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三寸金莲散文(冯骥才先生用香莲的故事给我们讲小脚的历史)

实在想不起来是给姑娘讲哪一个故事提到过以前女人裹小脚的事情,最近她天天围绕这个话题刨根问底。我想弄明白一些再给她讲,可是网上查了资料,还看了一些专业书的目录感觉介绍的太概念化了,实在没兴趣读下去。

前天,突然想起十多年前读过的一本小说——冯骥才先生的《三寸金莲》,最后竟然在书架上找到了。

冯骥才三寸金莲散文(冯骥才先生用香莲的故事给我们讲小脚的历史)(1)

虽然情节都快忘记了,但翻开那些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文字、设计精美的彩色配图,直接被吸引了,用了三天都时间又读了一遍小说,并从中梳理出关于“小脚”的知识。

让我们随着主人公弋香莲的命运来一步步了解中国裹小脚的历史。

冯骥才三寸金莲散文(冯骥才先生用香莲的故事给我们讲小脚的历史)(2)

我们一直好奇古代女人的小脚几岁开始裹?是怎样裹成的?小说中有答案。

小说开始香莲已经七岁了,通晓世事的奶奶终于下决心要给她裹脚了。当香莲因裹脚疼得叫声带着尖钻墙出去。东边一家姓温的老婆子受不住,就来骂奶奶:

“你早干嘛去了!岁数小骨头软不裹,哪有七岁的闺女才裹脚的,叫孩子受这么大罪!你嘛不懂,偏这么干!”

可见裹脚七岁开始就已经晚了。小说后半部分当香莲的姑娘莲心长到4岁时,他的公公佟忍安在临终之际要看着这个孩子裹脚,同时裹脚的还有几个五六岁的女孩。

那时候一个女孩子四岁到七岁之间差不多就开始裹脚了,就像我们现在的小孩子,如果四岁幼儿园阶段家长不抓学习了,到了7岁上小学开始抓貌似还有点晚。香莲的奶奶是相信自己孙女的脚是裹美脚的好料,再加上不舍吧,一直拖到了7岁。

看来无论裹好脚还是考高分都是要一点天赋的。

至于裹脚的过程,无论查史料还是读小说都感觉到惊心动魄。

香莲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她裹脚时的准备工具清单是:炕桌、凳子、菜刀、剪子、矾罐、糖罐、水壶、棉花、烂布,浆好的裹脚条子卷成卷儿放在桌上,还有奶奶前襟别着几根做被的大针。让人蹊跷的是旁边还放着两只绑住的公鸡。

小说后半部分香莲在佟家看到裹脚时还准备药物等,显然危险系数降低了;但也有尺子等工具,就是量化标准更明确。其实也说明寒门出好脚不容易。

先看看这个穷人家的孩子香莲是怎么裹脚的吧?

裹脚前,奶奶操起菜刀,噗噗给两只大鸡都开了膛。不等血冒出来,两手各抓香莲一只脚,塞进鸡肚子里。鸡肚子里又热又烫又黏,没死的鸡在脚上乱动,吓得香莲腿一抽,奶奶疯一样叫:“别动劲!”

不一会奶奶就从血里把香莲的脚拿出来洗干净,然后开始裹了。

(奶奶)抓住她的脚,先右后左,让开大脚趾,拢着余下四个脚趾头,斜向脚掌下边用劲一掰,骨头嘎儿一响,惊得香莲“嗷”一叫,奶奶已抖开裹脚条子,把这四个脚趾头勒住。

奶奶手快,快缠快完。那脚布裹住四趾,一绕脚心,就上脚背,挂住后脚跟,马上在四趾上再裹一道。接着返上脚面,借劲往后加劲一扯,硬把四趾煞得往脚心下头卷。……照样缠过两圈。随后将脚布往前一拉,把露在外边的大脚趾包严,跟手打前往后一层层,将卷在脚心下的四个脚趾头死死缠紧,好比叫铁钳子死咬着,一分一毫半分半毫也动弹不了。

裹脚就是生生地把骨头折断,还要求在自己的断骨上不断走动,要有多痛我们能想象出来。香莲连怕带疼,喊声大得赛猪嚎。但这远远没有结束!

