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

4.编织关系网,舍得金钱和时间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为了达成某种亲近或信赖的关系,使自己最终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从而实现个人强烈的私欲,小人在人际关系上绝对是不吝投入。

这种投入一方面表现在金钱等物质利益的暂时舍弃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时间、体力和脑力的倾注上。当然在更多的时候,这两者是需要双管齐下的。

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1)

倪嗣冲,安徽颍州府人。三辈以上皆赠光禄大夫,曾祖母、祖母、母亲俱封一品夫人,倪嗣冲兄弟三人,他为其仲

民国初年的一天,安徽将军倪嗣冲带了两个部下在天津的一家茶馆里打茶围。正要走的时候,天上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几个人没有雨具,一时走不了;腻烦得无聊,就要打麻将消磨时间,不巧又是三缺一;正骂骂咧咧地嚷嚷着,突然门帘掀开,进来一个中年人,躬腰笑道:“倪将军,在下奉陪如何?”

倪嗣冲又喜又惊,只是不知来者是谁。女掌柜的这时赶紧上来介绍:“倪将军,这位是王郅隆王老板……”

原来这个王郅隆是天津本地人,本在一家粮店作店伙,因为舞弊,被掌柜发觉后辞退了。从此,他没了正业,就在粮行里凑合着。有一年,他抓住机会,投机倒把,发了一笔横财;以后就花天酒地到处混,找机会结交有势力的军阀,以图将来出人头地。

这天晚上,他正在这家茶馆里喝茶,忽听隔壁有人叫嚷“三缺一”,就问女掌柜的是谁。当他听说隔壁乃是安徽的倪嗣冲将军时,眼睛禁不住一亮,心想机会终于来了!

这倪嗣冲是段祺瑞的心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巴结到他自然有说不尽的好处。于是,他就壮着胆子,毛遂自荐走了过去。

倪将军见有人陪他打牌,自然很开心,于是命人收拾桌子摆好麻将,四人展开大战。一夜下来,倪嗣冲输给王郅隆四万元,他开了一张支票给王郅隆。

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2)

王郅隆,天津县阮家庄人,近代资本家。曾任安福系国会参议会议员及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被称为安福系“财神”

王郅隆见状连忙笑着摆手,说:“倪将军,您这是故意让我的,这钱我怎么能收!”

倪嗣冲听了这话,输钱的尴尬一下子消除了,心里十分舒服,但嘴上还是说:“这怎么行?赌场无父子,输了就得给钱!”

王郅隆的脸笑得像朵莲花:“您别故意为难兄弟啦!兄弟今天有福份陪将军打牌就是万幸了,哪还能收钱!”

话说到这个份上,倪嗣冲也就不再客气,把支票塞回口袋,就要与王郅隆交个朋友。这当然正合王郅隆的心意,便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而且当天晚上又陪倪将军打了一夜麻将。

对于王郅隆来说,在麻将桌上损失千把银元算不了什么,只要能够讨倪嗣冲的欢心,得到他的信任,他王郅隆就绝对有出头的那一天,到时候还愁什么银元吗?

于是,在长达几个月的交往中,王郅隆把几乎全部的时间、精力和心思都花到巴结倪嗣冲这桩事上来了,结果把个倪将军拍得滴溜溜转。功夫不负有心人,倪嗣冲终于把王当作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后来倪嗣冲离开天津到蚌埠,再到北平,都带着王郅隆,不但让他负责一些事务,而且带他交结各路朋友。到民国七年,新国会成立,王郅隆居然被指派为参议员。第二年内阁改组,王居然又做起财政总长来了。

从社会的混混儿一跃而为内阁财政总长,王郅隆当初耗费数个月专门巴结靠山所付出的代价是多么值得!在一个权大于法的不规范的社会,个人的命运会因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3)

即便是在法治的社会,对人的勘察也未必都能够做到像机器数据一般精准,人的感情因素还是要起很大的作用,这就仍然免不了给小人提供了空子可钻。

小人一旦不惜代价跟人产生了某类感情的牵扯,那么就算你识破了小人的真相也往往毫无办法,许多小人就是凭这些扯不断的关系被提拔、被捧高的。

5.依附有势力的靠山,以图将来办“大事”

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最终取得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小人则一样也需要凭靠有钱有势的“肩膀”来实现他不可告人的个人企望。只不过牛顿所说的“巨人的肩膀”是抽象的,泛指前辈科学家留下的深厚的知识积累;

