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李海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

第二讲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

李海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李海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1)

在语文新课标中,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具体列出以下几项:

1.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组织文学活动)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会研究生活问题)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学会研究社会问题)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会查找和使用资料)

一、 一个综合性学习,要能实现多个目标

学会关注社会;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学会做事;培养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中最核心的,最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案例:我们身边的环保

活动一:调查活动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活动

(1)“水质的污染”组,到当地焦炭厂、造纸厂、化工厂周边河流实地考察采访,通过实地采访、摄影、调查,了解纯化镇水体污染的状况与成因,并初步提出解决方案。(涉及到化学等学科)

(2)“垃圾问题调查”组,到纯化镇各街道及博兴县垃圾中转站采访、调查。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垃圾的种类、生成原因、特点、危害及回收方法等,初步提出解决方案。(涉及到化学、物理等学科)

(3)“鱼类生存状况”组, 查阅各种书籍、杂志上有关资料,到各村找老人调查,通过调查、拍摄、记录,了解当地河流情况和淡水鱼类过去与现在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分析有关影响鱼类生存的诸多因素,初步提出解决方案。(涉及到地理、生物等学科)

(4)“大气质量”组到化工区、开发区参观、采访、调查,到公路上,城乡街道上,通过调查、拍摄和记录,了解各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及人们对当地空气质量的评价,分析有关影响当地空气质量的诸多因素,初步提出解决方案。(涉及到地理、化学等学科)

2.整理采访材料

(1)制作观察记录表。

(2)写出调查报告,或制成 VCD 光盘、摄影图片等

3.汇报调查结果

(1)水体污染的状况、成因

(2)白色垃圾的种类、特点、危害、回收方法。

(3)主要鱼类过去与现在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与未来生存趋势,影响鱼类生存的诸多因素。

(4)空气质量及影响空气质量的诸多因素。

活动二:学生作品展示

1.成果展示

(1)展示自己拍摄制作的主题图片,(涉及到美术)将调查报告在学校公告栏中公开张贴,并评审出最佳实践小组,由班级给予适当奖励。

(2)利用废旧物品搞小制作,评出优秀作品,由班级给予适当奖励。(涉及到美术、物理等学科)

(3)小组合作,用文艺演出的形式表现“环境保护”主题,介绍当地环境状况(小品,相声,书画展示,诗文朗诵,对联、广告词、标语撰写等,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构思;展示成果前,教师适当审稿,适时指导排练) (涉及到艺术、语文等学科)

(4)在学校网站上建立“环境保护”特色栏目,展示活动成果。(涉及到计算机、语文等学科)

2.思考和探究

(1)描绘未来。作为一名董永故里的学子,你能把未来的环境描绘出来吗?图画展示,学生解说,相互评析。

(2)提出改善当地环境的建议(或方案)。

案例分析: 学生要完成这一系列活动,第一,要有关注社会的意识。这个关注不是一般地感受,而是深入地关注,要研究一些问题。第二要会观察,会分析,要找到背后的原因,抓住关键。第三,要会做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会规划,会操作。第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变得十分重要。平时在学校不会受到这些挑战。

二、 以搞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是学生要搞活动。教师最重要,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个活动设计好。 这里的所谓“活动”,是指具体的活动。

其动词必须是具体的。比方说“体会做这件事的艰难”,“体会”就是抽象的,因为不是具体的动词。而应该具体为“具体记录下做这件事的全部过程,用几词描述你当时的感受“。不搞活动,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案例:家住长江口

分为六个组,各自按要求开展活动:

第一组:采访地理、历史老师及崇明县博物馆。目标:了解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地貌特点, 了解崇明岛的历史地位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二组:访问崇明电视台。目标:获取崇明旅游宣传片中有关崇明岛的简介资料及其他相关影像资料,如崇明岛的鸟瞰图等。

第三组:采访庙镇医院副院长、彩超专家、十六大代表孙英。目标:了解她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位有着相当影响的医学专家,为什么会长期气概于一所乡级医院,并请她谈谈在崇明大开发及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崇明的发展机遇。

第四组:采访崇明县政府的领导。目标:了解崇明的历史和现状,解崇明的发展规划。

第五组:采访崇明诗人程宣猷。目标:请他说说他眼中的崇明,并获取他写的关于崇明的诗。

第六组:读“家在长江口”一书,重点读徐刚的《大地的歌》、樊发稼的《我快步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徐茂昌的《朝韵》、赵丽宏的《土地三章》等。目标:品味作家笔下的崇明故土、崇明人、崇明岁月,找出喜欢的文章或语段,写出读后的感受。

案例分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是设计,二是找资料,三是活动,四是总结。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活动。其他一切都是围绕活动展开的。要么是为活动作准备,要么是活动的总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是学生要搞活动。教师最重要,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个活动设计好。 这里的所谓“活动”,是指具体的活动。

其动词必须是具体的。比方说“体会做这件事的艰难”,“体会”就是抽象的,因为不是具体的动词。而应该具体为“具体记录下做这件事的全部过程,用几词描述你当时的感受“。不搞活动,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学生自主选择内容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

学生自主实施活动。

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选择成果形式。

关键是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这没有固定的标准。

学生目前还不能做的,教师来做,例如学生不知道做什么,老师应该以举例的形式,提示学生。大型的活动,主持人可以是教师。

其他的,都应该由学生来做。

案例:家住长江口(略)

案例分析:

这六个组是由老师定的,他们各自的任务也是由教师分的。但是分配完了以后,这个组的活动怎么做,就要学生来做的。由学生来完成了。

三、 要有一个探究性的过程,使学生有新的认识和体验对学生而言是做一件未知的事,或过去没有做过的事。

语文综合性学习同一件事不能重复进行。

案例:我们身边的环保(略)

案例分析:

关于“水质的污染”“垃圾问题”“鱼类生存状况”“大气质量”,学生过去都知道一点,就是知道有问题,但是有什么问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说不出来。尤其是没有切身的体验。

学生把这些现状和原因弄清楚,需要看很多的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过去没有做过。

学生有了研究结果,要表达出来,表达出来要考虑别人可以接受,相信,这样的写作,过去也没有做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