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文改办(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高书生)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实习生 高歆珺

“2022第五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日前举办。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技术路线与中心环节”为题,对国家文化数字化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

中宣部文改办(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高书生)(1)

5月2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最核心是打基础,形成文化数字化‘底座’。”高书生指出,《意见》中明确了技术路线,可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国家文化专网和标识解析体系。《意见》提出,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国家文化专网不是重复建设,是依托现有基础或设施形成,主要功能包括接入服务、存储服务、算力服务、分发服务。”

他表示,《意见》中提出依托信息与文献相关国际标准,在文化机构数据中心部署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这是标识解析服务。“依托信息与文献领域相关国际标准,指的是我国主导创建的一项国际标准,就是信息与文献领域中的标识符国际标准,第11项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简称140。”他表示,这项标准既有标识功能,也有解析功能。

《意见》还提出,有线电视网络中要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技术系统。“也就是说,整个标识解析要在两个地方部署,一是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另一个是有线电视网络。部署完就形成了文化数字化‘底座’,这个‘底座’就是国家文化专网和标识解析体系的两个部署。”高书生表示,“底座”打完后,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就可获得文化数字化服务。

他指出,数字化时代,要素核心是数据。《意见》提出,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具体来说一是汇集全国性文化资源普查数据,二是采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数据,三是贯通已建或在建文化专题数据库。

“下一步,最核心问题是把它关联起来。”高书生介绍,文化数字化核心要素是生产力,生产力形成是数据关联。大量数据有了,如何关联起来,可能是下一步最重要的一个生产方式。“关联链形成是自下而上的过程,数据关联是核心生产力,如果数据为文化赋能,文化为数据增值,数据只有挖掘内涵,才能成为生产要素。数据关联是核心生产力,关联数据就形成了核心资产。”

《意见》提到,推动文化机构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文化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将凝结文化工作者智慧和知识的关联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高书生表示,数据采集、加工、文化与数据服务都需要创造劳动,劳动创造价值,凝结着劳动价值的关联数据能以货币计量和量化,最后的关联数据通过交易变现带来收益,实际上就把数据转化为资产。

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文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