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要说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力值最高的皇帝,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啊。荆轲刺杀嬴政,秦王绕柱走,嬴政拔出长剑,一剑砍掉荆轲的左腿,让荆轲失去了抵抗能力,再用剑砍伤荆轲全身上下八处,专业刺客都成了手下败将,这么强悍的武力值,不愧是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18岁开始就领兵打仗,几乎从无败绩,带领手下士兵冲进敌阵中砍杀,这武力值响当当的数一数二。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后周大将出身,武力值自然不低。

还有一位武力值超高的皇帝,他就是宋武帝刘裕。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者,他建立了刘宋,从此南方进入了宋、齐、梁、陈的南朝时代,北方则是北朝时代,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形成。

刘裕作为东晋北府兵将领,一支特种兵的将领,武力值在古代历史皇帝中绝对敢称第一,他不仅灭了北方的南燕、后秦等分裂割据的国家,也灭了东晋。真不愧是大晋“忠”臣,好一派曹操、司马懿的作风,但在古代权臣中,谁有他这样强悍的武力值?恐怕没有。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1)

却月阵的创立者

据《资治通鉴》记载,刘裕用“却月阵”,以2千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以步制骑,以少胜多,这样的战绩不得不说是辉煌卓越。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2)

刘裕不仅是军事家、战略家,更是一个战术家。

刘裕在军事上进行了一次战术创新,这就是却月阵。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却月阵”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

古代的骑兵再厉害,也有克制不了弱点,一是骑兵攻不了城,二是骑兵下不了水。骑兵只能在平坦的大草原上发挥最大的优势,历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杀手锏,可到了南方崎岖的山地和河流众多的地方便无法施展开来,刘裕正是利用了北魏骑兵的这一弱点。

“却月阵”简单来说,就是诸多兵种的协同配合,以水军牵制敌人的骑兵,以战车列阵御敌、以步兵杀伤敌人、再以骑兵发起追击。

在战术指挥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阵,增加抵抗能力,又将弩、槊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杀伤力。

在作战指导上,他适时选择战机,利用魏军的挑衅,做到“临境近敌,务在厉气。十分巧妙地选择战场,使自己能够安全占据制高点。利用阵中士卒的心理,将其置之死地,以绝士卒后退之心。抓住敌人迟疑之机,迅速派兵跟进布阵。利用魏军的人多势众的心理,示弱纵敌。取胜后又及时派兵增援,适时发起追击。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刘裕部署周密,水路各军配合密切,谋略运用完美,战术使用得当,使强大的北魏军铁骑无机可乘,处处被动,堪称战术史上的奇迹。

这一次北魏的失败,也让其几十年内不敢南下侵犯,刘裕则趁机北伐,降服仇池,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还光复了洛阳和长安两个都城。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3)

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我们看这时候的地图会发现,越往后期,南方的版图越小,边界从黄河一线退到长江一线。

南朝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刘宋时期,刘裕北伐让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成为南朝版图,防线再次推到黄河一线。这是东晋十六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东晋和前秦对峙时,前秦的进攻最远都到达了三阿一代,就是今日的江苏高邮。

刘宋王朝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

在后来和北魏的战争中,多数都是在黄河一线展开,这保障了江淮流域,使长江流域得到了长久的安宁,这是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成果。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4)

可惜,南朝一代不如一代,自刘裕之后的南朝帝王们数十次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了,北方的北魏则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一代更比一代强,最终全国的统一也是由北方来完成的。

是长期在建康,听多了靡靡之音,贪图享乐,让这些帝王们失去了雄心壮志吗?恐怕也不得而知了。

北府兵将领

辛弃疾写过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就是北府,北府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北府兵”

谢玄受东晋朝廷所托,镇守广陵时,招募骁勇之士组建军队,流民帅军队纷纷应募入伍。东晋太元四年,即公元379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因为当时的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谢玄创立的这支军队就被称作北府兵。

幸好没叫京口兵,北府兵多霸气。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5)

北府兵的统帅自然是谢玄,主要将领有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孙无终、刘裕等人。

刘牢之被誉为战争狂人,洛涧之战以五千兵力打败前秦名将梁成的五万军队,兵力之悬殊令人瞠目结舌,可以说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之最。

但是,刘牢之是军事上的奇人,政治上的矮子。参与到了东晋两起叛乱中,王恭叛乱,他投靠王恭,先背叛王恭;投靠司马元显,桓玄叛乱,他背叛司马元显;投靠桓玄,最后第三次又是背叛桓玄。

