之后的这些旧势力的博弈也在耗费着元首不多的精力,没能彻底地革掉这些旧势力的命,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四不像,当下的印度也是,政权本质不一样,但都是没有推翻和铲除影响发育的旧有制度。

自然环境条件。苏联拥有庞大的战略纵深,无限延伸的国土面积让德国的闪电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漫长的战线和泥泞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德国的后勤补给,辽阔的国土让德国只得把在这里驻守的士兵全部分散开。苏联利用纵横交错的国土将德国死死地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中。其实想在与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战争中决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展开全线作战,让苏联首尾无法相顾。

首先,苏联拥有广大的领土、丰富的人力和其他资源,这就决定了它拥有战略纵深和转移空间,无形之中提高了苏联可以反悔的机会,哪怕在战争前期被打得屁滚尿流,也能在后来挽回这一局面。如果苏联和法国一样大,或者比法国大一点,那么只要德军打出闪电战,苏联恐怕早就消失了。正如德国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所说:“俄国的广大吞噬了我们。”面对苏联广阔的领土,德军像陷入泥潭一样,是一种拼命挣扎但无能为力的感觉,如此绵长的战线,必须采取分开作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导致了无法速战速决,以至于不得不打资源消耗战。

苏联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地形可以说是德军面临的又一个劲敌。由于意大利的原因,直接导致了德国进攻苏联被迫推迟,导致德国遭遇了苏联的严寒,严冬气候使得德军后勤无法补给、伤亡惨重、战斗力下降,最终在莫斯科战争中败下阵来,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

其次,德国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前坐拥极为庞大的工业产能却缺少资源,尤其是石油和铁矿,也是瑞典辛辛苦苦地努力才能喂饱德国胃口的十分之一。许多被占领的国家众多产能都无法发挥,所有缺失的物资都指着苏联的方向!

苏联和美国地大物博,要什么有什么,英法没有德国一样的顾虑是因为殖民地可以不断吸血。在全球贸易还没开始时,德国四处碰壁,到哪里都没有好脸色,英法锁着殖民地,关系好了给你喝点人家吃肉剩下的汤,关系不好什么都没有,为数不多的资源还要分很大一部分给民用工业。后来在战后世界秩序重构的过程中逼得美苏站到一起把英法的殖民体系给毁灭了。

二战德国最霸气闪电战(二战中的德国的闪电战为何唯独打不过苏联)(3)

科技因素。战争时期科技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它不仅能够改变一两场战争,甚至还能影响整个世界的进程。我们都知道在轴心国方面德国表现最为突出,如果把当年那场大战比喻成一场游戏的话,那么德国肯定是全场的MVP。

按理来说德国人的科技已经运用到了军事中,那么为何在二战还是输给了苏联和美国呢?虽说美国拥有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它的科技都仅仅运用在生活方面,军事科技可与当时的俄国无法匹敌。而苏联那边就更加不用说了,一般都接触不到先进领域。但结果却是德国人的武器普遍不是美国和苏联的对手,这又是为何呢?

真实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德国的武器研发在希特勒影响之下特别追求完美和顶尖。给大家举个例子,当时德国研究的大炮,能够炸掉任何一座防御工事,坚固的地下堡垒以及旁边的阵地全都能一下子夷为平地,而且它的射程十分惊人,可以做到在距离很远的情况下直接打倒敌人的阵地。

但这种高科技武器却是非常昂贵,整个战争期间就制造出了一门大炮。同时这种武器重量特别夸张,运输时必须要多辆坦克拖拽,当年运输它的过程中还压断了三座桥梁。迫于无奈这门高科技武器只能够当作艺术品而不能大规模地推广。

紧接着是德国的坦克,都是世界顶尖的存在,但这类坦克却只能够少量,原因没有别的,就因为它们消耗的钱财和资源实在太大。因此德国只能产出少量的这种顶尖坦克,在如同汪洋的坦克大战中坦克有着极大的性能,但是别人靠着数量换掉了它的质量。

还有一点更加让人伤心,那就是德国的空军部队。要知道当时德国可是对 空军领域的科技进行大规模开发,甚至当时德国科学家还在研究试图制造出有辐射性的雷达。后来我们就知道了,德国人把雷达的方向搞错了,最终把雷达研究成了一种高科技、高成本的艺术花瓶。

但英国人那边则没有制定这么高的起点,反而是把雷达当作一种空中的检测工具,用来侦察敌人的飞机动向,于是雷达被大规模的普及成为了定点攻击的导航手段,而德国那边还在垂死挣扎的研究雷达辐射功能。

通过以上的原因我们也能得出结论,德国的科技非常厉害,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它的科技全都用错了地方,他们一直追求完美,追求最顶尖的科技,结果却没有办法批量生产。反倒是苏联和美国那边,德国刚研制出高科技产品,他们立刻就进行低配模仿,并且很快地大规模推广,结局就是他们的科技水平虽不如德国,但是科技武器实用性方面硬是把德国摁在地上摩擦。