脚趾头踩不断,小脚不能成型。一向疼她的奶奶干脆变成城隍庙里的恶鬼,满脸杀气,操起炕扫帚,打她抽她轰她下地,香莲跑出去偷偷放开了脚,奶奶便用脚布重又裹上。这次把连着小脚趾头的脚巴骨也折下去,四个卷在脚心下边的小脚趾头更向里压,这下裹得更窄更尖也更疼。香莲以为奶奶要狠心罚她,哪知这正是裹脚顶要紧的一节。脚趾头折下去只算成一半,脚巴骨折下去才算裹成。

后来奶奶又拾些碎碗片,敲碎,裹脚时给香莲垫在脚下边。一走碎碗碴就把脚硌破了。

奶奶的扫帚疙瘩怎么轰,香莲也不动劲儿了。挨打也不如扎脚疼。可破脚闷在裹脚条子里头,沤出脓来。每次换脚布,总得带着脓血腐肉生拉硬扯下来。其实这是北方乡间裹脚的老法子。只有肉烂骨损,才能随心所欲改模变样。

真是“不裹脚奶慈孙孝,一裹脚鸡飞狗跳”!幸好在这番煎熬之下,香莲的小脚终于裹成了。

请恕笔者有胡思乱想的毛病,读着这一段总会想到逼孩子学习的妈们。好好的一个妈一陪孩子学习就各种张牙舞爪,统一变成了狼外婆。

现在孩子无论身体或者心理是否畸形,只要考一个足够高的成绩,家长就皆大欢喜了,觉得孩子未来就有着落了。

可是要想考一个足够高的成绩,光是家长折腾也还是不够的,得孩子自己“觉悟”。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学习就如同是当年的裹小脚,大家都深知其中的痛,可又都迎合着唯恐被落下?

香莲就是在自己明白了裹小脚的好处后,小小年纪开始主动配合奶奶,最后才裹出了一双绝世好脚。

冯骥才三寸金莲散文(冯骥才先生用香莲的故事给我们讲小脚的历史)(3)

我一直在想如果不裹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裹了脚,裹得好,又会怎样呢?

小说告诉我们:在那个大环境下,一个大脚女人,也可能会嫁人,但是想嫁得好,太难了!但是脚裹得好的女人,嫁得好却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

就如同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最后也可能发展得好,但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最后大都发展得好一样,裹脚与不裹脚能赢得幸福的概率不一样。

现在用人单位招聘动不动非985院校不考虑,那时候很多男子选择妻子也把小脚作为考量条件之一。

穷家女儿弋香莲就是凭着一双好脚嫁进了开着古玩店的佟家。

凭佟家在天津卫的名气,娶媳妇比买鱼还容易。……为嘛佟家非要这穷家小户闺女,还非要明媒正娶。……佟家照规矩派人送来八大金——耳环戒指镯子簪子脖链鸡心头针裤钩,外带五百斤大福喜的白皮点心。要说门当户对讲礼摆阔有头有脸人家也不过如此。这为嘛?吃错药了?

人说,多半因为佟家大少爷是傻子,好人家闺女谁也不肯跟这半痴半呆男人过一辈子。这等于花钱买媳妇。可再一想,也不对……这四媳妇董秋蓉,正经是振华海盐店大掌柜董亭白的掌上明珠,明知佟家四少爷早早在阎王那里挂上号,不也把闺女送来了?冲嘛,冲佟家的家底儿。佟忍安买媳妇绝不买假,他买香莲买的嘛?

戈家老婆子笑不拢嘴,露着牙花子说,买就买她孙女一双小脚!

这时候,奶奶一定特别得意当年对孙女的“狠”,弋香莲也仿佛一下子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人生华丽转身。

嫁入佟家的香莲凭着一双好脚,先开始的日子还能过得去,见识了好多她不曾见识的东西,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但是第一次赛脚大会上,穷家女儿香莲在自身脚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输给了佟家二儿媳妇白金宝。

曾经的贫穷限制了她的眼界。输掉比赛之后,她被傻丈夫暴打,被妯娌嘲笑,被公公冷落,被下人看轻……

就在这时,他丈夫死去,女儿出生。当女儿的脚又一次被人夸赞时,她想起了自己正是因脚才有了这样悲惨的命运,于是决定带着女儿自杀。

管家婆潘妈救了她。潘妈是佟家谜一样的存在,她对捯饬小脚有着别人比不了的实战经验,她对香莲说,“您要肯,把您这双脚交给我,我保您在佟家横着走路!”