小人词典里的“肩膀”则具体而明确,选择起来也需要慎之又慎,假若攀错了“肩膀”可不是闹着玩的。而小人一旦认定了攀附的目标,那么其专注投入的劲头绝不亚于在半空盘旋最终发现了可口美餐的鹰隼。

当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前提是“青山依旧在”,而“一朝青山变荒岭”,则小人又另有高枝可攀了。

无论对于其本人怀着怎样深厚的成见,轻易将蒋介石定性为“小人”都是不能服人的,不过蒋介石在其发迹的过程里肯定没少使用“小人伎俩”,这一点恐怕也是不会有人怀疑的。因此,分清“小人”和“小人伎俩”的界线对于读者阅读本书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1916年5月18日,沪军都督陈英士遇刺身亡。当时蒋介石正是陈英士府中的一个团长,虽说是团长,却不过像是古代官僚家中的门客,没有一点实际权力。陈英士一死,诸团长、旅长们都如风吹云散,各自谋生去了,蒋介石此时也只好脱下军装,进租界混碗饭吃。

租界里倒是一片繁华景象,店铺林立,生意兴隆,可蒋介石却茫然无措。他本是有大志向的人,刚从日本学过军事归国,本指望能在军界一展鸿图,可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这个局面。

“难道再去当学徒吗?”笑话!蒋介石很快打消了这些灰色的想法,他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起精神来,投奔新的靠山。可是投奔谁呢?

一天,他正在街上逛荡,忽然遇见了自己在都督府时混熟的酒肉朋友陈果夫。陈果夫推荐蒋介石到股票投机市场去发财,可蒋介石此时已是身无长物,哪有资财入股。正懊丧着,忽听陈果夫答应帮他引见上海滩的大人物虞洽卿,蒋介石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所巴望的吗?”

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4)

陈果夫,浙江吴兴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国民党内右派。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陈”、“CC系”之称

第二天,蒋介石理了发,又换了身新衣服,在陈果夫的带领下去拜会虞洽卿。虞洽卿知道他曾在陈英士手下做过团长,但从探询中知道他在帮会中并没有地位,因此虽然提携,但也并不重视,给了蒋介石一个商行小职员的位子就算打发了。

蒋介石虽极力讨好虞洽卿,无奈在帮会里没有个辈分,总不能受重视;加之在商行里每日累得要死,薪金却只有区区十五块大洋,过去作团长时花天酒地挥霍惯了的蒋介石哪里受得了。

千思量万考虑,还是要想法进入青帮,拜个过得硬的老头子,这样才能在上海滩打开局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特意备了厚礼,准备借看望虞洽卿之机求他帮这个忙。

虞洽卿和蒋介石有过一些交往之后,知道这个后生虽然浪荡,但却颇有自知之明,将来真说不定会有个大前程。再加上蒋介石的巧言令色,态度真诚,虞洽卿终于答应把他介绍给上海滩的青帮大亨黄金荣。这一下子可美坏了蒋介石,连声为虞洽卿老前辈的恩情道谢不止。

有了虞洽卿的电话和推荐信,黄金荣自然不敢怠慢。不久蒋介石就拜过牌位,成为黄老太爷门下的弟子,从此事业也就兴旺起来。

也许连虞洽卿、黄金荣之流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年之后,这个落魄失意的蒋介石竟成了威风八面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虞洽卿、黄金荣二人已成为蒋介石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作恶工具了。

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5)

虞洽卿,浙江宁波镇海人,民国宁波帮商人。

蒋介石拼力攀附青帮势力,果然为他的前程打开一片光明大道,这是蒋介石的过人之处。蒋介石所具有的眼光与执着劲儿也绝对要胜过那些和他一样渴望在官界、军界发家的同辈人。

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小人往往就是具备着这样的眼光和执着劲儿,借助人际关系的力量轻而易举地站到了权势与名利的更高阶层。

四、小人产生与存在的根源

同一粒种子,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长成不同的形状,在冰雪寒冷的极地它会长眠或灭亡,在土壤肥沃、水份充足、气候温暖、空间开阔的地方它会茁壮成长为栋梁之材,而在岩石夹缝中它会长得奇形怪状、扭曲丑陋。

可以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物种、一个生命的生存模式。小人的产生、存在与发展也有其一定的环境,我们只有弄清小人产生、存在的土壤,才能追本溯源,找到对付小人的妙方。

1.专制主义的余毒:小人产生的外部土壤

小人在中国社会持续不断、绵延不绝,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小人是专制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专制主义导致小人的产生,而当今社会的小人是专制主义余毒的显现,有时甚至是泛滥。

