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猫做实验的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拿猫做实验的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

桑代克的猫的实验

巴甫洛夫,其研究领域侧重在生理和神经上的联结,他也不承认自己是一名心理学家,这也就注定了与联结相关的跨领域的研究会由另一个人来完成。而历史选择了桑代克。桑代克和巴甫洛夫一样,起初也是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进而转向探讨动物的心理联结,后来,桑代克把研究的对象拓展到人。

在1904年巴甫洛夫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前一年,也就是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在美国出版,这部著作确立了桑代克在心理学界的地位。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离不开1989年他的关于迷笼实验的博士论文。迷笼实验,也成为中国教育心理学教材中的经典必备内容。

198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的那一年,桑代克15岁。他获得硕士学位那年是14岁,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2岁。学士和硕士还都是在哈弗大学获得的。这样一位高智商的天才儿童,不管在大学选择哪个领域,也都是出类拔萃的。然而人生就是那么具有不确定性,桑代克在大学选择了詹姆士的心理学的必修课,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桑代克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完成学分和获得文凭,但是,他这一次不经意的转身,却恰好发现了新的大陆,开启了他的人生的新篇章,建立了心理的联结理论,创立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我们在教材中学到的迷笼实验,是桑代克辉煌人生的开始。实验中的研究对象:猫,也终于可以在十二生肖面前,扬眉吐气一番。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迷笼实验

拿猫做实验的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拿猫做实验的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1)

猫,是一只饥饿难耐的猫。关到笼子里的猫,当看到外面有一条鱼的时候,根本就待不住,一直在笼子里乱窜。直到,它碰到了一个机关,然后,门就莫名其妙地打开了。它很开心地吃到了鱼。

最开始,猫是不知道门打开了,是因为自己碰到了一个特定机关的。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猫还没有建立起在这一情境(自己很饿被关在笼子里,而且外面还有一条鱼)中,做出特定反应行为的联结。

下一次,猫,还是同一只猫,也是一只饿猫,被关在笼子里,外面还是有一条鱼。它仍然继续在笼子里乱窜,直到门又一次意外打开了。

猫建立联结的时间没有人那么快(人估计只需要一次,就能做出特定反应吧)。但是,猫经过练习,最终还是建立了联结了。猫基本不会朝着笼子四周乱撞了,而是有针对性的在机关附近开始试探。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不断挨饿所积累的经验),猫打开笼门的时间就越来越短。这就是桑代克通过实验总结的一条学习律:练习律。

当然,还有准备律和效果律。如果不是猫看到外面有一条鱼,期待(准备)打开门去吃掉它的话,猫怎么愿意经历在笼子里面的“九九八十一难”!(准备律);如果不是因为每次打开门都能吃到这条鱼,猫又怎会愿意继续在笼子里再经历苦难!(效果律)

你的准备律会成为我的效果律。而你的效果律会增加我的练习律。这句话,你同意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