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阅读给大家三个建议(让孩子爱上阅读)

做阅读的朋友阅读在今天似乎已经被提升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小时候,阅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尽管当时的书远远不如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学生们有相对充足的时间,阅读就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然发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让孩子爱上阅读给大家三个建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让孩子爱上阅读给大家三个建议(让孩子爱上阅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给大家三个建议

做阅读的朋友

阅读在今天似乎已经被提升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小时候,阅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尽管当时的书远远不如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学生们有相对充足的时间,阅读就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然发生。

但现在,阅读遭受到了太多的挑战,它要面对诸多电子产品的夹击包围,它要担负“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的应试压力,它要同各项学科和特长争夺宝贵的时间,它还需要读者在眼花缭乱的图书市场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于是,阅读变成了一件“刻意”的事情。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自觉读书、自主读书、自由读书,以至读很多书,但必须承认,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在阅读已经作为“任务”的今天,亲近阅读是第一步,很多孩子不是因为喜爱阅读才去读书,而是通过读书才爱上阅读。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共读氛围,在孩子们求知求真的道路上,做他们蹒跚学步时的拐杖,攀爬书山时的驿站,学海泛舟中的同行者。

关于启蒙阶段的亲子共读,很多家长都分享过可贵的经验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我就不予赘述。我的孩子目前在读四年级,这个年龄的孩子几乎都实现了独立阅读,是否还需要亲子共读呢?我认为还是需要的。此时的亲子共读不再是家长念孩子听,也不再是指读识字,而更多地是一种引导与启发。

以下是我们常见的共读方式。

比如学校老师布置了古诗文打卡的任务,对此我是赞同的。诵读经典古诗文,在领略语言之美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但是如何让孩子真正理解并记住这些陌生的词句?如果是学龄前的幼童,可以反复诵读直至脱口而出,但是十来岁的孩子显然不满足于只知其音不知其意;死记硬背从来都是笨办法、懒办法,不利于建立兴趣;当然不排除有才思敏捷过目不忘的聪慧儿童,但我很清楚我孩子不是,此时我能做的就是充当孩子与书本之间的桥梁,拉近孩子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

面对一首新的诗词或古文,我会和孩子一起通读,先弄清关键字词的意思,再通过介绍背景、描述场景、联系典故、揣摩人物等方式了解其中的含义与情感,然后和孩子一起反复诵读,或者比赛背诵,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积累,她去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时,便会被吸引,会因为能答对题而欣喜,从而有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孩子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或者问题,当她自己无法解决时,一般会求助于家长。此时,家长与其直接说去答案,不如带着孩子去寻找答案。比如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动手做小实验,一起画思维导图,一起讨论等等。虽然家长的各自情况并不相同,无法设立硬性的规定,但至少在起步阶段,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去承担学习的压力与孤单,要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用心与陪伴。

现在提倡的课外阅读,一般属于泛读,既是广泛阅读,也有泛泛而读的意思。建立阅读习惯,需要坚持,但如果没有轻松的心境,恐怕也坚持不下去。曾经我也有过错误的行为,当孩子读完一个故事或一本书时,会急于问她书里写的什么?结果孩子非常排斥,不愿意交流。事后想想,如果总是以接受考核的状态来阅读,那才是对阅读兴趣最大的伤害。

所以,我也不喜欢一边阅读一边记好词好句的方式,记录是一种回溯,不适用于第一次阅读,那会打断连贯的阅读状态。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判断孩子的阅读效果呢?

目前我的方法是隔段时间陪孩子进行一次精读,找一篇她读过的文章,采取批注、赏析、联想、引申等办法,尽可能地发挥文本的价值,也就是把书读“厚”。把阅读交给孩子,同时授之以渔,在他们在阅读中学会读书,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与心灵。

亲子共读,我们还在路上。几年的点滴陪伴,我最大的感受是,放下焦虑,不要攀比,建立联系,重在参与。从读书开始,带着对阅读的尊重与思考,去读人、读自然、读社会——做阅读的朋友。

(作者:吴娜,中南民族大学教师,女儿嘉沛9岁,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402班,2020年“楚才写作大会”荣获二等奖。)

来源: 新父母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