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

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1)

《白眉大侠》分为电视剧和评书两个版本,因为出入较多,所以今天我就《白眉大侠》的评书版本来对一位喜欢白眉的听友们就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分析。这个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十四大高手当中排名第四位的金灯剑客夏遂良。其实早期我听评书的时候只是单单的认为夏遂良是一个欺师、歹毒、出尔反尔又缺乏主见与辨别能力的一个人。但是因为一个巧合,我现在有些对夏遂良的问题有所改变,究竟是什么样的改变?且听我慢慢道来。

读故囚报李勉品今日之金灯。

夏遂良在白眉一书中扮演着一个小人、大反派的角色,但是和其武功相比,这样的人品在某种程度上显然说不过去。特别是在对于昆仑僧等人的挑唆时候显得耳软心活容易被利用,在忠言面前又显得刚愎自用。那么今天就根据古人所著的一篇故事来作为影子,我来深入剖析一下夏遂良其人。

一、夏遂良与于荷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夏遂良是于荷的顶门大弟子,于荷在武学方面对其倾囊而赠亦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但是授业归授业,两个人的关系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好吗?其实没有,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三教堂一段书中,于荷突然派了潘炳辰来传武圣法谍,其中指责夏遂良的种种行为,并叫他回去领罪。表面上看,于荷做事公道,以及到后文中令人产生了是夏遂良坑了于荷的错误认识。不过我要说的是,其实夏遂良是在故意拖于荷下水而绝非不小心坑了于荷这么简单。

因为本身这个法谍就是一个漏洞,不论是圣旨,还是通报批评,哪怕是公司处罚文件都会具备事因、事由、损失判定、处罚决定。但是那篇法谍却仅仅只有事因,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夏遂良回东海小蓬莱去领罪,这本身是一种常见的袒护文字游戏。如果真的要给夏遂良治罪,那么法谍中应当明确指出该定他什么罪?而且具体什么处罚决定,是废武功还是罚面壁甚至是赐死,上面一并没有提及,而且处决地点又为什么不是就地或者是某个中立地区,而偏偏是回东海小蓬莱?

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2)

这个场景就好比两个学生同时违纪,一个是老师喜欢的一个是老师不喜欢的,老师当即就让不喜欢的同学去罚抄课文一百遍,然后当着全班同学面对喜欢的学生说,放学以后你留下,我要更加严厉的处罚你,最后全班同学都走了,老师过来笑呵呵的说,你也可以走了,下次别再违纪了。

于荷本身就是要上演这样的桥段,其实以前我一直认为是夏遂良自己没有领会于荷的意思,但当我读完故囚报李勉这篇故事之后,我忽然发现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于荷的心志本身远不是安一个武圣人的虚衔,当时武林的实权其实是掌握在普渡手里的,而从文中来看,普渡与雪竹帘是一个集团的,两个人在极力的打压于荷,所以吞并武林才是于何的真实目的。

《白眉大侠》一书最后几回讲述了在东海小蓬莱的种种,当时我忽然发现于荷的势力集团同样非常强大,而且于荷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拓展版图。而夏遂良在于荷眼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枚棋子而已。

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3)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提出质疑,就是于何费尽心思去培养出一个夏遂良难道就仅仅是让其当一枚自己的棋子吗?

或许于荷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是我们可以从潘炳辰的事件中发现于荷对夏遂良的秉性是十分了解的。

潘炳辰被害,夏遂良等人栽赃给开徐良等人。如果于荷真的相信的话,一定会带人证和物证马上去讨个说法甚至给潘炳辰报仇。但是于荷没有,而且非但没有一直到最后一回的时候,众高人都杀到家门口的时候,同样对潘炳辰的事情只字不提。

为什么不提?因为他很清楚这都是夏遂良干的,你当着那么多人提这件事情非但占不到任何舆论支持,反而会自己打脸。

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4)

所以说到这里,我认为于荷对夏遂良的态度是,一开始于荷并没有发现夏遂良的变化,不断的倾其所有,毕生武学传授,而后于荷逐渐发现了夏遂良性格上的变化,逐渐开始对其忌惮,最后索性放出去把夏遂良当一枚棋子才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

而聪颖过人的夏遂良自然而然也同样发现了于荷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就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牵扯着越来越多的人物图谱,后面的故事与人物关系才会越来越多样化。

所以究竟是夏遂良为了拖于荷下水还是于荷弄巧成拙,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去深入的讨论。

二、夏遂良关于石宝山的态度:

夏遂良到底心里是否承认石宝山这个恩人?我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承认。但是也恰恰是因为这个恩人,让夏遂良顿时起了除掉他的念头。当恩情舍命不足以为报的时候,恩将仇报的桥段就会顺理成章的上演。不信你就往下看。

《故囚报李勉》的故事大致讲的是一个叫李勉的官员,他在巡视监狱的时候一个死囚开始跟他诉说冤情,李勉私自赦免了那个死囚。

几年以后李勉被罢官,落魄之时忽然偶遇那个死囚,当年那个死囚此时已经是身家巨富,死囚收留李勉并想要报答李勉,其妻子说不如赠予他一千匹丝绢如何?

