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之路(易道及易道的三个层面)

一 、“易”的核心

《易经》、《易传》、“易学”的核心是“易道”。

《四库全书总目》有言: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这是就“ 易道”的外延而说的,并没有涉及“易道”的内涵。“易道”的外延是极广大的,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程度,中国传统文化各学科几乎都与“易道”有关系,几乎都可以被“易道”的外延所包含。

逻辑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概念的外延趋于无穷大的时候,它的内涵就趋于无穷小。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真的“无所不包”,那么它的内涵就等于零了。

事实上“易道”的外延不可能“无所不包”,只是十分“广大”而已,因而“易道”的内涵就显得十分“狭小”。

这“至小”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对几千年中华文化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在未来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个民族的文化本质是由该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偏向、价值系统决定的。“易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偏向、价值系统,“ 易道”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内核。

从《易经》的巫术文化到《易传》的人文文化,以及“易学”的各家解读,易学名家名著数以千计,虽然他们各自有一套“易道”观,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使我们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对“易道”作一番梳理和总结,它对于我们把握自己民族的根本精神、把握自己文化的本质特征,进而实现文化的转型和提升,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易道”,就是中华大道——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天人之道——中国人摸索出来的宇宙生命的基本规律。

易道之路(易道及易道的三个层面)(1)

二、“易道”的三个层面

“易道”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精邃的部分,“易道”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认识、归纳。

1.本体理念层面

这是“易道”对宇宙生命本原、本质以及宇宙万物生成、演化的基本观念。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宇宙生命的本体论、生成论、结构说。因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借《周易》论述宇宙生命的本体问题、生成问题、结构问题,因而“易道”本体理念实际上涵括了古代一些主要思想流派的本体观。

2.思维方式层面

思维方式是一定的人群对外界信息进行反映、处理的方式、方法,是人脑在运用语言符号进行思考时所表现出来的样态。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往往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说就是“易道”思维方式,有学者称之为“周易逻辑”。“易道”思维方式可以包容儒家、道家思维方式,它以不同于先秦墨辩逻辑的特性深层次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形成。

3.价值理念层面

价值理念体现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终极追求、理想境界,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价值理念的差别。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虽然有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的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易道”价值观正代表了各家共同具备的也是各家最本质的价值理念。

“易道”三层面是一个有机体,它们之间只是观察角度、侧重点的不同,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本体理念、思维理念、价值理念共同构成“易道”的基本内涵。

(本文整理自张其成教授著作《易道主干》)

易道之路(易道及易道的三个层面)(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