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以上观后感(写观后感后续)

↓本文食用指南↓

400字以上观后感(写观后感后续)(1)

 一、什 么 是 读 后 感 、观 后 感 ?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而观后感是指观赏电影、电视剧后写的,是自己对该作品的一些认识,包括自己的人生感悟等等。

两者的区别在于观赏的对象不同,但在写作方面的格式和思路是一样的,即在写作时都要既注重“欣赏”的过程,又要强调自身的“感受”,常见的则有:

▣ 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

▣ 在阅读之后受到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 在读作品之后联系社会实际发表见解

因而,作为常用的应用文体,读(观)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建立在对看完或读完某一作品的基础上而生发出的感想。

我们在中学阶段撰写读(观)后感时,其实更重视的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思考,而少有对文字技巧、影片摄制手法方面的探讨。具体怎么撰写一篇读(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 后 感 与 观 后 感 的 常 见 误 区 

1. 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

读完一本好书,看完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你总想记下点什么,但或许是自身感悟不够深刻,或许是作品中经典的字句对你影响太深刻,写完文章再看时才发现文中大部分都是在“搬运经典语句”罢了,而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却很少。

这样的读后感、观后感其实是不合格的,小纸条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以“感”为主,写出自身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摘抄噢!

2. 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嗨式的“感”。

欣赏了一部佳作之后,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一个个字符在笔尖涌现,内容却早已发散、跑偏。脱离了对象的读后感和观后感,容易变成一味地抒发情绪,而忽略了本应明晰的写作脉络。 这样的文章就变成了日记式的个人心迹、思绪的记录,阅卷老师或其他观看我们文章的人就不能很好地领会到我们的感悟,我们也就无法向他人传达作品本身的优秀、动人之处。

3. 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

在欣赏之后,若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就仅仅停留在信息“输入”的阶段,缺乏有效的“输出”,做不到真正的积累、思考。

优秀作品背后总有深层的含义:也许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也许是对社会的反映,也许是张扬某一种理念。

史铁生用平静的笔调在《我与地坛》所发出生命的呐喊,道出他对疾病和人生的透彻思考;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不只描绘了真实的农村样貌,更深刻探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等问题;纪录片《人间世》则通过客观冷静的记录促使我们思考生命的珍贵、反思医患之间所亟需建立的信任……

无论如何,作品的内涵总是十分丰富的,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多加思索,提笔写作时理清思路,不能仅仅是复述作品而是要挖掘其深意,写出自身的感悟、思考,尽可能表达出作品应有的魅力,这是我们写读后感、观后感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400字以上观后感(写观后感后续)(2)

 三、读 后 感 与 观 后 感 的 写 作 要 点  

1.拟标题

标题可以是《xxx读后感》《xxx观后感》《读xxx》,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前者简洁明了,后者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

当然,读后感、观后感的标题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大家尽可以在切合主题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2.写作结构与思路

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写作对象。

▣ 第一步:引

通常情况下,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应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地引述作品内容。

如果是影视作品,可以简单地概括出某一个情节、画面、主题或人物形象,三言两语即可,交代清楚自己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引起了你的思考。

如果是写书本的读后感,则要注意引述原著时不可大段大段地摘抄,因为我们引用原文的语句都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

例如,写《阿甘正传》的观后感时可以这样引入:

“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在阿甘每一次无所依靠时,母亲熟悉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音便在耳边响起。母亲在阿甘的人生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正是母亲不断的鼓励和启发是他成长、成熟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母亲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母亲的教导使我们得以度过许多个迷茫的时刻。

▣ 第二步:议

接着对所选作品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作品本身的深层含义,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你的中心论点,即你所抒发之“感”的核心要点。

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的,你的最主要的感受是从对作品的分析解读中引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议论要紧密结合。

例如,写《围城》的读后感时可以这样议论:

