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

忙到国庆当天才有空去看《影》。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

它的豆瓣分开画后一直稳定在7.5 ,挂在前面的短评也是一片赞誉。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2)

巧的是,在这场电影开场前十分钟,金马奖提名名单刚刚新鲜出炉。

《影》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改编剧本5项重头提名,此外还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设计等7项技术提名,合计12项,以超大优势领跑提名影片。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3)

怎么看,这都是近年来状态低迷的老谋子一次翻身仗吧。

可看完全片后,我竟然比当初看完《长城》更不舒服,不舒服到思索了一整天,还是动笔写了这篇观后。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得罪了。我能理解你们的喜欢,但也必须声明自己的不喜欢。

所有评论文章里提到的《影》的技术性优点都是存在的。

极度风格化到有点极端的视觉效果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4)

高审美水准的服道化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5)

取景构图这种张导最擅长的part更是不在话下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6)

演员表现也不错。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7)

然后,就剩下三个字:

算了吧。

1 完全不新鲜的故事

一个听了上句能猜到下句的故事长什么样?看《影》就知道了。

毫不新鲜不是一部电影的原罪,却是一部内核是“阴谋”“人心”电影的原罪。

想想吧,你想用阴谋来揭露人性黑暗,用光与影来譬喻人心善恶,结果你拍了一个大家完全不意外的电影,说了一个所有转折都被猜到的故事。

震撼从何而来?深刻从何而来?暗黑感从何而来?

整部电影给人什么感觉呢?

就好像张大导演费老鼻子劲儿比比划划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按着你的头说:看到没,人心就是这样莫测与黑暗。

没想到观众茫然点点头:对啊人心本来就这么莫测黑暗啊,然后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起了半天的高调子,唱出个平平的中音,你说闹心不闹心?

有人说这关乎期待,是你期待值太高导致的。

不,这期待不来自我,而来自整部电影的架势。

我怎么没向《长城》要意外?怎么没向开心麻花要深度?你做个权谋的局讲人心,讲这么普通对得起谁?

有人说《药神》也不新鲜,你怎么夸成那样。

因为题材,因为立意,因为故事的细节与现实意义啊。《我不是药神》:剧情与演员无一短板,只差两大遗憾成为经典

2 完全没有导演气味的内核

这一点,才是我最生气的地方。

从《英雄》开始,张艺谋的电影里,就再也看不到张艺谋了。

他电影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美,这是真的。

《英雄》、《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大色块对比;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8)

《金陵十三钗》、《十面埋伏》这样的精致华丽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9)

《影》这样的黑白灰水墨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0)

对观众而言,绝对都称得上是视觉盛宴——这也正是无论如何,我都要到电影院看他的原因。

可越来越风格化的外壳下,我找不到张艺谋的表达欲。

除了“你看,我的电影是多么的美”之外,他好像,再没什么话想说。

从《英雄》起,凡是原创剧本,都是用经不起推敲的故事讲一个大而无当的大概念。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1)

而碰上原著靠谱的改编剧本,故事能讲全乎了,却因导演自己的空洞,而缺乏让人真正心悸的东西。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2)

这太让人难过了。

因为他曾经,是有很多话想要说的。他的美术风格与他想要表达的内容,是牢牢交织在一起的,是互相成全的。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3)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4)

秋菊打官司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5)

活着

我眼见着他离开了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壤,就再没能找到地方落脚。

大概也不太需要落脚了吧。

有一种说法,极致化的风格本身就是表达。

不一样的。即使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这种以叙事结构精妙著称的电影,你也能在导演炫技般的叙事线中,体会到他对人生荒谬的感慨,这叫表达。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6)

而张导,更多的是沉醉在自己的艺术手法里,讲一些小学课本就教过的道理。虽然道理本身谈不上高下,可若导演本人对于自己要讲的故事既无感情投注,也无耐心打磨,合起来的这一切,看着就难免拙劣。

他在《影》中想表达什么呢?人心黑暗?阴阳相生相克?以柔克刚?这么浅显而表面的概念,你是认真的吗?你是真诚的吗?