德国当年的科技研究最终还是搞错了方向,他们没有意识到科技的实用性,科技的顶尖性固然重要,但是能否推广到战场才是最致命,德国人最终还是倒在了苏联和美国脚下。

二战德国最霸气闪电战(二战中的德国的闪电战为何唯独打不过苏联)(4)

战略失误。德国低估了苏联,德国又出现了战略失误。首先,苏芬战争虽然让世界其他国家看到了可乘之机,但是苏联自己也看到了,紧接着就开始了未来可以挽救苏联的一系列军事之类的改革,最主要是大部分苏军领导给士兵们传递的悍不畏死的勇气和信念,但是打仗不是光靠勇气,需要战略战术层面的配合。所有都是在这次战争中初步总结出来了一些,为后来的全面动员做了理论上的简单计划。战争中苏联也是一边总结自己的错误,一边在打仗中调整,这一点才是最值得德国学习的地方。

德国就是因为不善于深刻及时地做出改变,战争打到最后战法也没什么变化,接下来总结了好多年,好不容易有点改变也取得可观效果了,却在苏德战场后期需要改变时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点就和人一样,认识到错误还不亡羊补牢,那只会为时已晚!德国就是不能清晰地理解并及时地纠正和做出改变,才会对苏联在战争中逐渐强大而表示疑惑!

当时的苏联在国家实力上看起来并没有很强大,但是苏联是一个几乎完整地进行了社会革命的国家,所以它的动员能力在当时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它相提并论。在相对和平的二十几年间,苏联的国家工业基础慢慢建设并且强大起来。国家资源和战备绰绰有余,开战前工业实力世界第二,而且还能在战争中反省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其实是隐形的超级大国,连美国都夸厉害!

由于德国低估了苏联全国人民的御敌能力和决心,也没有料到美国会横插一杠子,所以在非常草率的情况下就对苏联发起了进攻。1942年德国和苏联打的白热化时,德国仍然在悠闲地休假,直到两年后才进行了战争的总动员。假如德国在一开始就竭尽全力,苏联恐怕会被一次消灭。此外,德国屡屡出现战略失误,特别是德国的三线作战,把德国害得不轻。

盟友因素。美国罗斯福正逐步拆解孤立主义的高墙,时刻准备参战。苏联大清洗对国家和军队的消极影响也在一系列事件中开始慢慢愈合,参战也是时间问题。可能现在就有人会好奇了,为什么都想着参战,是因为这是世界重新洗牌并且划分政治版图为国家夺取利益最好的时机,百年一遇!有实力的国家谁会放弃,全都得进来打成一片才罢休!

德国的盟友不给力,总给德国帮倒忙也是德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先说说美国这个不稳定因素吧。之前有讲到,美国被国内形势束缚,明面上的事很多都做不了,但是美国是急于参战的,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好机会,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怎么可能放过?

面对如日中天的德国,美国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德国如果真的成为欧洲的主人,那将会得到有大量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工业和科技本就遥遥领先,说不定等个十几年美国都不复存在了。与现在可不同,现在说大西洋是美国的内海都不为过。

说了这么多,就是让大家知道并不是美国不想参战,而是一直在等机会。苏联拖住德国让美国更是开心的合不拢嘴。但苏联要是拖不住,那就功亏一篑了,之前说的一幕就极有可能上演了。美国在二战期间无私给苏联援助,其中42和43年,给的物资最多,尤其是苏联急缺的运力问题,关键就是车辆运输问题。

英国也没闲着,自己还没解决温饱,就忙着给苏联输血。这点德国没有预料到,关键德国也没想到苏联能撑那么久,梦想着等美国英国反应过来,苏联早就战败投降了。

二战不仅仅只是苏德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家和英美苏中等几十个盟国的一场大型战争。作为轴心国的一把手,德国一个国家顶着美国、英国、苏联三大世界超级强国水泄不通的围攻,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着整个世界。美英苏三个打德国一个还用了长达的四年时间,最终才把德国打趴下,德国之强大由此可见。

苏联与一大部分德国陆军始终抗衡着,但德国最终其实输在了英美的战略轰炸和大量的资源供给,英美不仅通过轰炸摧毁了德国一半以上的工业矿场,而且海上作战时极大地牵制了德国海陆空军队。苏联能与德国匹敌也确实离不开美英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美英的物资,寒冷的冬天苏联可能都支撑不下来。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德国并不是败给了苏联,而是败给了结交的“好朋友”。

结语

现在我们回头看整个苏德战争的全景,从德军先发制人,到苏军绝地反击,最终两国决出了高下。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打仗的时候不仅要清楚地定位自己的实力,还要考虑双方实力的悬殊差距,最后要选对能够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朋友!

本期的故事大家觉得精彩吗?喜欢的小伙伴记得关注收藏,防止走丢哦!下期再来和我一起回顾历史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