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变篇商战(孙子兵法讲义11九变篇)

作者:三困

教材:《兵家修炼》·上海古籍出版社

说明:讲义按照《兵家修炼》的形式称呼孙武为大师父,讲义中部分内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炼》内容,引用处不再标注。

【每周读点兵学,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战略是在战前基于战争目标和宏观形势制定的,其所要解决的是战争的基本问题,制定好之后通常不会再做出改变,除非我方对形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或者整个战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将领若谋之不远,就难以平衡长远与眼前的利益,需要不断调整战略方向以弥补过去的失误;若谋之不高,就难以平衡全局利益,需要不断调整战略重心以补救各处的危机。战略频繁变动引发战略振荡,会导致实施混乱、资源浪费、军队疲惫。因此战略素质是深、远、高,即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而战术要面对的是一个个瞬息万变的战场具体问题,必须临机应变,因此最核心的战术素质是应变。

最著名的应变非“君命有所不受”莫属。君主远在都城,如果战场上的每一个情况都要汇报给君主,那么等到君主把决定传回给将领的时候,说不定情况已经变了,有利的机会消失了或者险情变成了危机。记得以前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关注的是过程,按照流程规规矩矩做,不能有越权行为。做正确的事关注的是结果,根据情况临机应变,把事情办好。最好的情况自然是按规矩办事最后又把事情办好了,但假如做事的人发现按部就班会把事情办砸呢?这个时候到底该选择正确地做事,还是做正确的事呢?大师父的“君命有所不受”告诉兵家应该选择后者。有些智慧而正直的兵家一生命途多舛或许与这句话有关吧!

那么该如何应变呢?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具体的应变之法也是无穷无尽的,大师父不可能通过罗列所有的应变之法来阐述如何应变,因此大师父没有谈论具体的应变之法,而是从更高的层次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应变框架。

孙子兵法九变篇商战(孙子兵法讲义11九变篇)(1)

《九变篇》结构图

首先是考虑问题之变,即将领在考虑问题时要学会转变视角,从多个角度全面看待问题。最重要的角度是利与害:看到利才有动力去做,看到害才能避开祸患。有些人过于乐观,一看到利益就不顾一切冲上去,这样容易因为一点小利益造成大损失,而另一些人则过于悲观,做什么事情总是看到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结果因为小困难而丢了大机会。兵家应权衡利弊,综合谋划。

其次是进攻之变,即将领在攻打敌人时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段。胡萝卜加大棒的威逼利诱,想必大家都清楚,咱们这里来重点说说利害之外的第三种手段——“业”。有一个历史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手段。当时韩国非常害怕秦国向其用兵,韩王为了稳住秦国,派郑国(人名,韩国的一名水利工程师)游说秦王开挖一条大型灌溉渠道,秦王接受了郑国的建议,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一工程,这样秦国就没有精力发动对外战争了。所以这个手段通俗地讲就是,找点事情让敌人做做,敌人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了,也就没有精力挑起对外战争了。就像小孩子,要是整天闲着没事做就会胡思乱想,注意力会转移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再加上精力充沛,就会折腾些事情出来。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比较乖就是因为要帮父母做些家务甚至做些农务,没有精力顾及别的事情。这个手段困人于无形,用“细思极恐”这四个字来形容也不为过。它的应用在历史上经常出现,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对付那些精力旺盛的狂热分子效果奇佳,多说无益,点到为止。

最后是防守之变,即要把被动防守转变为主动防守,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做到使敌人不敢进攻。

不会做人也是做不好事的,想要在做事上变通,必得在做人上变通。所以大师父在本篇添加了一个附加主题——性格之变。任何一种极端性格,都会成为做事的绊脚石,奋斗路上,要么你把性格的棱角打磨掉,越走越顺,要么性格用它的棱角把你阻拦住,使你寸步难行。我们来看看大师父提出的五种危险的极端性格。

