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单丛哪几种香味(凤凰单丛为什么这么香)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凤凰单丛哪几种香味(凤凰单丛为什么这么香)(1)

凤凰单丛,不喝则已,一喝就容易上瘾。

今年懂茶帝优选了两款核心产区乌岽的单丛,很多茶友喝过后都欲罢不能,没想到这世界上还有这么香的茶!但很多人又非常不解,凤凰单丛为什么这么香呢?

可能很多茶友都有这样的疑问,茶叶研究者也曾经做过不少研究。今天小懂就撷取其中一些精华内容,以相对通俗的方式来跟大家聊聊。

凤凰单丛哪几种香味(凤凰单丛为什么这么香)(2)

▲凤凰单丛的发源地乌岽山,本身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山。乌岽山的山顶有一个面积约76亩的大湖,被称作“天池

凤凰单丛哪几种香味(凤凰单丛为什么这么香)(3)

▲火山喷发的岩浆就形成了分布在乌岽山各处的岩石。古火山又为如今的茶树生长提供了独特的地质和水质资源。

海拔、季节、气候和栽培方式影响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唐颢等人以凤凰镇茶区5个位于不同海拔区间的凤凰单丛进行研究表明,不同海拔区间八仙单丛茶鲜叶的生化品质存在显著差异,高山茶(海拔800~1000m)与中山茶(海拔500~700m)的差异较小,低山茶(海拔300~400m)与之差异大,香气组分的类别及含量有差异。

陈梨梨的研究发现,海拔影响凤凰茶的非挥发性成分,部分非挥发性成分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了香气的形成,对其香气香型有间接的影响。

3、工艺香

这是形成凤凰单丛香气的最主要的人为因素。而加工中影响香气成分的又有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是鲜叶经发酵生化过程(水解、降解、化合等)产生的香气;而另一部分是茶叶后处理时热化学反应产生的香气。

凤凰单丛茶的加工过程极为复杂,一般包括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研究已知适度的晒青可使凤凰茶香高幽远,味醇回甘;未经晒青的凤凰茶香低、味苦、汤色浑暗。

凤凰单丛哪几种香味(凤凰单丛为什么这么香)(4)

▲凤凰单丛做青工艺

再比如,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中,酶的活性被促成或抑制,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茶青由水香向青花香、花果香转变。这些反应包括青叶醇等低级醇、醛类等脂肪酸降解反应,还有偶联氧化反应,产生香叶醇、芳樟醇等。

但也有研究证明,做青过程环境的差异影响香气成分的组成及比率,不过同品种的茶在不同的做青环境下,香型的相似率大于95%,可见凤凰单丛一类的乌龙茶具有明显的品种香。

6种凤凰单丛的香气成分

有研究者曾经采用SDE法提取了6种凤凰单丛取香气,共检测出57种香气主要成分:其中蜜兰香17种,芝兰香27种,夜来香19种,黄枝香13种,玉兰香32种,杏仁香23种

不怕化学名称的同学往下看,要是能都记住,小懂给你颁奖状。

1、蜜兰香单丛香气的主要成分:芳樟醇16.35%、二氢芳樟醇18.18%、二十四烷10.91%、3,7-二甲基-1-溴-2,6-辛二烯5.35%、顺(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8.18%。其中芳樟醇、二氢芳樟醇是构成蜜兰香单丛的核心成分;3,7-二甲基-1-溴-2,6-辛二烯、顺(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为新检出的成分。

凤凰单丛哪几种香味(凤凰单丛为什么这么香)(5)

▲凤凰单丛蜜兰香

2、芝兰香单丛香气的主要成分:二十四烷14.65%、二十八烷13.34%、丁位壬内酯11.62%、吲哚10.92%、芳樟醇4.1%。其中丁位壬内酯、吲哚应是构成芝兰香单丛香气的核心成分

3、夜来香单丛香气的主要成分:二十四烷23.20%、丁位壬内酯17.81%、26,10,15-四甲基十七烷9.41%、正十七烷基环己烷4.29%、植物醇4.26%。其中丁位王内酯则是构成夜来香单丛的核心成分

4、黄枝香单丛香气的主要成分:3-十三烷基环己烷14.87%、1-二十一烷基环戊烷13.15%、对二甲苯9.75%、芳樟醇4.0%、二氢芳樟醇4.86%、正十七烷基环己烷5.18%。其中对二甲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则是构成黄枝香单丛香气的核心成分

5、玉兰香单丛香气的主要成分:芳樟醇7.27%、二氢芳樟醇4.61%、丁位壬内酯7.51%、咖啡因17.31%、邻二甲苯9.67%。其中芳樟醇、二氢芳樟醇、丁位壬内酯为玉兰香的核心成分

6、杏仁香单丛香气的主要成分:芳樟醇10.88%、香叶醇4.32%、吲哚4.65%、丁位壬内酯7.69%、咖啡因29.21%。其中芳樟醇、香叶醇、吲哚、丁位壬内酯为杏仁香的核心成分

原创声明:本文由“懂茶帝”独家原创,如需转载,不得删减,并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

1、《中国凤凰茶》,黄柏梓著,凤凰茶叶专业协会2003年版。

2、《凤凰单丛茶的香型香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周春娟、郭守军,《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3、《6种凤凰单丛茶香气成分的研究》,杨启财、黄文浩、赖宣,《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34)。

4、《凤凰单丛茶品质地域性差异的生化基础》,唐颢、方华春、唐劲驰等,《食品科学》2015年(36)。

5、《茶树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陈亮、赵丽萍、马春雷等,《园艺学报》2009年(36)。

6、《不同品种(系)凤凰茶春梢生化成分分析》,陈梨梨、郭守、马瑞军等,《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5期。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