真正的三姓家奴,反王恭,反司马元显,反桓玄。

战争狂人最终落了个自杀身亡的结局。

何谦和田洛是淮南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的主要将领,以淮南之战3万胜14万的比列,可见,此二人领兵作战能力不在刘牢之之下。

孙无终是淝水之战中北府兵的几大将领之一,后来封冠军将军,就是他在北府兵中提拔了刘裕,让刘裕做到北府兵将领的位子。

刘裕出身贫寒,后来从军,在北府兵将领孙无终手下做司马。

  • 对内平叛

刘裕作为北府兵将领,对内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孙恩、卢循起义和桓玄叛乱,这个时候的刘裕还是作为东晋的一支特种兵将领的身份,自然是效忠东晋朝廷的。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6)

在平定孙恩、卢循起义的战争中,刘裕把武力值发挥到了最大,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常常带领数百名士兵就冲入敌军阵营中,多次打败起义军队。

东晋后期陷入了自身的内乱中,爆发了多次起义,且这些起义并不都是农民起义,而是世家大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如王恭之乱,孙恩、卢循起义,桓玄叛乱等。

这几次叛乱,北府兵充当了一个尴尬的角色,北府兵将领也参与到了叛乱当中,但北府兵将领都是左右摇摆不定,一会儿参与叛乱,一会儿投靠朝廷,导致北府兵几个将领都在这几场战争中丧命,如王恭、刘牢之、孙无终、何谦、何无忌等人。

北府兵参与叛乱,北府兵又镇压叛乱,这一支战无不胜、打败外敌入侵的东晋特种兵,最后被自己人的斗争瓦解了。

刘裕成为北府兵将领之后,重整北府兵,不过,经过刘裕整顿后的北府兵,可不仅仅是东晋的一支部队这么简单了,而成为了刘裕的个人部队,最终完成了东晋和南朝的禅代。

  • 对外北伐

对外,公元409-410年,刘裕的北府兵打败慕容超,灭亡南燕,慕容超被押到建康斩首。

公元417年,刘裕攻破长安,灭亡后秦,后秦皇帝姚泓被刘裕所俘虏,押送到建康斩首。

这才是真正的“斩首行动”。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7)

十六国后期的南燕、后秦位置

为什么要把刘裕列为古代皇帝武力值第一呢?

首先,他在战场上作为一个将领,有谋略,指挥有方,治军整肃,法纪严明,常常是以少胜多。

再次,他作为一个军人而言,挥剑骑马冲入敌营,见敌就砍,以一敌百,这等勇猛之人,在普通士兵将领中都少见。

最后,他会创立自己的战术,多种兵种协同配合,如却月阵。

还有一点,刘裕的军事行动都是以斩首结束,他没有前秦苻坚那样的仁慈。刘裕攻破敌国都城后,都是将敌国皇帝俘虏到建康斩首,这才是成吉思汗式的军事行动,果敢,勇猛,不留后患。

刘裕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军人。

南朝开国皇帝

如同历朝历代末期的权臣一样,刘裕和曹操、司马懿没什么不同,以巨大军功稳固自己的地位,刘裕被东晋朝廷封为宋公,以十郡建“宋国”,并受九锡殊礼。

魏王曹操、晋王司马懿、宋公刘裕,最终都做了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取而代之。刘裕做得比前两者更过,曹操虽然位极人臣,但还是没有取代汉朝,司马懿也是司马昭受封晋王后被追封的,刘裕倒好,等不到自己儿子那一辈了,自己就取代皇帝,灭亡东晋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不仅要灭他国,母国也只能由我来灭。

不愧是北府兵大将领出身,有魄力。

后世的杨坚、赵匡胤也是如此,这个由权臣取而代之的头到底是开的呢?如果从秦朝建立大一统王朝开始算起,应该是曹操。

所以,古代的权臣真的不配自比伊尹、霍光,不要再说是效仿伊尹、霍光了。伊尹、霍光才是真正的忠臣,行废立之事,不配为皇帝的人,他们可以废立,但他们绝不背叛,真正为国家。

刘裕东晋王朝(刘裕却月阵创立者)(8)

南朝宋

公元420年,刘裕正式取代东晋,建立南宋,历史上称为南朝宋。

此后,南方进入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时期,每个王朝末期都跟刘裕代晋一样,末代皇帝禅位给权臣,从刘裕、萧道成到萧衍、陈霸先。

北方则于公元439年,北魏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和南朝换代一样,北方也是一样由权臣取而代之,从宇文泰、高欢到杨坚,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变成北齐、北周,隋朝。

刘裕在位期间,南朝的版图达到了最大,刘裕的文治武功也为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之治打下了基础,从这一点上来说,刘裕也算是开明的政治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