“必死,可杀也”的意思是不怕死而只知死拼的将领,会被敌人诱杀。

“必生,可虏也”的意思是如果将领贪生不敢冒险就会被俘虏。不敢冒险的将领往往会选择更加稳妥的策略,比如坚守要塞、据城而守,这种被动策略会使自己错失打败敌人的机会,同时给敌人提供了良好的备战条件。敌人可以围而不攻,切断其各处要道,使之成为一座孤城,待其物资耗尽;也可以发动一波一波的攻击,耗尽其防守兵力:总之被动挨打者终会被敌人打趴下。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偏安一隅,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诸侯最终都被吞并了。有句很经典的话“最大的危险就是不敢冒险”可以成为“必生,可虏也”的最好注解。

“忿速,可侮也”的意思是如果将领容易发怒就会被敌人侮辱,因为敌人会利用将领易怒的特点,通过侮辱来激怒他,从而使其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人容易轻举妄动,一不小心就会中了别人的计谋,因此在战场上当将领失去了理智也就离失败不远了。骂阵即利用了这个原理。

“廉洁,可辱也”,廉洁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品德高尚的人有时候会太在意自己的名声,甚至把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士可杀不可辱”说的就是这样的将领。敌人往往会通过羞辱这类将领,使其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而做出一些不太明智的决定,与“忿速”的将领不同的是,这些将领在受到凌辱时可能并不会失去理智,心里也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却由于为名所累而身不由己。激将法即利用了这个原理。

“爱民,可烦也”的意思是过分爱护人民的将领会被敌人烦扰,比如当敌人分兵劫掠他们国家边境线上的各处村庄、城镇时,爱民的将领必然会派兵救援,可是边境线很长,东奔西走各处救援就会导致军队疲惫不堪,“袭扰战术”正是这个道理。《虚实篇》中大师父说到“致人而不致于人”,那么如何“致人”呢?利用敌军将领“爱民”的性格特点,袭扰他们国家的人民便可调动敌人。可见,仁爱人民虽然是将领的优点,但若不懂得变通就会被敌人利用,所以在战场上面对具体情况,兵家要懂得为了大仁舍弃小仁,被敌人利用了你的小仁而导致战败是大不仁也。

“必死”是“勇”的极端,“爱民”是“仁”的极端,可见即便是优秀的品质一旦走了极端也会变成祸害,因而兵家要学会变通。将领的行为最终取决于其性格,因而只有在性格上做到变通才能在用兵作战中做到变通。“必死”者要多些三思,“必生”者要多些胆量,“忿速”者要多些淡定,“廉洁”者要多些从容,“爱民”者要多些冷酷。在战场上,将领一方面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性格缺陷并将其克服,另一方面则要利用敌军将领的性格缺陷。作为兵家,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并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来克服它们,比如过于耿直的要变得圆滑一点,过于鲁莽的要变得稳重一点,过于自卑的要变得自信一点,过于计较的要变得大气一点,过于天真的要变得世故一点,这也是兵家修炼的目的之一。

当然了,懂得变也要懂得不变,比如手段可以变但原则不能变,途径可以变但理想不能变,懦弱之心可以变但善良之心不能变。

【示例】

我们很容易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的事例。“必死”的人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做,往往会触犯法律受到严惩;“必生”的人不敢大胆尝试,不敢突破现状,做事情思前顾后放不开手脚,最终会成为生活的俘虏。

关于“廉洁,可辱也”,历史上做得最好的当属韩信。当年有个恶少当众羞辱他:“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喜欢带着把剑,但其实很胆小。不怕死的话就用剑刺我,要不然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当着众人的面选择了从他胯下钻过去,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具备了非同一般的忍辱负重的能力,这也是韩信日后能够建立非凡功业的原因之一。

【经典句子】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翻译:考虑到有利的一面事务就能顺利开展,考虑到有害的一面祸患就可提前化解。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翻译:可以用祸害迫使别的国家屈服,可以用事业驱使别的国家忙于奔命,可以用利益诱使别的国家奔赴而来。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翻译:用兵之法,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犯,而要依恃于我方所具有的抵御敌人进攻的力量;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恃于我方所具备的使敌人不敢前来进攻的条件。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翻译:将领有五种危险品质:不怕死而只知死拼的将领,会被敌人诱杀;贪生不敢冒险的将领,会被敌人俘虏;容易发怒的将领,会被敌人凌辱而失去理智愤然出战;廉洁好名的将领,会被敌人羞辱而为维护虚名而战;溺爱百姓的将领,会被敌人烦扰而疲惫不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