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原型为什么不能进吴家墓(清末陕西安吴寡妇周莹富甲一方)

由著名演员孙俪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好月正圆》,目前正在几个卫视台热播。如果只看剧名,还会以为是一部都市情感剧,坐下来静看几集才知道,这是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历史年代剧。

剧中再现的女商人周莹,真实原型就叫周莹,是清末陕西泾阳县的首富。更是一百多年前陕西关中大地上秦商的杰出代表,号称清末大西安最有钱的人、大清朝女首富和当时陕西第一女富商。

周莹原型为什么不能进吴家墓(清末陕西安吴寡妇周莹富甲一方)(1)

(周莹画像)

带着好奇和景仰,翻查周莹的史料,很是被她头上罩有的多个光环所震撼:安吴寡妇、慈禧义女、二品夫人、一品诰命夫人、护国夫人、女商圣

这么些俗称、雅号都给了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女人,那么她的人生一定有着别样的传奇。

电视剧中的周莹,是跑江湖流浪汉周老四的女儿,虽心地善良、爱憎分明,但顽劣不羁,文化素养不高。历史上真实的周莹却不是这样出身,她的曾祖父周占奎(字梅村)是清朝嘉庆时期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的富商大户,为人疏财仗义,乐于帮贫济困,曾屡屡给国家捐钱,在当地被称为“周八爷活财神”。从嘉庆元年(1796)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周占奎在孟店村建成17院周家大院,至今仍有1院保存基本完好。

同治元年(1862)发生的陕甘回民起义,使西北地区陷入十多年战乱。孟店村周家也未能幸免于难,宅院被烧毁16院,从此一蹶不振。

周莹出生于同治七年(1868),卒于宣统二年(1910)年,即清王朝覆灭的前夜。她一生坎坷、辉煌,仅活了42岁。据传,她自幼天资聪颖,对数字过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记忆力。由于家道中衰、父母早逝,由其兄嫂抚养长大,并按照兄嫂的安排,于光绪十一年(1885),嫁给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的吴聘,给这个不久人世的男人“冲喜”。

当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的周家日薄西山之时,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的吴家却是如日中天,吴聘的父亲吴蔚文(1830—1876)既是在朝中有官职,也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的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期的红顶商人。

据说,周、吴两家家长早就定亲联姻,只是未曾嫁娶,在吴聘将要病死之际,吴家想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使病人消灾免祸,逢凶化吉。结果是在成婚之日,吴聘病情更加严重,10日而亡,周莹几乎是进门就成了寡妇。

周莹原型为什么不能进吴家墓(清末陕西安吴寡妇周莹富甲一方)(2)

(电视剧中的周莹与丈夫吴聘)

这与电视剧中“周莹从被父亲卖给的沈家逃出,误入吴府,在胡家变卦不嫁女而时,她挺身替嫁,且与吴聘恩爱生活一段时间”的情节大相庭径。

而周莹的后人证实,周莹原来的墓志铭写着,吴聘和周莹结婚3年后,吴聘才去世。吴聘和周莹曾有过个女儿,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这在《吴宓日记》中有记载。而且吴聘在世时,周莹便过继了中院两岁的侄儿吴玉成做儿子,改名叫吴怀先。因为思女心切,在吴怀先10岁时,周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名叫秀翘。

电视剧是艺术作品,不是史实纪录片,自然有源于生活的加工创作,这无可非议。

但真实的周莹确实获有那些俗称、雅号。这些称呼也基本概括了她的经历与人生辉煌。

周莹年轻守寡是不争的史实,可为何叫“安吴寡妇”呢?原来,周莹嫁给的丈夫吴聘,家在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丈夫病故,吴家无男丁承嗣,此时的周莹即吴周氏,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很少有人叫她吴周氏,却在背地里称她为“安吴寡妇”。日子久了,特别是随着周莹的商家名气增大,“安吴寡妇”也成了她响亮的称呼。

二品夫人”是周莹较早得到的官赐称号。成为一方富豪后,周莹坚持乐善好施。现存的泾阳县文庙整修,是她在接管吴家大盘后作出的第一件善举。史料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周莹捐银四万两,独立重修当地文庙,被朝廷册封为二品夫人。时任知县涂官俊,特意建立碑亭录下此事。

那么史料中称周莹为慈禧义女、一品诰命夫人以及护国夫人是怎么回事?

这可要与清末那页王朝屈辱的历史片段有关了。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8月15日慈禧太后率光绪帝及大阿哥溥俊等仓皇西逃,直到西安才定下心来。而此时正是安吴家寡妇生意兴隆、家业旺盛时。慈禧一行出逃时走的太急,手头银两拮据。为了解决燃眉之用,慈禧太后放出风声,谁在这个时候捐款,不给官职,直接就给干儿子、干女儿的地位,也就是说捐钱就可以当皇亲国戚。

直接面向百姓招干亲,也是慈禧太后在困境中迫不得已的举动。当时关中特别是西安一带的富户土豪奔走相告,谁出钱多就可以去见太后。最后周莹以捐十万两银子力拔头筹,慈禧太后十分高兴,她没想到这里还有巾帼富豪,当即把周莹认作干女儿,使她成了慈禧太后唯一的汉人义女。同时慈禧太后又亲书“护国夫人”金匾相赐。

据说周莹捐银的初衷并不是想买个“皇亲”作荣耀,她有她的大局观念: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有这样的认知,真是难能可贵。

有人计算了一下进行对照,认为,清末百业凋敝,银两缺乏,十万两银子在当时可以买两万亩良田。用今天的最低征地价格就是每亩6万,两万亩地价值今天的人民币12亿。

而且在清政府屈辱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朝廷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正式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至于女商圣之雅称,应属于人们对周莹经商致富有道的最高褒奖。

周莹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短命的吴家少爷吴聘,后吴家掌门的公公也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

家业危难之际,作为弱女子的周莹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偌大的家业落在她一人肩上。为了振兴家业,先要稳定人心。周莹将伙计们的薪俸提高了两成,比当时行业的最低年薪高出三成,还另加年终分红,实行“阳俸阴俸”,激发了伙计们的积极性。

周莹原型为什么不能进吴家墓(清末陕西安吴寡妇周莹富甲一方)(3)

(剧照)

她还很善于调动身边的能人积极谋事,鼓励扬州总管罗天增及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拓展领域,信任他们大胆经营,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除了照常营业的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淮盐外,先后又在湖北、上海、四川、甘肃、陕西设总号分店。让国内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生意,南通北达连成一气。

不久,吴家就重新兴旺起来,甚至生意比从前更加红火。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一件件义事,使周莹很快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关中受灾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都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有人评价,一百多年前的大西安地区,战乱丛生,天灾人祸不断,一个柔弱的单身女子,领导数千商人,创造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秦商神话,让我们今天的后来者人不得不竖起拇指。

就周莹自身来说,她虽是一个女能人,为吴家创造了巨额财富,但是仍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制约。在她死后,由于没有给吴家生育后代,连进入吴家祖坟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草草的埋葬在距离吴氏陵园数百米的乱坟岗,至今已经踪迹难寻。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