《围城》勾勒出了主角的人生困境,方鸿渐内心一次次的搏斗与屈服构成了人生无尽的围城,冲进去又想出来,不安分不满足却永远无法摆脱困境。在真实的人生中,我们又何尝不是面临着种种困境?学生为学业烦恼,父母为生活奔波,我们一次次地想逃离当下的困顿却又一次次挣脱不开,甚至甘愿困在这一牢笼中。

▣ 第三步:联

围绕着自身的主要感受,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这一步要注意联系实际,如:

1)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创作背景

2)联系到当今社会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发表见解

无论哪一种,都尽量深度挖掘、深入思考。还要注意论证时的行文逻辑和思路,逻辑思路这一点,与议论文的写法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啦。

例如,我们在写《舌尖上的中国》的观后感时,可以由饮食文化联系到我们自身的成长环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有这样一句旁白: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诚然,中国人的文化里,“吃”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各个地域不同的饮食文化正展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潮汕的肠粉、猪脚饭、夜粥都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更体现了生活其中的人们的个性,无论是早餐店里各不相同的肠粉配料,还是快餐店、夜粥铺独特的卤汁制作方法,以及由来来往往的食客汇聚成的风景线,都构成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为小镇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生活场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第四步:结

我们沿着同一个思路和主题,就作品本身展开记叙、联想和思考。结尾部分就需要对自己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做简要的总结,将自己的感慨、思考进行精炼和升华,以总结式、启发式的语言收束全文。

为了使结语显得精炼而富有深意,可以抓住我们的写作中最核心的内容和观点,撰写结语。例如我们在写《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时可以这样结语:

  一只黄色的风筝在记忆的天空中回旋了那么久,在时间飞速的回转中,早已成年的阿米尔似乎又成了那个十二岁的少年,耳边又回响着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就像伤口会愈合一样,一切事情过去,也将有一个完美的落幕。

3.注意事项

除了前文列举的常见误区之外,纸条君再给大家几个温馨提示:

1. “感”的生发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的,不能脱离原作。否则,就会淡化读(观)后感的文体特征,变成一般的议论文。

2.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抓住你感悟最深的一个“感”的中心点,围绕它来进行讨论,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大而空泛。

3.如果引起你感悟的要点很多,为使文章更有条理、思路更清晰,不妨先列一个提纲,用“引议联结”的方式分析好每一个要点,避免思路混乱。

400字以上观后感(写观后感后续)(3)

 四、优 秀 读 后 感 与 观 后 感 展 示 

流淌的纯美

——读《湘行散记》有感

文/王彭昕宇

读罢《湘行散记》,我不仅感受到沈从文先生和妻子张兆和炽热的感情,还了解了湘西淳朴的民风,领悟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更感受到了湘西那秀丽的山水、别致的风景孕育出沈从文先生细腻通达的内心。

(这篇读后感采用的是正副标题的形式,“流淌的纯美”体现了小作者从《湘行散记》一书中得到的最大感受——“纯美”。文章开头简要地概括了此书的写作内容和特色:沈从文与夫人的感情;湘西的风土人情;其中“更感受到了……”明确地指出了“我”的感受,即秀丽的山水能滋养出细腻通达的内心,自然和人达到了和谐共生的境界。)

湘西被群山包围,人们的生活自然多了几分与世隔绝的古韵。在这里,有错落的吊脚楼,有哭嫁的新媳妇,有爱说“野话”孔武有力的水手,还有萦绕的情歌与号子……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要为了生计劳苦奔波,但他们的质朴令沈从文先生不禁感叹出:“他们生活的单纯,使我永远有点忧郁。”

(此部分为“引”,对《湘行散记》一书做了简单介绍。针对性地引述了原文材料,为自己的“感”服务的。最后引用的沈从文的感叹:“他们生活的单纯,使我永远有点忧郁。”说明湘西的“纯美”在于生活其中的人们心地的善良、澄澈,同样贴合中心“感点”。)