(1)封建专制主义导致社会资源高度垄断,为获取利益,人们只能不择手段

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利出一孔”,即各种利益只能有一个来源,这一个来源就是君主,就是国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通过动用行政力量强制性地实行经济管制,国家基本上控制了社会经济命脉,控制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由于政治权力决定了经济资源的分配,并且成为唯一的、且最有利可图的分配方式,因此,经济问题政治解决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专制主义的一大奇景。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维持人们生活的物质资料是比较稀少的,而这些比较稀少的资源又掌握在少数当权者手中,只有这些人才能依靠强权决定谁得到的多些、谁得到的少些。获取政治权力成了最有效的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因此,官场就成为社会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这是一场真正的生存竞赛,成功者将获得比别人生活得更好更优越的权利,他们可以从此免受类似农民那样受到的超级剥削,更可以通过“升官”获得“发财”的机遇。

因此,专制主义造就了这样一种逻辑:经济成果政治分配,要想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先取得一定的政治权力,由于这是一条最便捷、最可行的路,所以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而竞争的过度又必然会导致不择手段的竞争方法,“胜者王侯败者寇”,既然胜者是英雄,既然胜者才能实现最好的生存,那么,以功利而非道德的标准来指导人们的竞争观念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

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6)

而这种环境最易滋生小人,只有不怕吃苦、善于钻营、缺乏道德又欲望极强的小人才最容易在竞争中获胜。

因此,我们可以说:专制主义畸形的经济分配方式,导致了畸形的生存方式,而畸形的生存方式又使小人的产生与存在成为必然。

(2)一人专制,别人只能讨好他,尽显奴性

专制主义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万权集于一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那么他就可以“以天下恭养”,就可以对于手下一切人随意地“生之、任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也就是说,当权者的一句话就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生死。

这样,专制主义政治就在三个方面为小人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①专制必然导致人治。

万事皆决于上,万权皆归于一人。而这个人因为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他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并不能公平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这就使得一些人可以通过琢磨人、迎合人,取得当权者的好感和信任来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愿望,而不是通过正当的、建功立业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

因此,无论通过何种手段,只要能够取悦于当权者,就等于是打开了通向权利殿堂的大门;而揣测人心、投其所好、巴结奉迎、不择手段正是小人的拿手好戏。

②专制必然导致滥用权力。

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统治者总是无所顾忌地使用权力,但是出于维护自己统治利益的需要,他又不得不披上一层道德的面纱,做足表面文章。所以,他们需要一批特殊的人,去替自己做按常规不能做成的事,这样,小人便孕育而生。

对于当权者难于启齿的隐忧和私欲,小人最能心领神会,并在顷刻之间化之于行动,将事情办得滴水不漏;对于当权者不便公然实行的阴谋计划,小人甘作恶奴,既不讲规则,又懂得障眼之术,所以事情办得既诡秘又高效。

在古代,就连颇有德名的孟尝君,都曾豢养过“鸡鸣狗盗”之徒,以备不时之需。“鸡鸣狗盗”者是显而易见的小人,关键时刻却帮了孟尝君大忙,使他得以提前逃出函谷关,免被追杀。

对待小人的谋略(人生的必修课程)(7)

田文,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战国时齐国临淄人。父亲靖郭君田婴子,祖父齐威王

从此,在中国政坛上就流传下来这样一条经验:小人也是可以利用的。既然当权者,无论有德与无德,都想利用小人为自己做事,那么,小人的生存就不仅得到了允许,而且似乎潜含了几分鼓励。

③专制需要奴才。

何谓奴才?其实就是听话的走狗。在专制国家,统治者的利益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运行的核心和终极目的都在于维护当权者的统治。有利于统治安全的,作恶也被允许;不利于统治安全的,行善也要杀头。一个人可以有能力,但绝不可有社会理想和个人品格,能够为己所用者便是人才,不能为己所用者便是庸才。

所以说,维护现有的统治秩序是当权者的最高利益,这种利益要求人们必须听话,必须服从,必须有奴性;而在奴颜婢行方面,小人是最擅长的了。虽然许多小人心藏野心,但是,在当权者面前他们总是装得胸无大志、唯唯诺诺,并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干那些最卑贱、最丑陋的事。

小人是绝对不做惹主子反感的事的,他的一言一行都顺着主子的意思,以当权者之是为己是,以当权者之非为己非。所以,我们可以说,专制主义是需要小人身上的那种奴性的,这种需要使得小人的大量繁殖成为必然。

《如何对付小人》,作者:天舒、段威,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1

感谢大家的支持,因为有你们对这篇文章的观感,才有持续不断更新的动力。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