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防治科普(适龄女性对宫颈癌防治的认知水平及行动能力亟待提高)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常见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20年当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死亡人数约5.9万,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宫颈癌疾病负担国。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由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引起,而HPV疫苗是唯一可以有效预防、降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病率的疫苗,可说是消除宫颈癌至关重要的一道防线。

9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科普日的科普活动期,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指导,南方周末发起、葛兰素史克中国支持的《宫颈癌预防及HPV疫苗认知调研结果》(以下简称《调研结果》)正式发布。数据结论凸显的,是女性对自身健康的空前关注及其与认知误区间的重重矛盾。

《调研结果》指出,受访女性对HPV病毒及HPV疫苗相关认知有所欠缺;对于宫颈癌一、二级预防接种HPV疫苗和定期宫颈癌筛查有了解并行动的只有三成;此外,受访女性对于自身接种HPV疫苗和带女儿接种的意愿都很高,但受价数、安全性等主观因素影响和供应限制,疫苗等待现象不在少数,适龄女性行动力亟待提高。

宫颈癌的防治科普(适龄女性对宫颈癌防治的认知水平及行动能力亟待提高)(1)

《调研结果》显示:95%的受访者女性听说过HPV(人乳头瘤病毒),55%受访女性不能准确识别常见的高危型别。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赵昀表示:在中国,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呈现为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年龄是15-24岁;第二个感染高峰年龄是40岁以上。在感染高峰期来临之前,尽早接种HPV疫苗。此外,接种了HPV疫苗后仍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我国适龄女性数量庞大,在客观条件即可及性的限制下,虽然整体接种的意愿度很高,但实际的接种率并不高。而《调研结果》也反映出这背后或有对高价数的执着与等待。对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临虹建议:“不要盲目等待,女性可根据疫苗资源和自身经济条件灵活选择,越早接种HPV疫苗越好。

赵昀教授进一步科普道,性行为是HP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预防性疫苗,在未发生性生活的女性中接种HPV疫苗才能获得最佳预防效果。处于最佳接种年龄的女孩,家长要重视接种时机,越早越小越好。我国HPV疫苗的应用对象为9-45岁女性,即使错过了9-14岁最佳接种年龄的女性,有性生活的、成年的女性接种HPV疫苗仍可获益,第二个最佳接种年龄即为当下。

记者:李庆

来源:公益时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