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青少年厌学(青少年厌学产生原因及对策)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青少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青少年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如何缓解青少年厌学(青少年厌学产生原因及对策)(1)

研究表明,厌学症是青少年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青少年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青少年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一、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失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拒绝学习,不是孩子的责任,至少不全是孩子的责任,它需要从父母自身开始修正,一点一滴,然后感染孩子。通过心理疏导和家庭治疗,父母和孩子共同改变,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

2、青少年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青少年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三、青少年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3、青少年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青少年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青少年课业负担过重,青少年学习时间长,导致青少年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小青少年学科情感的产生,青少年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青少年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青少年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青少年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4、青少年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青少年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中小青少年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青少年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青少年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青少年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如何缓解青少年厌学(青少年厌学产生原因及对策)(2)

二、相应对策

对策一:恢复自信,注入学习的动力

1 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

2 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

3 全面评价自我,恢复自尊与自信;

4 扬长避短,重新设计,塑造自我。

5 能适应环境,不被社会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

对策二:学习兴趣培养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非常的头疼,很多孩子他们对学习并不感兴趣,只是对玩感兴趣,像电脑、游戏等,孩子总是玩不够。很多家长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看电、玩游戏那样投入呢?下面就为家长介绍几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1、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于强制性的智力作业,要少些再少些。

2、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你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会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3、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4、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性不够,所以多好动爱玩,所以不要过于急于求成,以避免造成负作用。

对策三、培养孩子稳定的学习情绪

家长要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水平,要使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身的需要。认识的逐步提高,有助于孩子学习情绪的逐渐稳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⒈要从小抓起,不少习惯,只有从小抓起才能成功。

⒉要从点滴抓起,如写字姿势要坐端正,握笔姿势要准确。

⒊家长对学习仅作指导,决不可包办代替。

⒋家长要不断提出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应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

⒌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马马虎虎,要及时指出,纠正。

对策四: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要想使孩子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当孩子学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一个既有一定难度,又是他力所能及的具体的目标。家长并应提供一定的适当的奖励条件,鼓励、督促孩子为实际这个目标去努力。失败不灰心,成功不骄傲。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