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五个成就(说说易经功成归真)

文/文孟君

功成身退,是一种成功者的高境界!

古有范蠡、张良之例。一个经商,一个修道去了。

既如此,功成之后,“退”往何处,才能大吉大利,却是要思考一番的。

易经“履”卦中,其“上九”(如图)爻辞就说:“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易经中的五个成就(说说易经功成归真)(1)

其含义是,审视所走之路,考察吉凶祸福;若能返归,则为大吉。

其中,“履”,为“履行”、“践行”之义。“祥”,吉凶之详。“旋”,“返归”义。

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由上下两个单卦各三个爻构成,这六爻的爻位,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

易经符号阳爻“⚊”统称作“九”;阴爻“⚋”统称作“六”。履卦由下上数第六爻序位是“上”,又是阳爻,就称作“上九”。

宋代诗人杨万里,解读此爻道:“上九居履之极,当履之成,行而不止,其行必跌;成而不去,其成必缺。盍视其行而不明,成其福而不毁。功成身退而复反其素履幽贞之初,庆孰大焉。故伊尹相汤之功,不高于告归之节;子房兴汉之策,不警于弃事之智,皆反其初之义也。”(《诚斋易传》)

杨万里认为,“上九”之爻,居于履卦之高位,为履行之巅,若继续前行而不止步,必将跌落;功成而不身退,其成就必将受损。何不审视所走之路而不张扬、成就其福泽而不受损。功成身退,回归其起始之初时的雅正素行和幽静自守。这样才会大有吉庆。所以,伊尹辅佐商汤之功,高不过告归之功;张良兴汉之策,机警不过退隐之智。这些均是回归其初始之意。

南宋后期大儒慈湖先生杨简,进而分析道,“何谓旋?人心遂遂乎外,惟能旋者则复此心矣。岂不大哉!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曰:‘仁,人心也。’某自弱冠而闻先训,启道德之端,自是静思力索者十余年,至三十有二,而闻象山先生之言,忽省此心之清明、神用变化不可度思,始信此心之即道,深念人多外驰,不一反观,一反观,忽识此心即道在我矣。象曰:‘元吉在上,有大庆’者,盖谓上者,履之极盛,居卦之外,扰扰万物,不胜其多,今也能于极上扰扰之中,而自得旋反之妙。舜禹有天下,劳勤万物,而曰不与焉者,在上而旋也。孔子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是在上而旋也。是旋,非心思之所及,非上行之可到,非进退之可言。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岂小者之道哉。故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杨氏易传》)

在慈湖先生看来,“旋”是回归本心。世间之人纷纷追逐于外在之物,能够回归本心者,可谓大道!孔子认为,心之精神,是为“圣”;孟子将“仁”视作“人心”。慈湖先生本人自幼闻听先训,静思力索,而立之年,受象山先生(陆九渊,南宋大儒)启示,省悟本心即道。

世间之人多是游心于外,绝少反观于己。“上九”之爻,行至履卦极盛,外界扰扰万物,不胜其多,能于极盛之时、外物扰扰之中,收得旋归之妙,诚如《易经·象传》所言:“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吉祥在上,大有吉庆)。昔时舜禹有天下,劳勤万物,而不以为己;孔子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却说:我有“知”吗,我无“知”也。这些均是处于顶点而能“旋归”的典范。这种“回归”之道,非心思之所能及,非上行之可到达,非进退之可表述。如四时之更替错行,如日月之迭际辉明,岂是小者之道,可谓大道矣!

杨万里、杨简所言的这种功成之后,回归初始、回归本心,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返璞归真”,就是归复心性和生命的本真状态。自然,这种“本真”之世界,是没有世俗的诱惑和纷扰的,有的是静谧、安然和恒久。可见,范蠡、张良之经商、修道,只是功成身退的种种形式而已,他们真正是回归到本真之境!

曾子说过:“夫人,以一善一功一言一事,欣然自喜自足,而不能有终者多矣。”(清纳兰性德《大易集义粹言》)所以说,“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战国策·齐策》)。

明代高僧智旭说:“果彻因源,万善圆满。复吾本有之性,称吾发觉初心。故大吉也。”(《周易禅解》)

从佛法说,因果同时,即因即果,万善圆满。复归本性,契合初心。大有吉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