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静心修禅方法(佛教净土修行一心精诚)

一听说净土便知道是一位念佛的佛友,一心正念直来,有恒修去,到了临终示疾后,多能安详往生,所谓"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实在不虚。也有人自称久修净土宗,因多年未见神妙效应,便舍净他求,转修其他法门,回过头来劝人早换题目,至于成效如何,另当别论,很难论定。同一法门,用心不同,结果大不相同。佛七会上曾听说一偈:"装金土木佛皆真,若到心诚转法身。今日浮浮根不稳,莫将无效怨他人。"

佛教静心修禅方法(佛教净土修行一心精诚)(1)

念佛能否与佛相应,不在念佛法门,而是在念佛的心有否真诚。大殿供奉的木雕土塑金装的佛像,若能视为真佛一般,早晚功课时想作是在真佛前念佛,信的深、愿的切、念的专,自能转佛法身来相感应。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心要如何才是诚呢?在某省大甲镇的铁砧山,山上有一股井泉,泉味甜美,从未干涸。相传早年,郑成功率兵经过此山,因天气炎热,饮水缺乏,人马病死伤亡的很多。郑成功就拔剑刺地,跪求泉水。忽然,地面裂开,宝剑沈下去,涌上了神泉,人们为纪念这奇蹟,就称此为"国姓井"或"剑井"。

佛教静心修禅方法(佛教净土修行一心精诚)(2)

郑成功烧去儒服儒冠,以儒将作风领军,见到军民饥渴的痛苦惨状,儒者的仁心自是万般不忍,在无技可施之下,惟有苦心恳切祈求上苍,垂怜哀悯全军性命,然后拔剑刺地,一眼泉水就从地中流出。郑成功与剑井的故事,后人多归为神话传说,其实郑成功自幼娴熟经史,他的拔剑刺地是师法古人,并非自创,更不是神话。汉朝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奉武帝之命,率军攻打盛产良马的西域大宛国贰师城,也曾陷入无水可饮的绝境,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

佛教静心修禅方法(佛教净土修行一心精诚)(3)

到了后汉明帝时,耿恭将军固守疏勒城,城里的水源被匈奴人切断,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深仍不见有水,官吏士兵口渴疲乏,榨马粪汁饮用,耿恭眼见全军性命垂危,便整饬衣服,在一口枯井旁跪下,诚心向上天祝祷,顷刻之间,井里水泉奔出,全军高喊万岁。耿恭要士兵在城头上洒水,围城的匈奴兵看了大感惊奇,以为有神明相助,纷纷撤离。将军身系一军安危,处在死地绝境时,一片苦心,满怀恳切,精诚专一祈求上天,荒漠枯井也能感得流泉。唐代高僧法琳大师在辩正论说:"夫感在精诚,道由恳苦。

佛教静心修禅方法(佛教净土修行一心精诚)(4)

意不专道,何以克心?不至感无以通。"佛法是心法,要与佛感通,全在一心精诚,苦心恳切。若心不专注在佛道上,如何制心一处?心不能专一至诚,则与佛难以感通。信愿念佛的人,提起佛号时,想作身陷绝境,就能死尽一切偷心,放下一切攀缘,全身靠倒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清朝太平天国战后,有一位妙空大师感慨佛法受创严重,与杨仁山居士一同刊印各部经典,自己则撰述念佛四十八法,介绍如何持名念佛,其中就有教人"难中持名"一法,妙空大师说:"凡难中有发心念佛者,必有奇应。虽遍地干戈、一乡疫厉,而求佛呵护者,一即一安,百即百安,非佛之有私也,亦平等光中无心而应也。

佛教静心修禅方法(佛教净土修行一心精诚)(5)

何以故?动念发声,觉阿弥陀佛光明住我顶上,则自然念念具足,念念坚固,念念长久,佛光所加,吉神拥护,自能离难,勿转念也。"妙空大师的"难中念佛",重要就在"勿转念",一心一意持续正念弥陀,不改题目,不转念其他名号,如此自能精诚所至,与佛相应,一念真诚便到家。倘若只是挂名修净土宗,信也不深、愿也不切、行也不力,信愿行都是"浮浮根不稳",却妄想与佛相应,不免失意绝望想换题目。面对这样的局面,是法门无效,还是修行人的心无效?深心反省,莫将无效怨他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