已经走入绝境的香莲答应了,在潘妈的精心教育下,香莲的小脚越发好看了。她的公公佟忍安很快发现了这一点,为了打造自己的儿媳妇,他给她很多相关的书看。

她把书抱回屋,急急渴渴打开,是三种。一是《缠足图说》,带画的;一是李渔写的《香艳丛谈》,也带画带小人;还有薄薄一小本,是《方氏五种》,全是字。打粗往细看上几遍才懂得,小脚里头比这世界还大。潘妈那些玩意儿,还是皮毛,这才摸到神骨。打比方,奶奶给她是囫囵一个大肉桃,潘妈给她剥出核儿来,佟忍安敲开核儿,原来里边还藏着核仁。核仁还有一百零八种吃法。

自此香莲的小脚便获得了那时的最高荣誉,符合了最高审美标准——金莲二十四格。

这二十四格分作形、质、姿、神四类,每类六字,四六正好二十四。形为纤、锐、短、薄、翘、称;质为轻、匀、洁、润、腴、香;姿为娇、巧、艳、捷、稳、俏;神为闲、文、超、幽、韵、淡。”

第二次赛脚之后,香莲战胜白金宝,赢得众口称誉,在佟家获得了话语权,直到死去,她凭着一双小脚和长媳的身份手握家中权力。

对于香莲,小脚给她带来了多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也带来伤心、痛苦和困扰。

冯骥才三寸金莲散文(冯骥才先生用香莲的故事给我们讲小脚的历史)(4)

我们一直好奇这种缠脚的习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小说在一群具有莲癖的人卖弄学问中也做了交代。

都说南唐后主有宫嫔窅娘,人俊,善舞,后主命制金台,取莲花状,四周挂满珠宝,命窅娘使帛裹足,在金莲台上跳舞。自始,宫内外妇女都拿帛裹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渐渐成风,也就把裹足小脚称作‘金莲’。

当然小说写的和我查的资料,关于裹脚流行的确切原因和起始时间均不可定。

不过在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中都也对小脚的赞美。可见从宋代开始裹脚基本上是开始了,清代时满人入关,本来是倡导放足的,但是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很多满族妇女也开始裹脚了。

我小时候,奶奶和姥姥都是小脚,经常听他们讲裹脚的故事。可见裹足从官方到民间,轰轰烈烈,是一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女孩子的行动。

一种习惯一旦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太难了。民国初年出现了“放足会”“天足会”等,利用发传单等形式鼓励妇女放脚,但同时也出现了“复裹会”来反对放脚。

弋爱莲表面上是强烈反对放脚的,她署名“保莲女士”在报纸上发文章呼吁裹脚;带着家人在街上亮脚;设计各种新式鞋样送给其他妇女;与天足会会长牛俊英斗脚……

在斗脚中面对牛俊英伸到眼前的大光脚,弋爱莲晕了过去,回去之后便没有了求生的欲望,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冯骥才三寸金莲散文(冯骥才先生用香莲的故事给我们讲小脚的历史)(5)

小说最后道出了真相——牛俊英就是弋爱莲的女儿莲心,当年在公公病危之际要求家里的女孩子裹脚,爱莲为了不让女儿裹脚,偷偷地托牛凤章把莲心带出了佟府,放出风声说莲心丢了,后来牛凤章真的把莲心带离了本地。

这么多年爱莲仗着一双小脚稳住了在佟家的位置,等着女儿的消息,她一系列行为不是在保卫小脚,是在保卫自己在佟家的地位不动摇。赛脚那天当看到牛俊英脚底的痣,她认出了女儿。看到开朗、大方、保持着天足的女儿,她放心了,于是主动走向了死亡。

冯骥才三寸金莲散文(冯骥才先生用香莲的故事给我们讲小脚的历史)(6)

整个一部小说围绕着“三寸金莲”展开——小脚的起源和发展;小脚里蕴含着的文化;小脚的裹法;小脚的没落……

读完之后思考的不仅是裹脚的问题,还有很多东西,当我们被裹挟着加入一种潮流时,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最后都被推着向前走,香莲是这样,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