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5)

死囚摇头说不足以报李勉,其妻子又说那就两千匹吧!死囚依然摇头并且强调李勉他是他的救命恩人,重要事情说三遍。

这个时候峰回路转的剧情就开始,妻子冷不丁一笑说,那就干脆把他杀了。

《故囚报李勉》的故事我们先讲到这里,后面的故事等一会儿继续往下讲,其实夏遂良、石宝山、昆仑僧等一杆死党不就正是扮演着死囚、李勉、死囚妻子吗?所以接下来的桥段就都顺理成章了。

李勉对死囚有恩但是对死囚的妻子并无恩情,死囚的妻子对死囚的了解远远大于李勉,死囚曾经是万念俱灰的死囚,如今可是富甲一方的土豪。李勉对死囚只有一时的救命之恩,但是对于之后的荣华富贵并无直接的恩情,而且这个救命之恩又大于了死囚如今的身家所能承受的范围,这样施大恩就会逐渐成为了一种负担,最后变质成了结大仇。

这个公式我们重新套回石宝山、夏遂良、昆仑僧等人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夏遂良如今是未来武圣人的最有力争夺者,而石宝山只是救了当初一个落魄的武学爱好者的命。如今他当着昆仑僧等人让夏遂良放弃自己对其想要的东西的追求,夏遂良此刻虽念石宝山的恩情,但是这份恩情对夏遂良也成为了一种极大的累赘。

古人云:施恩不望报。意思是真正的施恩本身是不求回报的,李勉当初赦免死囚,包括石宝山最初帮助夏遂良,本身都没有想过对方将来该如何报答自己,而且这个所谓施恩也可以理解为顺势而为的施恩,李勉当初赦免一个死囚并不需要承担太大风险,以石宝山雄厚的家底去施舍一个落魄少年亦不会对自己的财产伤任何元气。但是两个人都给自己惹来有可能降临的杀身大祸,都是因为不合时宜的出现。

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6)

两个人的出现都是体现了对方需要给自己报恩的时机,而这个报恩是需要对方付出很多而完成的,和自己当初的付出是完全不成比例的。恰好你这个报恩的要求同时还触及了对方利益集团其他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偏偏这个既得利益者比你还跟被施恩人走的更近,所以最后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到底是夏遂良给昆仑僧垫背还是昆仑僧给夏遂良背锅?

我们听白眉,很多时候会认为夏遂良是在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不断的买单,那么是什么导致夏遂良一次次出现决策失误的呢?这个时候我们会很快想到一个人就是卧佛昆仑僧。

表面上看是昆仑僧一步步的设陷阱把夏遂良引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包括加害石宝山以及对潘炳辰下毒手,似乎每一步都离不开昆仑僧。但是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深思一下,昆仑僧和夏遂良有仇吗?他这么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重新回到《故囚报李勉》的故事中,当妻子说出了那不如干脆杀了他,接下来的情节各位也该猜到了,死囚居然突然眼前一亮,好像如释重负一般的兴奋起来并且当即应允。

死囚的妻子和李勉有仇吗?其实也没有,而且知夫莫若妻。死囚的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所以帮助他下这个决定。而从死囚的角度来讲,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源自那个内心深处的想法被别人所说出来,自己的良心上得以宽慰。

昆仑僧加夏遂良这对儿组合从登台开始到故事结局,腥风血雨就从来没有停过而天赋异禀的夏遂良莫非真的对昆仑僧的人品毫无察觉吗?其实夏遂良对昆仑僧的了解要远远大于昆仑僧对夏遂良的了解,这才是真相。

白眉大侠夏遂良第一集(再看白眉大侠之独品金灯剑客夏遂良)(7)

每每昆仑僧给夏遂良出主意的时候,昆仑僧也是很清楚夏遂良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就这样一次次的上演了昆仑僧去扮演绝对反派,夏遂良从昆仑僧身上又一次次的找寻那一丝丝的所谓良心慰藉。

《故囚报李勉》故事的结局是,李勉一个家人悄悄的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李勉并且放他逃走,后来这对儿死囚夫妻被一个侠客所杀。

所以夏遂良是绝对聪慧的,但正因为这种聪慧才让他对名利追求上被蒙蔽了双眼,一步步的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最后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