我相信,湘西人“生活的单纯”,一定是依托于他们背后的山水。就拿水来说吧,平静时“水则透明如无物,小船用两个人拉着,便在这种清水里向上滑行”;汹涌时“水吼得吓人,浪打船边舱板很重”;湍急时“可同一股火样子,太热情了一点,好像只想把人攫走。且好像完全凭自己意见做去”……这随性质朴的河水,滋养了包括沈从文先生在内的千千万万湘西人。于是先生发自内心这样赞美故乡的河:“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通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这让我想起了先生墓碑上“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的铭文,先生包裹在慈悲与谦让中的一颗赤诚之心,应该就是在这清秀山水中滋养出来的,这也正是“智者乐水”的真实写照。

(此部分从“引”过渡到“议”。从“山水”这一个小点切入,适当引述原文并进行分析。不忘结合自己的“感”:“这让我想起了先生墓碑上……”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状态,说明正是湘西纯美秀丽的风景造就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沈从文,进而引出“智者乐水”的感悟。)

400字以上观后感(写观后感后续)(4)

  

对故乡河流的眷恋,令沈从文先生对河街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河街不是普通的街,而是雨后涨水后能被淹没的街的总称。这一颇具湘西特色的景象,深深镌刻在沈从文的心中,以至于他在描写河街时用了《河街想象》这个题目。他笔下的河街简单而美好:有悄悄说话、用烘笼烤手的妇人,有卖纸钱的铺子,有插着白旗的小衙门,还有从窗口喊船的人……河街上萦绕着的歌声,“简直是诗”。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常德,这是靠近湘西的小城,曾经也有河街的盛景,可是历史的原貌只能留存于祖辈们的记忆里了,战火的洗礼、城市的变迁,让古老的河街化为了时间的尘埃。幸运的是,故乡的河街已被再建,每每徜徉于那仿古的建筑群中,吹着惬意的河风时,我心中就会飘过沈从文先生文字里的“极好的歌声”,这是乡土的歌谣,也是历史的回响。

(此部分由“议”自然过渡到“联”。顺接前文“水”的思路,进行扩展,结合自己的实际:“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常德……”接着表达了历史变迁、时过境迁的感悟。同时不忘紧扣作品:“每每徜徉于那仿古的建筑群中,吹着惬意的河风时,我心中就会飘过沈从文先生文字里……”小作者的所感,是由《湘行散记》生发出来的,而这种所感,也使“我”每每回想起《湘行散记》。很好地做到了始终不脱离所读著作。)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这样的文字就像是纯美的童谣,流淌过我的内心,给我带来安宁和温暖。先生说:“真的历史是一条河,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那就让我们乘上他文字的小船,在历史的岁月中感悟那流淌千年的纯美和爱。

(结语部分回到《湘行散记》本身,总结这部作品如同“纯美的童谣”,给自己带来了“安宁和温暖”,最后引用作者文字,再次紧扣中心感点“流淌的纯美”。)

纸条君的悄悄话

《流淌的纯美》中,“流淌”不仅体现在贯穿全文的“水”的线索,也暗含着小作者在阅读《湘行散记》之后,对于时间“流淌”的体悟。全文紧紧地联系《湘行散记》,结合自己的实际,表达了独特的阅读感受。“纯美”的不仅是湘西的山水和沈从文的文字,更是沈从文先生的为人品质和小作者心中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本文的文字也较为优美,读来十分顺畅而令人心生平静之感与向往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小作者的所感部分仍有进一步深入扩展的空间。例如对乡土人文的更深感悟、对书中哲理的更深思索、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更深思考等等,都是可以进一步探索、展开的方向。

 五、小 纸 条 练 习 室 

在日常的阅读、观影过程中,我们必定有不少受到感动或启发的时刻,这时不妨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书页和光影中穿梭,去触摸世界的轮廓,去抵达内心的净土。

读(观)后感这一文体的概念、常见误区、写作要点,纸条君已经带领大家一一梳理过了。小纸条们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或观后感噢,相信认真的思考和记录会让你收获更多!

要求

(1)自选一部经典文学/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

(2)注意避开纸条君为大家列出的写作误区;

(3)符合读(观)后感的写作方式;

(4)尽可能地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可以搬运抄袭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