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老年人该怎么养生(老年人秋季养生)

一场秋雨一场寒,在秋季,是容易发生疾病的季节。尤其是老年人,此时气候莫测,温差大,白天气温仍然较高,早晚及夜间则相对较低,尤其是气温骤然降低之时,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经受不了气温的突然变化,老年体弱者更易犯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

那么老年人在秋季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如何自我保健呢?

秋天老年人该怎么养生(老年人秋季养生)(1)

01-防寒保暖方面

在防寒保暖上需提前做好准备。肩颈、腰背、脚这三个部位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需要特别留心。

1.暖颈:脖子长时间裸露在外,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一些老年朋友每到换季就会咳嗽、感冒、嗓子发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脖子受凉惹的祸。建议:着装方面,深秋后,老年朋友应收起大领口和无领的衣服,穿有领或高领的。刮风时,别忘戴条围巾,丝巾、薄纱巾最好。运动可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之后再左右转动,感觉到舒展、微热即可。饮食上,做菜时可以适量加点姜、辣椒等辛辣调味料。

2.暖腰:腰乃肾之府,老年朋友体内阳气下降,腰背保暖尤为重要。天气转凉会使腰肌劳损、韧带损伤等症状加重,原本并不明显的腰痛症会一下子暴露出来。建议:秋季昼夜温差大,早晚出门时不妨加件背心或马甲;可以勤做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再加上蹲起,运动量不大,却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或者将双手搓热后捂在腰眼位置,也能起到暖肾的功效;食物上可用牛肉、栗子炖汤喝。

3.暖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许多经络都源于脚部,因此脚部保暖必不可少。建议老年朋友秋季外出一定要穿上厚袜子,在家时要换上厚拖鞋。看电视时,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还可以做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活动脚踝的运动。做完运动,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筋活血,温暖全身。可以炖猪蹄栗子,能防止脚跟痛和脚部皮肤干裂。

02-皮肤卫生方面

初秋湿热并重,更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这季节早晚凉爽,人们出汗后由于夜间凉爽,便改变了出汗就洗澡的习惯,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对护肤尤为重要。保持皮肤清洁的最佳方法是勤洗澡,沐浴时可在浴盆内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后皮肤清爽滑润,避免疖肿的发生。但秋季老人洗澡不宜过多,以免因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

秋季皮肤瘙痒症可以是全身发生广泛性的瘙痒,也有局部的,位置不固定,但常见的部位为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较轻者可以忍耐,不抓即可过去。重者剧痒难忍,一旦发生难以遇止,常不停地猛烈抓挠,造成患者因为抓挠而伤痕累累,继发感染。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洗澡不要用碱性肥皂,秋季气候干燥,再使用碱性肥皂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这就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因此,在预防皮肤疾病上可以有以下建议:

1.皮肤自身有个自我保护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干预。

2.入秋后减少洗澡次数,不要天天都洗澡,可一周或半月洗一次。洗澡时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要过长。

3.洗澡不用碱性肥皂,要用滋润性的沐浴露。洗澡后擦一些润肤乳液注意滋润皮肤。

03-日常饮食方面

秋风渐凉,经过酷暑的炙烤,人体终于进入了凉爽舒适的恢复期。人体由夏季的“掉膘”季节进入了秋凉的“长肉”阶段。如果在此阶段不注意合理的饮食调节而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糖类的食品,人们就会迅速发胖。事实证明,秋季是最容易发胖的季节,老人应格外小心。应适当选择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蘑菇、木耳、豆芽菜、山楂、荷叶、大蒜、辣椒等。进入秋凉季节,一切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食欲增加,饮食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此时老人应注意饮食保健,以免伤害肠胃。饮食内容的演变要循序渐进,切勿大油大肉。因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要经过夏天饮食内容的转变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才行。

秋季进补能打好营养基础,为老人度过寒冷的冬天作好物质准备。但一些老人常吃大温大热的饮膳,许多人吃起来口干舌燥、鼻子流血而得不偿失。其实老人的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还可以服用具有健补脾胃功能的山药、芡实、扁豆等。其次,各种瓜果大量上市,肠胃病比较多见。所以老人应千万小心,不要忽略饮食的清洁与保健。秋凉季节的细菌繁殖力并不低,食物很容易被污染或腐蚀变质,刚进入恢复期的消化功能颇为娇气,稍一不慎就会出现呕吐腹泻,造成急性胃肠炎或痢疾。所以,要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好食品的清洁保鲜工作,严防食品污染。

秋高气爽,温度适宜,风景宜人,希望各位老年人在享受的同时也注意好自身的保健!健健康康的过渡秋季!

供稿科室 |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老年精神一科

团队成员 | 孙秀丽 边慧晶 付希光 刘晶 王子怡

作者 | 王子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