也许我不该苛责一位创作巅峰已过的大师级导演。

可即使是被骂更惨的陈凯歌,你也能在他当前的作品里,看到他残留的少年气,和浓郁的文人气质,虽然这些特质也许成全了作品,也许毁了作品。

即使是一直被diss自我重复的贾樟柯,给不出新鲜的故事,却始终扎根在自己的土地,讲自己最关切的主题。

也许巅峰不再,可好歹,他们还在表达。

而剥开《影》的酷炫外表,这个煞有介事的故事里,又有哪一部分内核,是属于张艺谋自己的呢?

3 完全不考究的剧本

我看到一些评论说,这是用一个不太复杂的故事,讲一个经得起琢磨的道理,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嘛。

我可以接受故事极简,道理极简,把电影做成一个寓言,影史上也不乏这样的经典。

可如果想做一个寓言,你是不是应该把剧本做得考究一点,经得起推敲一点?

——“十余几人”这种台词是不是应该不出现?

——权谋的铺陈是不是不该只靠台词展现?

——是不是应该让故事和人物留白,而非填满?

——是不是不该让每个角色都酷爱聊天?

寓言有寓言的搞法,说这个呈现效果是寓言,恕我不能接受。

其实这个故事,确实可以有更动人的表现方式,可张大导演偏偏要让角色吐露每一步的安排,阐释每一刻的心路历程,讲述每一丝的情绪变化

一、切、全、都、用、说、的!

是对演员演技信不过,还是对观众智商看不上?

是对故事逻辑不自信,还是对镜头语言没把握?

你拍电视剧呢?

从《英雄》开始的这个毛病,一直影响着张艺谋作品的成色,即使碰上靠谱原著做剧本,成片也因此难达优秀。

我始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一个摄影出身的人,信不过自己镜头叙事的能力?

以上吐槽,我猜有很多业内人士会扔出种种技术分析来反驳,什么承袭自黑泽明的《影子武士》,什么动作设计如何表达内心,什么阴阳刚柔如何巧妙运用……

Sorry……我只觉得这是一部拍给外宾看的电影,看完后他们会惊呼“very good”、“中国文化好高深”的那一种。

顶着金马奖的极大肯定,这样的评价会被人骂苛刻吧。好在,表达不喜欢不需要抱团取暖,逻辑自洽足矣。

不过,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看《影》,就像张艺谋的下一部电影我依然会去买票一样。这样的视觉效果,只有在大银幕才能充分领略,确实非常出色,不看有点可惜。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7)

演员表现也超过我的预期。

邓超的分饰两角,亮点都在暗处的都督身上,这是他最擅长的癫狂类型,呈现效果令人满意,但不惊艳。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8)

孙俪发挥余地其实不太大,但表现到位,演技高光出现在两处琴瑟和鸣的段落,眼神动作一看就下了苦功。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19)

郑恺非常松弛而恰如其分,关晓彤演到自己的舒适区——倔强而愤怒的少女角色,发挥就在水准之上。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20)

唯一完全不行、整段垮掉的是吴磊,从台词到表情,真的很糟糕。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21)

之前看演员表,我担心综艺演员们毁了张艺谋的电影。如今看完电影,我竟然有些感慨,这些看表现就知道花了心血的演员,难道配不上一个更好些的剧本、更像样点的故事吗?

老读者都知道,我对国产电影其实算宽容,连当初的《长城》我都没踩到底——一部资本攒局的纯商业片,导演能做的事情有限,我不强求。

可当你回到国内,重新拿到主导权,用这样高的成本、这样极端的形式、这样庞大的阵势,讲了这样一个完全不表达自己的故事时,我真是失望透顶。

一个完全不想对世界说点什么的创作者,在精神上,还是活着的吗?

金马奖提名影片(这样的影拿12项金马提名)(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