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余则成用梦话传递重要的情报(通过潜伏聊聊余则成的)

《潜伏》这部于2008年底上映的国产谍战剧,当年可谓火遍大江南北,豆瓣评分9.3,算是国产剧的巅峰之作。

本剧厉害之处首先在于编剧的鬼才,将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万余字)改编成三十集电视剧,而且剧情紧凑,扣人心弦,毫无拖沓之感,每集结束让人大呼过瘾的同时又充满期待。

其次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抛开孙红雷和姚晨的高水平发挥,几个反派人物如吴站长、陆桥山、李涯、谢若林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这部本该是宣扬主旋律的谍战剧,带给人反而是处世之道、职场生存的反思,很多网友甚至感叹李涯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不懂得“斯蒂庞克和玉座金佛的原理”。

潜伏余则成用梦话传递重要的情报(通过潜伏聊聊余则成的)(1)

潜伏剧照

虽然本剧中人物多为虚构,但是在历史时代大背景下还是有个别真实历史人物登场亮相,比如军统局长戴笠,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每次出场总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压迫感。

戴笠是比较赏识余则成的,一是因为余则成只身刺杀叛徒李海峰的壮举,二是因为余则成是戴笠的嫡系。

在剧中有一段剧情,余则成说自己是民国26年进的“青训班”,戴笠听后直言:“二十六年,那还是特务处时期,你有点资格了”。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青浦特训班”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潜伏余则成用梦话传递重要的情报(通过潜伏聊聊余则成的)(2)

潜伏剧照

特训班是戴笠专门训练特工人员,培植自身武装力量而举办的,从开办到结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1932年3月,国民党内部效仿法西斯成立了一个以蒋介石为核心的机构即“中华民族复兴社”也被称为“蓝衣社”,其组织内下设的特务处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军统”的前身。

特务处仅仅成立一个月,戴笠就迫不及待的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于是“参谋本部特务警员训练班”应运而生,也被称为“洪公祠特训班”。

潜伏余则成用梦话传递重要的情报(通过潜伏聊聊余则成的)(3)

戴笠讲话

黄埔五期毕业生陈恭澍,就是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后来因成功刺杀汉奸张敬尧而名声大噪,号称“军统第一杀手”。

陈恭澍还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同学名叫刘乙光,这位黄埔四期毕业生一生几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看守张学良,最终以国民党陆军少将身份退休,1982年在台湾病逝。

“洪公祠特训班”一共办了三期为军统培养了第一批的骨干成员。

当然除了“洪公祠特训班”戴笠也在多方面网罗人才,几乎同时期,戴笠利用浙江警官学校创办了特务警员训练班,其中沈之岳、姜毅英是其中代表学员,姜毅英曾破解过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绝密情报,沈之岳曾在延安潜伏多年窃取了很多机密情报。

潜伏余则成用梦话传递重要的情报(通过潜伏聊聊余则成的)(4)

偷袭珍珠港

戴笠大量训练特工的第二阶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戴笠随即奔赴上海指挥当地特工协同抗日,因为戴笠和上海帮派大佬杜月笙非同寻常的关系,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于是戴笠向上峰建议,动员上海帮会力量,并把因战乱失业和失学的人组织起来配合国军作战。

于是一个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的组织便应运而生,戴笠担任委员,在后来的行动过程中戴笠发现这个组织过于庞大,其中组织成员鱼龙混杂,不仅有帮派成员还有难民和一部分青年学生。

考虑到这些知识分子充当炮灰确实比较可惜,于是戴笠便从中挑选精锐开设了“特训班”,并亲自担任班主任,《潜伏》剧中余则成说“二十六年进的青训班”时间正好吻合。同年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正式成立,所以说余则成进入特训班的时候还是“特务处”时期。

潜伏余则成用梦话传递重要的情报(通过潜伏聊聊余则成的)(5)

潜伏剧照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特务训练班、临训班开办了近百个,其中规模最大如“临澧特别训练班”,为军统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外界谣传有“非礼(澧)勿视,非礼(澧)勿行”的说法,相比而言“青浦特训班”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抗日战争时期戴笠亲自挂帅创办的第一个“特训班”,戴笠对他还是深有感情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